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189-01
自主教育是培養學生自信、自立、自強、自律精神,促進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能力,促進其主動發展的終生教育。自主教育的內容是開發受教育者的體能和智能并完善其人格。自主教育的原則是以人為本,對受教育者無條件積極關注。自主教育實現的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合一,使教育的對象成為主體,由于自身掌握了主動權,個人將在發展的過程中擁有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同時,自主教育從另一個側面提出了促進社會發展的途徑——通過每一個個體的充分發展來實現社會的發展。實施生本教育,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學習方式和特長,最終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實施自主教育堅持一個信念。即堅持每一個心智正常的學生都有潛力獲得成功。有了這一信念,教師就有了轉變困難學生的科學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困難學生也就有了擺脫困境的信心和精神力量。實施自主教育培養能力。能力包括實能和潛能。實能是一個人現在懂得什么和能干什么,即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潛能是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條件決定的完成某種活動的可能性。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判斷能力、自我調控能力的人,主要是開發學生的潛能,通過練習和實踐,把這種潛能最終變為實能。
首先,良好的智力水平有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小學生來說,開發智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游戲,寓教于樂。快樂是兒童先天的基本情緒,游戲是兒童的天職。在兒童快樂的玩耍中,不僅鍛煉了兒童的注意力、感知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還陶冶了兒童的性情,培養了興趣,以及意志品質。其次,要有好的學習能力,就必須學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有效的自我監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終日淹沒于題海之中,為追求所謂的正確答案而循規蹈矩、照本宣科,這樣的教育能培養出象比爾、蓋茨這樣的人才嗎?
實施自主教育了解原因,因材施教。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這是工作的前提。學生學習困難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認知障礙型,即在認識問題的能力和方法上有偏差,思路不對,導致學習困難;二是情意障礙型,即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有問題,如興趣匱乏、情緒急躁、意志薄弱等,導致學習困難;三是技能障礙型,即學習方法不對,基本功不扎實,導致學習困難;四是智力障礙型,即天生遲鈍,智力低下,反映問題慢等。針對不同類型的困難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并制定計劃,讓他們在一定時期內獲得成功。
實施自主教育幫學先幫德。記得有句話說,做學問要先從做人開始。具有良好的性情比智能更重要。人類的基本情緒有愉快、驚奇、厭惡、痛苦、懼怕和悲傷。這些嬰兒的基本的先天情緒只有在與成人的交流互動中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一般來說,正性的情緒比如愉快,對行為活動起支持和促進的作用,負性的情緒比如厭惡、懼怕、痛苦對行為起干擾、破壞的作用。大部分困難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而這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轉化。因此,要先從育德開始,讓困難學生做一個思想進步、樂于助人、善于與人合作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再育智。因為在做人上有了進步而取得了成功,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就有了良好的轉化氛圍和動力,所以幫助困難學生要堅持“德”字為先,“學”字也就迎刃而解了。
實施自主教育為學生創設良好教育環境。困難學生最怕被人瞧不起和當面出洋相,他們的感情很脆弱,經不起別人在公眾場面亮丑,因此,給學生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既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途徑,也是促進良好師生關系形成的基礎。課堂上,對困難學生的異常表現或送去一個眼神,或結合教學內容予以提醒,寬容學生暫時的不足,切忌體罰或心罰或挖苦,減少學生被老師評價的憂慮,使其放下心來學習,也就是說,讓困難學生放下包袱,無所顧及地學習,使他們一顆始終懸著的心保持平靜,不再為受冷遇、白眼而提心吊膽。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使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如果學習環境差,困難學生也只是湊湊熱鬧、敲敲邊鼓而已,根本就不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最終還是導致生本教育的流產。
實施自主教育對讓學困生走出困境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們通過掌握和運用自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從思想上擺正教育觀念,不再因為學生的考分而著急上火。讓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業上,做到家庭教育和個人工作兩不耽誤。學困生通過自主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自主學習,從枯燥的應試教育下解放出來,成為一個德才學兼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