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并從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關鍵詞:中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校企合作,顧名思義,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是學校依托自身優勢,與行業企業廣泛的合作,采取適合本專業的“訂單式”人才培養等多種模式,并從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一、校企合作模式
1.“訂單式”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模式是指用人單位(企業)與培養單位(學校)簽訂協議,充分發揮雙方教育資源優勢,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并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及管理,用人單位按照協議約定組織學生就業的校企合作方式。這種校企合作方式,對于學校來說,能按照訂單企業的人才崗位技能需求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培養后的學生能更好的滿足企業需求;對于企業來說,為了配合學校培養出適合企業要求的人才,就必須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這樣使校企雙方的合作能夠緊密的進行下去。
學生自入學起就已經知道今后的工作單位與工作崗位,了解了今后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依據訂單企業的崗位需求,我專業和企業一起,雙方共同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教學及考核評價,共同實施人才培養。這種“訂單式”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模式,解決了我專業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錯位問題,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拓寬了學生實習就業渠道,實現了校企合作的“無縫化”對接,使學生畢業即就業成為常態。目前,我專業訂單班的學生已經全部到訂單企業進行就業,企業滿意率較高。
2.頂崗實習合作模式。
頂崗實習合作模式是指學生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學習任務后,采用學校推薦、學生自薦及企業面試等形式,到合作企業進行為期一年或者半年的頂崗實習,如果頂崗實習期間學生表現良好,可以實行雙向選擇,學生可留在實習企業就業,即頂崗預就業。在頂崗實習期間,學生能不斷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增強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短期用工短缺的難題。同時,會有一部分學生留在頂崗實習企業中就業,學生能找到滿意的就業單位,企業也能找到滿意的員工,學校教師也能深入企業強化技能,實現學生、企業、學校三贏,加強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3.共建實訓基地合作模式。
共建實訓基地合作模式是指學校與企業合作,在校內依據企業真實生產環境共建了校內實訓室或實訓基地的一種校企合作模式。由于校內實訓室(基地)仿照了企業的真實生產環境,營造了企業真實的文化氛圍,使學校教學能夠實現教學和生產一體化,有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與培養,使畢業生能力與企業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
我們認為,學校和企業都是校企合作的利益的主體,而互利雙贏是校企之間深入合作的驅動力。只有雙方從合作中都獲得讓雙方滿意的利益,且這種利益能得到相對長久的平衡,校企合作才能深入、長久。目前企業對合作的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得到足夠的利益,因此,我們依據順應企業利益的原則,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創建了“中本銜接、工學結合”雙平臺人才培養模式。以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各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為依據,參照農產品加工行業職業標準,創建了“項目貫通、課證一體、能力遞進”專業課程體系,使其符合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實行彈性化教學,根據農產品加工企業各崗位作業流程的特點,隨著季節的變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改革傳統教學形式,一切以企業實踐為核心。為企業員工進行員工培訓,針對技術員工進行知識更新、職業培訓、解決技術難題,承接合作企業的新業務、開發項目和課題研究等。
二、校企合作機制對學校整體提升的作用
1.實現了人才培養與企業所需無縫對接。
通過建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課程建設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共同進行教學與考核評價,校企全程參與人才的培養。通過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教學和專業建設,實現了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無縫對接。
2.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贏。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我專業與企業組建了以學校教師為主體、企業技師參與的“教師流動工作站”,主要承擔頂崗實習管理、企業科技攻關等任務。通過建立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合作研發團隊,進行實際生產,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雙師型”素質和研發能力,而且有力地支援企業和地方經濟建設,提升學校和企業的知名度。通過企業全程參與學校教學與管理,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3.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學校發揮人才優勢,積極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與吉林省雙遼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合作,承接《新品種試驗推廣》科研項目,現已成功研究出“三黑”(即黑花生、黑豆、黑芝麻)的栽培技術,并在雙遼市全面推廣,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積極開展面向社會、企(行)業的應用技術研究和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工作,推廣了黑花生新品種。深入農村開展農業技術指導、科技對口幫扶、農民培訓等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等農業技術服務、講座。
校企合作做到了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合作,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全新理念,為教育行業發展帶來了一片春天。
參考文獻:
[1]吳葦 .校企合作導向下中職示范校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職教論壇.
[2]任春滿.構建中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對策研究[J].商情.
[3]王迎新.中職校企深度融合運行機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劉秀麗,吉林省雙遼市人,畢業于吉林省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專業,高級教師,現就職于雙遼市職業中專,任現代農藝技術專業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