摘要:高職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它的改革有利于培養合格的幼兒園教師,也有利于創編更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然而目前學校的高職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單一、學生重視度不夠課程考核評價片面。因而,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的實踐活動、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關鍵詞:兒童文學;教學改革;現狀;有效策略
兒童文學對兒童的成長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高職院校兒童文學教學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該學科的建設對于培養合格的幼兒園教師,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具體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學校的兒童文學教學不容樂觀,要改變這些現狀,就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兒童文學的重要作用,成為學校優秀的精品課程。
一、高職兒童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兒童文學對于兒童來說是生動的“生活教科書”,成長中不可或缺,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培養兒童的優秀品質,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等。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將直接成為一線的幼兒園教師,他們的兒童文學素養將對兒童造成直接的影響。因而,加大課程教學改革的力度,提高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尤為重要。
(一)有利于培養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主要是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學習兒童文學,對他們勝任今后的幼兒園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首先,適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盵1]這說明了教師的文學素養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若是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兒童文學教育又怎么可能適應《綱要》的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其次,適應幼兒園教材的要求。幼兒園的教材要求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幼兒園教學中大多數內容屬于兒童文學,如果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沒有接受過兒童文學的教育,他們的知識體系就會不完整,就不會知道何為兒童文學,也不知道哪些優秀、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該傳授給幼兒,滋潤幼兒的心靈。再次育人需要師范生學習兒童文學。幼兒的年齡小,一味說教和訓斥會讓兒童產生抵觸的心理,但是兒童文學形象性特點,能讓兒童很好的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喝水歌》、《洗手歌》、《刷牙歌》等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兒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幼兒記憶,讓幼兒在誦讀兒歌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有利于創編更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從實踐中來。高職師范院校學生畢業后大多數成為一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每日與兒童接觸,清楚知道兒童的興趣、愛好,用兒童喜歡的東西創作兒童文學作品,能更受兒童的歡迎。同時,一些文藝工作者創編的兒童文學作品,經過教師的教學,進而改編,會成為更加優秀的作品。然而,如果這些教育工作者未經過兒童文學的教育,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不足,連教學都會受影響,更別提改編和創作兒童文學作品。所以,只有懂得兒童文學的人,才能真正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促進兒童文學的發展,創編出更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二、高職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現狀
兒童文學目前學校的精品課程,但是在教學中存在許多的問題,教師隊伍的缺乏,課程教學方法單一,學生重視程度有待加強,課程考核方式片面等,仍在影響兒童文學作用的發揮,使得高職師范生兒童文學素養不盡如人意。
(一)師資力量薄弱。
“高校兒童文學(含幼兒文學)的課程建設還相當滯后,目前,在我國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的高校屈指可數,除浙江師大、北京師大、上海師大、東北師大等幾所大學的中文系開設了相關專業,并招收研究生外,其他高校幾乎沒有開設兒童的選修課?!盵2]可見,真正專科出身的兒童文學教師十分缺乏。我校亦是一樣,兒童文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但師資力量卻是十分薄弱,大多數是中文專業畢業教師來承擔,他們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斷層,因為高校就讀中文專業沒有得到相應系統的兒童文學教育。就我自身而言,雖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碩士畢業生,但是自身沒有接受過兒童文學系統的教育,在講授兒童文學時,大多數是講授理論知識,未能很好地突出兒童文學實踐性的特征。同時,我校大多數兒童文學教師是兼職教師,除了需要講授兒童文學之外,還需承擔其他學科的教學。因而,在教法上較難有深度專研和創新。兒童文學師資匱乏,有待加大師資的培養,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言傳身教,促進兒童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二)教學方法單一。
