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合提古麗·奧布力
摘要:作文作為語文的一個重要板塊,其在教學的重難點地位一直延續到高中甚至大學。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不僅意味著語文成績或語文素養水平的高低,更意味著理解吸收運用能力的高低,甚至決定個人的成敗,因為寫作不僅影響著學生中考、高考的成績,甚至影響到學成就業的順利與否,試想若是一個人連求職信都寫得不夠有邏輯,被拒之門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說寫作伴隨著人生的每一個過程,理應受到重視,特別是語文老師的重視。小學階段作為學生習作的起始階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信心,為學生今后的寫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每位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此展開了研究,以期為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助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興趣;觀察
寫作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獨特的意義。小學階段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關于起步作文的教學目標,《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已有具體明確的指引: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些指引為我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了方向。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寫作的習慣。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因為有了興趣,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因為有了興趣,魯班發明了鋸;因為有了興趣,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興趣是創造的源泉,是成功的動力。寫作過程中難免會有酸甜苦辣咸各種滋味的夾雜,有了興趣的支撐和意志力的助力,學生就能及時調整心態,以最佳狀態投入到寫作中;老師有了教學的興趣便能進行自我說服,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寫作教學。有了興趣,便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播放視頻、展示圖片,在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延伸學生的生活面,豐富學生的認知,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比如,一位老師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選一幅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了一則視頻,視頻展示出秋天天高氣爽、云淡風輕的整體環境,天上鳥兒在空中自在翱翔,地下稻田一片金黃,農民伯伯們戴著草帽彎著腰在莊稼里辛苦忙碌的情景,一陣微風吹來,田野里的稻谷像麥浪般此起彼伏,一位耕作的伯伯緩緩直起身子擦著汗,看著滿滿的收獲,綻開了燦爛的笑臉……老師先讓學生說說在這副畫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同學說秋天的景色優美,有的同學說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還有的同學說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接著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從視頻中截出來的幾張有代表性的圖畫讓學生描述,學生在描述時老師則在旁引導,啟發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說出事物的特點,盡量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在描述天空時,一開始同學們只說蔚藍的天空有小鳥在飛翔,經過老師的指點以及學生的積極思考拓展后,學生能說出:“蔚藍的天空像一塊碧藍的薄紗,上面繡著幾朵悠閑的白云和正在鳴唱的小鳥”學生們在觀賞中領悟體會,在口語表達中提升。然后,老師讓學生們說說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樣子。學生們各抒己見,最后老師讓學生們將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樣子寫下來,并特別表揚了幾個有創造性想法的孩子。這樣,該老師采用多媒體讓學生們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了秋天的特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欲望,還加深了學生們對秋的熱愛和對秋的認識。
二、利用各種資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一種能力,與普通的“看”和“聽”不同,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活動參加的較為持久的知覺活動。觀察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教育培養的結果。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注意的集中性和持久性比較差,觀察時常常是東張西望,常常被那些有趣的、意外的和新奇的東西所吸引,觀察識記的東西只能限于局部的認知,并且他們眼中所看到的僅僅只是自己感興趣的一部分事物,觀察帶有明顯的無意性和情緒性,因此作文教學以片段練習為主,并且主要教學目標在于建立學生習作的自信心,讓其自由的寫下所想表達的內容,因此在這一階段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對一個物品或是校園一角的景色做較為全面的觀察與描寫,克服其觀察的局限性,讓學生完整地記錄下所見所聞,做到全面觀察即可。這也是其他觀察能力發展的基礎。進入四年級之后,要培養學生細致觀察,而如何達到細致,就必須要求學生觀察時有一定的順序,也就是有序觀察。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文本教材,如仿寫文章結構,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作者的觀察方法,從中學會按順序、抓住重點進行觀察。其次,要利用好小學教材習作單元中的插圖與提供的范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插畫當作看圖說話來說一說自己的觀察順序,再對照范文的觀察順序歸納出較好的觀察順序。最后,教師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觀察之中,讓觀察的感受與記憶更為深刻。
總之,教師只有教會學生通過全面、有序、細致的觀察去了解和發現周圍的世界,學生才能用作文的形式,用具有個體性的語言文字把這些形象和由此產生的真情實感準確地表達出來。
另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還要注意培養小學生的寫作習慣;注重素材積累;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命題要貼近生活,讓學生暢所欲言;寫作形式要具有多樣性;學生自評互批,完善習作過程,采用多元化評價模式,突出人文,成果呈現多樣激勵,評價時間要及時等等。
當然,作文教學的技能還有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基礎與發展特點,根據學段的教學目標有選擇、有重點地開展作文教學活動。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面對如此眾多的作文教學策略必須要有所側重,面面俱到反而容易造成學生作文訓練的“高投入低產出”。作文教學策略的取舍應以學生現有學情以及課程標準確定的學段習作目標為基礎,選擇最為適宜學生現階段學習情況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以遵循學生的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2013,(09).
[2]《湖北教育》編輯部黃石市教學研究室.小學作文教學心理新探[M].桂林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