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萬劍
【關鍵詞】 班級管理;言傳身教;師生關系;班干部;班級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3—0040—01
班級是學校組織教學的基本單位,班級管理的成敗,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管理的成敗,決定著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而班主任作為這一基本單位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導者,必須做到對班級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確保以班為單位開展的教學活動獲得良好效果。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一個班集體的整體表現往往取決于班主任的管理才能與領導才干,其所做的決定可能會影響到班級與學生的命運,特別是在初中教育階段,班級管理工作更是繁重,班主任需不斷學習,加強個人修養與專業素質。為此,初中班主任應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閱讀管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不斷學習新知識,只有提升理論知識水平,當遇到班級管理問題時,才能隨機應變,靈活應對,制訂的決策才能更加科學合理。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需注重言傳身教,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思想發展與個性形成的關鍵階段,容易受到身邊其他人的影響,特別是班主任與他們接觸的機會更多,在平常教育教學中的言行舉止,學生都能夠記在心中,看在眼里,他們一般進行直接模仿,或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應時刻謹記個人的一言一行,關注學生對自己的看法,以個人實際行動感染和影響他們。另外,在平常的生活中,班主任需為學生做好形象示范工作,通過為人處世、人格風范、興趣愛好、穿衣打扮等,利用自身修養去教育他們,告訴其該如何辦事、如何做人,在班級中樹立良好形象,這與傳統說教和硬性要求相比將會更加有利。
二、充分尊重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中學生主動性不足、學習習慣不良是普遍特點,這些特點的存在,使得班級管理工作難度不斷加大。同時,班級管理工作又極為復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處理各類由學生引發的事情。作為管理者與管理對象,隨著兩者的矛盾沖突加劇,勢必會引發兩者之間的對立情緒,若沒有良好的溝通與引導,不但不能有效地開展班級管理,而且還會引發師生之間的沖突。對此,班主任應當努力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充分尊重學生為前提,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以獲取學生的尊重與信任。然后再通過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幫助中學生不斷激發學習的熱情與自信心,從而克服缺點,提升自我能力與水平。
三、注重自我管理,加強班干部的隊伍建設
1.加強對學生干部的指導。要讓學生能夠從老師身上學到東西,感受到老師對這個組織的付出和熱愛。一個優秀的老師能夠很好地團結學生干部,打造一個默契的團隊,這樣的團隊里每一個成員都是積極向上的。相反,一個精力投入不足的老師將會對學生干部的積極性產生極大的削減,團隊將會因為缺乏核心和凝聚力而成為一盤散沙。
2.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可以是集體的統一培訓,也可以采取談心等一對一的形式,而后者對于提高學生干部的歸屬感有著積極的作用。很多學生加入班干部的初衷就是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而這種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來源于日常的工作,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于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因此,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和方案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對學生干部的集體培訓可以提升團隊的整體實力,加強團隊成員的交流,也能增強團隊的穩定性。對學生干部的單獨培訓,則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出學生團隊的精英和帶頭人。
四、構建班級文化,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具有主要的職責,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集體意識進行培養,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班級文化建設是管理班級最好的方式,它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行為意識,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班主任可以指導學生參加班集體組織的活動,形成一種獨特的身份標識,建立平等、和諧、團結和進步的形象,這樣做不僅有效地推動了課堂文化的發展,同時提升了課堂文化的吸引力。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