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上,目前兒童文學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課堂滿堂灌痕跡明顯。目前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數是以講解為主,采用講授法,與學生的互動欠缺,學生多數是被動的接受,導致對相關問題探討不夠透徹。同時。學生被動接受,經常左耳聽右耳冒,對兒童文學相關知識思考不到位,到實際工作崗位,便覺得所學知識運用不上,理論知識未能很好指導實踐。二是多媒體教學運用不到位。尤其是網絡資源運用較少。很多教師閉門造車,不與外校交流,按部就班,沿襲舊的教學模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兒童文學的興趣大減。當前微信、微博、QQ等多媒體流行,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盡最大程度發現學生的能力。 三是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婆c本科的區別在于??浦貙I的實踐性與應用性,而本科專業注重的是專業理論建設,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兒童文學課堂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多與實際相聯系,才能真正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讓學生創作出的作品不脫離兒童的實際,讓兒童樂于接受。因而,兒童文學的課堂不能只是重視理論輕實踐,習慣性采用與其他課堂一樣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觀念不改變,不具備童心和童趣,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愛上兒童文學,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滿堂灌,一味使用講授法,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兒童文學成為僅是一門必修課,完成相應學分即可,未能運用到日后的工作中。
(三)學生重視度不夠。
兒童文學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兒童文學課程的重視度遠不如專業技能課程。具體表現為以下三方面。一是存在不正確的兒童觀。部分學生認為兒童文學為“小兒科”,沒有開設的必要,幼兒園教學中的文學作品一讀即懂,沒有必要學習。因而在課前不預習,課后不讀作品,文體寫作訓練不認真對待,常是以應付了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二是兒童文學專業知識不牢固。部分學生因為存在錯誤的兒童觀,他們對待兒童文學不重視,因而對于兒童文學的系統的專業知識不了解,很多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也不能很好回答出兒童文學的基本特點,兒童文學包括哪幾種文體等,甚至有些學生連兒童文學的基本內涵也不懂。這樣不扎實的知識,很難在工作中起到指導作用。三是缺乏閱讀興趣。大多數學生對于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的了解僅來自于他們的幼兒時期,自己未曾主動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據調查了解:“其中71.9%的學生沒有主動閱讀過兒童文學作品,只有3.8%的學生很感興趣,經常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盵3]可見,學生閱讀過的文學作品的屈指可數。可想而知,身為未來教師的師范生閱讀過的作品少之又少,又如何能指導學生有效學習兒童文學作品呢?又如何能將作品講的透徹,讓幼兒喜歡呢?
(四)課程考核評價片面。
單憑一張考卷確定課程成績的模式顯然是不夠客觀和全面的,也不能夠體現兒童文學實踐性的特點。然而,目前我校的兒童文學的考核形式是平時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60%。期末考核以開卷形式進行,未能讓學生熟記兒童文學的基本知識,而平時成績雖然占40%,但分數決定權在授課教師,顯然也不合理。平時課堂活躍的學生分數較高,不活躍的學生分數較低,這會使得部分學生的能力未能很好發掘。因而,課程考核評價片面化,不利于學生發展,容易挫傷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導致兒童文學成為看似十分重要,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得不到提升。
三、高職院校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支教學能力強、業務精湛的教師團隊是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實效性提高的保證。首先,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要求每個兒童文學課程的授課教師,無論是專職還是兼職教師,要有計劃深入學生的實訓基地——各地幼兒園,了解幼兒園兒童文學課堂教學情況,了解幼兒最感興趣的內容,以便在授課時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加深師范生的認識。其次,采取“請進來”的做法。聘請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編輯家等到學校講授兒童文學課程。他們從事過幼兒園教育工作,有扎實的功底、深厚的文學素養,他們的授課有現身說法的效果,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改變對兒童文學的看法,喜歡兒童文學。同時,可以邀請他們開辦學術講座,幫助高校兒童文學教師優化兒童觀,提高兒童文學的素養。再次,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資深的兒童文學教師可以將相關的課程資源共享網絡,讓兼職教師自行下載學習,彌補兒童文學的知識斷層,讓授課更科學、系統。
(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兒童文學的教學與其他文學的教學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不能一味使用講授法,而是要根據兒童文學的特殊性,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才可能事半功倍。首先,根據體裁的特點變換教學方法。例如:兒歌朗朗上口、節奏押韻,童話充滿幻想、情節曲折,兒童故事有趣生動、充滿懸念等。要充分根據這些體裁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兒童詩歌、兒歌可采用多誦讀的方式,教師范讀、學生分角色朗誦、分組比賽朗讀、全班齊讀等,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的美。童話、兒童故事、兒童戲劇等采用多講、多演的方式,讓學生繪聲繪色講述故事,表演故事,在講與演中了解人物的特點,感悟故事的道理,理解作者撰寫初衷。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岸嗝襟w教學是一種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文字、圖畫、聲音、影像等多種元素相結合呈現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4]它的充分利用,可以讓課堂氣氛更活躍、生動,學生可直觀感受作品,對作品有較深理解與印象。