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錫鋒
【摘 要】在高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教育教學的面貌也煥然一新,尤其是以形象直觀、方便快捷和聲像俱佳為特點的多媒體,帶來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與師生互動方式等方面的沖擊性改革。本文結合具體的初三教材和教學實際經驗,談一談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采取哪些策略可實現高質高效。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數學初三教材 高質高效的應用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邏輯嚴密、概念抽象、實用性強的學科,學生要想學好它不但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技巧,還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而多媒體被運用到數學的教學中,則可發揮優勢,給學生打造一個直觀形象、動靜結合、趣味多彩和高效新穎的課堂。如何揚長避短,結合學科特點,實現上述目標,就是下文要闡述的內容。
一、多媒體運用到數學課堂的優勢分析
多媒體輔助教學,首先給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和交流的平臺,促使學生和教師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學生被多媒體吸引因而會主動參與學習和探究質疑,老師不再是“一言堂”式單方互動;其次,多媒體可以用圖、音、頻等刺激學生的感官,在這一過程中從而增加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深度和興趣;最后,多媒體是和時代接軌的新型教具,不僅可節省部分板書時間,還能彌補老師作圖不規范或言語啟發性低,進而無法準確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等能力缺陷。
二、如何打造高質高效的多媒體數學教學
多媒體的“豐富、立體、直觀”和黑板的演習等優勢并不互相矛盾,而應該使優勢共存,去內化彼此的缺點。以下論述將結合初三教學實際大致分為五個方面進行分別分析。
1.多彩的課件設計,任務明確化的教學
初中生比較爭強好勝,喜歡挑戰和嘗試新鮮事物,因此初三新課的學習我會采用圖文、表格并茂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布置預習任務和簡單的小習題去檢測預習效果,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采用多種方式解題,培養學生勤于預習和動腦的好習慣。而對于預習檢測題的答案我借助多媒體可設置成點擊后顯示的形式,一題多解的情況我也會用不同的顏色作為一個解法區別設計。
如開始相似三角形的課程之前,我會先播放“埃及金字塔”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觀察圖形的特點,使之與相似三角形聯系再一起,接著去發現規律。二次函數也可以設計成二維動畫,增加立體感和直觀效果。
2.自主的查漏補缺,重難點突出的溫習
初三的學生還要面臨復習和構建知識體系的任務,因此我會按照章節布置學生自主復習,其后我會用多媒體展示復習的重難點和知識點匯總圖,為避免枯燥,我會以圖表、扇形圖、樹狀圖、知識網等各異的形式展示。而為了避免多媒體的花哨影響學生明確重難點,我則在每一個課件中都統一用紅色標注重點黑色標注難點,學生在多彩的課件中也有統一且鮮明的認識,方面自主查漏補缺。
3.海量的考題資源,精簡多練式的訓練
由于初中生已經具備抽象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注意教學的引導性和啟發性,在隨堂訓練中用多媒體展出海量的類型不一和難度從低到高的題目,以“精簡多練”和“先學后教”的訓練模式引導學生在題中復習和構建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如在進行單元復習或小結類的綜合性對于難點和重點知識結合多媒體精選試題去重點分類突破,從而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綜合學習和提高學生的做題速度與準確率。
4.趣味的討論合作,師生間互動的課堂
新課改提倡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究合作能力,因此也為了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感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我會用多媒體展示情境化的、生活化的題目,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和得到分享互助的快樂,我會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實驗、歸納、類比和證明的交流過程中獲得知識,這樣也很好地進行了人機互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助。
如講解物體的“三視圖”時,我會首先讓學生進行分組動手操作和交流,再通過多媒體揭示正確答案,在實踐中得出真知識,學生也會記得更加牢固。
5.專業資源與軟件,形象化難題的講解
多媒體可以變復雜為簡潔,變抽象為具體,用多樣化的方式表現豐富的知識體系,解決傳統教學方式中的一些困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最優化。如《投影和視圖》中的投影可借助多媒體展出不同情況下投影形成的不同圖形,直觀而且迅速地使學生對空間立體感和想象力有直接的感知。
三、使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注意事項
多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因此我在實際教學中也總結出以下注意事項,在教學中需要加以注意,進而可避免多媒體教學低效低質。
第一,多媒體是輔助教學工具,這個理念要端正,也因此傳統的板書環節不可省略,還有動手操作的內容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在實驗和證明活動中去感受,而不能簡單地演示;
第二,多媒體教學的宗旨是提高教學效果,因此要遵循“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實用原則,精做巧用,不可濫用,而且在課堂中要貫穿有效的師生互動和探究活動;
第三,為避免制作課件給老師帶來時間和技能方面的壓力,部分內容可以實施“拿來主義”,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對網絡優秀課件進行修改和創新,不必課課親為。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要牢記“以人為本、為教學服務”的出發點,結合傳統板書和實際操作的優勢揚長避短,營造趣味的課堂氣氛和逼真的情境,并注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互動性、生成性和發展性,從而使它對課堂效果達到切實高效的優化。
參考文獻
[1]張華.與時俱進——淺談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網絡科技時代》,2007(04)
[2]曾祥尤.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學周刊》,2012(10)
[3]劉金玉.解讀“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J].《湖北教育》,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