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軍
摘 要:目的 研究早期心臟康復運動治療方案對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9例。研究組接受早期心臟康復運動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及日常活動能力評分。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生理機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精神、精力等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日常活動功能評分為(69.46±5.10)分,優于對照組的(61.52±4.70)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為NSTEMI患者術后提高早期心臟康復運動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日常活動功能。
關鍵詞:心臟康復運動治療;心肌梗死;生活質量;日常活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5.027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15-0089-03
Effect of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Acute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LI Su-jun
(Department of Cardiac Medicine,Subject One,Ji 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Tianjin 3019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on acute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acute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9 cases each).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for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daily activity score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general health,spirit and energ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daily activity fun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69.46±5.10),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1.52±4.7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daily activity of NSTEMI patients by improving earl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Key words: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Myocardial infarction;Quality of life;Daily activity function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多發于過往有心梗發作史及心絞痛史的患者,病因多且復雜,包括冠脈內斑塊破裂,血栓影響冠脈血液循環,冠脈不完全閉塞,患者心電圖表現為非ST段抬高,出現不穩定心絞痛癥狀;疾病特點包括并發癥風險高、死亡率高[1]。臨床針對該病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及手術干預,其中常規用藥包括抗血栓、抗缺血等,術式包括冠脈介入術,通過介入術治療可快速改善冠脈血液循環現狀,改善心肌缺血表現,緩解患者心絞痛癥狀,但手術作為有創治療方式,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創傷,且術后因冠脈血管內皮細胞處于不斷增生狀態,可能再次形成血栓,增加術后冠脈再次狹窄可能性,因此,加強術后早期康復訓練具有重要意義[2,3]。本研究選擇我院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早期心臟康復運動治療方案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天津市薊州區人民醫院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研究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58~75歲,平均年齡(66.83±4.11)歲;高血壓8例,糖尿病5例;文化程度:小學15例,初中20例,高中4例。對照組男26例,女13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66.90±4.10)歲;高血壓9例,糖尿病5例;文化程度:小學14例,初中21例,高中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基礎疾病、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4] ①入院后均經心電圖、癥狀、實驗室檢查確診為NSTEMI;②患者均接受冠脈介入術治療;③研究取得患者本人同意,患者自愿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器官病變患者;②精神障礙患者;③視聽功能障礙患者;④存在左主干病變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為患者提供常規術后健康指導、飲食教育、病情觀察、用藥、床上被動肢體活動等。
1.3.2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早期心臟康復運動治療措施,包括:①術后第1日指導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休息,協助患者完成下肢被動活動,包括踝腕部運動,觀察患者呼吸狀態,告知腹式呼吸要點,每日監督患者進行呼吸鍛煉,3次/d,保持腹式呼吸8次/min,鍛煉5~10 min/次。觀察患者活動能力,協助患者完成部分生活自理行為,如床上排便、進食。②術后第2天協助患者緩慢坐起,帶領患者主動活動肢體、如踝部、腕部,活動時間為10 min,3次/d。③術后第3天帶領患者進行床旁坐位、站立練習,活動期間觀察患者身心狀態,活動15 min后休息。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及時增加運動次數與時間,要求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5]。術后第4天協助患者完成床旁步行訓練,每次步行50~100 m,3次/d,后逐日延長步行距離,術后第5天帶領患者進行上下樓梯訓練。
1.4觀察指標 ①采用國際生活質量評價簡表SF-36了解患者生活質量,觀察項目包括生理機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精神、精力,每項指標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較高者表示患者生活狀態較好[6]。②采用Barthel指數評價日常生活活動的功能狀態,滿分為100分,評分標準:0分表示無自理行為;1~39分表示自理能力差;40~59分表示中度障礙;60~79分表示輕度障礙;80~100分表示自理能力較好[7]。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日常活動功能評分 干預后,兩組患者日常活動功能評分高于干預前,且研究組患者日常活動功能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病理生理基礎為斑塊破裂,大部分患者存在不穩定心絞痛癥狀,疾病典型特征為心電圖顯示T波倒置。研究中對照組為患者提供一般治療,包括藥物對癥治療,病情觀察、心電監護等,可幫助穩定病情,但治療后對促進患者日常活動能力恢復未見明顯作用,可能與單獨藥物治療未結合早期心臟康復運動治療有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日常活動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發現,研究組患者術后接受早期心臟康復運動治療,心臟康復包括運動能力評估、訓練、用藥、飲食、生活干預等措施,臨床醫護人員定期檢測患者機體健康狀態,了解其生活狀態及運動能力,提供健康指導及相關措施,不斷促進患者心臟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有效預防疾病復發。自術后第1天開始進行運動干預,堅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原則,為患者提供個性化運動指導,通過早期積極主動的運動干預,改善術后機體冠脈彈性,促進冠脈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適應性。同時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及時調整運動干預計劃,保證患者身心安全,同時結合術后常規護理干預,如用藥、飲食、病情監測、康復評估等,可有效預防疾病復發[8]。利用早期心臟康復可降低術后血栓形成可能性,促進冠脈血管重構,改善冠脈血液循環,促進心臟功能康復,改善疾病預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信心。
綜上所述,臨床為NSTEMI患者術后提高早期心臟康復運動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日常活動功能。
參考文獻:
[1]蔣承建,潘孫雷,池菊芳,等.不同心臟康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早期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0):2439-2445.
[2]胡松,劉翔.早期運動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并低血壓狀態的療效研究[J].中國醫師雜志,2017,19(6):926-927.
[3]周大亮,于熙瀅,魏林,等.有氧運動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改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7):702-705.
[4]崔四龍.藥物聯合心臟康復計劃對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功能的影響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5):183-184.
[5]張錫棟,聶燕華,張銳,等.早期家庭運動心臟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心室功能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11):1360-1364.
[6]王樂民.重視冠心病康復方案中的運動療法[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7):570-572.
[7]周大亮,于熙瀅,郝丹,等.有氧運動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氧代謝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1):69-71.
[8]李文靜.康復運動治療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研究,2016,24(12):181-182.
收稿日期:2018-4-26;修回日期:2018-6-22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