如,講述童話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FLASH動畫,讓學生進入情境,感受故事,體會小女孩的心境,理解作品的內涵。兒童詩歌、戲劇等,可借助音樂、圖像等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提供網絡化的教學環境。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課后可以利用QQ群、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將閱讀書目、課程相關視頻、習題等上傳,便于學生學習。這樣,不僅擴大學生閱讀量,還能節省上課的時間,讓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更多的知識。同時,也可將一些課程相關的網絡資源鏈接共享,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豐富的實踐活動。
開展豐富多采地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吸收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首先,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兒童文學創作。學生創作兒童文學作品,不僅可以讓學生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了解兒童文學文體特點,也可以激發學生的童心,加深學生對兒童的了解與認識,樹立正確的兒童文學觀點。筆者在教學中,布置每一位學生創作一首描寫各種動物的走路姿勢的兒歌,上交的作業不乏佳作。學生充分利用比喻、擬人手法以及押韻,將動物特點充分展,還朗朗上口。足可見通過創作,學生掌握了兒歌的特點。當然,兒童詩歌、兒童散文、兒童故事亦可創作,若是學生不能獨立創作,可以讓學生嘗試從經典的作品仿編開始,在模仿的過程中逐漸掌握這些文體的特點,加深了對兒童文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其次,主動改編與表演。改編與表演是難度較大、效果最好的方式。學生在改編與表演中不僅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還可以調動自身審美經驗,培養同學們之間的合作精神。筆者在學期末,讓學生進行文學匯報表演,《灰姑娘》《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皇帝新裝》等童話故事被搬上舞臺。從劇本創編、道具、語言、動作、服裝等,都由學生自行完成,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沉浸在表演的快樂之中,充分感受童話故事的特點。為了讓匯報表演更精彩,每個學生充分發揮所學的知識,音樂、舞蹈、美術等廣泛運用,讓匯報表演惟妙惟肖、妙趣橫生,教室中響起陣陣掌聲。
再次,學會“讀—賞—評”。學會閱讀、賞析、評價是每個學生必備的文學素養。教師可在每堂課前的五分鐘隨機抽點學生,讓他們暢談自己的閱讀體會。這個做法不僅擴大阩的閱讀量,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除了會閱讀、賞析的能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批評能力,讓學生在賞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作品的內涵,分析作品的得失,很好地扎實學生兒童文學理論知識。只有有了扎實的理論知識,才有可能對作品作出客觀的評價,而不是僅憑是否喜歡和不喜歡代替。總而言之,學生的“讀-—賞—評”能力的訓練,是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兒童文學素養的保證。
(四)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單一的考核方式,往往不能很好的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尤其是對于兒童文學這種實踐性強的課程,若是采用試卷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那就是事倍功半。想要達到預期目標,就必須要改革考試方式,完善考核機制。筆者認為,簡單將成績構成分為40%平時成績和60%的期末成績,是不合理。要將其具體化,這樣才能切實可行。閉卷考試占30%,這是考核學生對兒童文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剩余的70%則主要考核學生的讀、講、演等方面的能力。閱讀占20%,考核依據是課前五分鐘的閱讀體會分享與閱讀筆記。兒童戲劇編演占30%,這一部分上文論述過,不僅考核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亦可考核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還有剩余的20%則是學生創作能力的考查,??梢宰寣W生根據所學知識創作兒童文學作品,進而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簡而言之,學生學習兒童文學的成績由原來的結果考核改為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有機結合,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學生學習效果,也讓學生真正掌握兒童文學,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改革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僅靠高校一方的力量是不可能改變目前的現狀,還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參與,才有可能在目前學前教育的大好形勢下,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讓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將兒童文學的強大生命力煥發出來。筆者作為這個隊伍的一員,滿懷信心,相信這個隊伍在未來的教學中不斷總結,調整教學策略,在不斷摸索、實踐、總結中,將兒童文學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泉.簡論兒童文學教學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教育藝術,2004年11期。
[3]丁少杰.新時期高校兒童文學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麗水學院學報,2006(4)。
[3]何敏怡.高校兒童文學課程體驗式教學芻議[J].語文建設.2015.02。
作者簡介:寧秋萍,女,漢族,廣西南寧市,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碩士研究生,學生工作部(處)學生科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