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錦
【摘 要】現代應試教育體制的弊端導致了學生完全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教學制度的功利和苛刻導致了教育體統中人文素養培養方面的欠缺,繼而導致了學生人文素養的缺乏。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以高中的地理教育作為切入點,在地理課中結合地理本身的人文性并強調人文地理中“人對自然的基本態度”,以此培養學生綜合人文素養。
【關鍵詞】人文素養 地理 教學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很多地方的教育不同程度的存在功利和苛刻的弊端,其中人文素養的教育幾乎是欠缺的,學生完全是為了考試在學習。為改變這一現狀,應該加強力度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而地理作為綜合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人文素養教育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以高中地理教學作為素養培養切入口的優勢
1.地理素養是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文化修養的定義就是站在地理科學的角度上來審視知識、理論、藝術、思想、科學等方面的文化水平。人們學習地理不光是狹義上的學習地理位置,更是廣義上的學習地理知識、地理觀點、地理技能、地理情感、地理態度等等[1],以此來形成學生較為穩定的心理品格和世界地理觀。所以,為了高中生的全面發展,現在的地理課堂中間應該加入地理素養、人格素養、社會素養、價值、態度、感情等主要的人文素養的教育內容,從而達到高中生的可持續的發展。
2.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將來的生存和發展給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1]。地理是一個終身受用的學科,學生們在高中地理課堂上面學到的知識將會沿用終身。所以,在高中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和培養良好的地理素養將會讓學生一生受益。其次,地理素養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現實性,地理課本上面的原理大多來源于生活,或者是學者在野外進行的觀測等地理活動。其探索過程往往是艱苦卓絕的,因此學習這些知識還有利于學生養成出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
二、以地理課堂作為土壤的人文素養培養策略
1.加強學生的客觀認識和主觀了解
地理學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研究地理環境和地理關系,二是研究人和地之間的關系。而高中的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人生活的地理環境,即從巖石圈到大氣層這樣一個空間內的地理環境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關系。通過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真是的模樣,從而引導學生學生體會到“地理美”產生“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想法。最終讓同學們形成“人口道德”意識、“環境道德”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等內容。
2.加強高中教育中薄弱環節的教育
在有限的教育資源和有限的教育時間的限制性下,針對性的加強學生人文素養薄弱環節的教育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例如,現在的學生普遍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比較弱,那么教師在地理課堂上面,可以把傳統的知識教授變為向學生提問,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訓練學生表達能力。教師應該在學生獨立的回答完問題之后,對學生的思維勞動表示鼓勵,在這樣長期的引導之后,學生會漸漸變得想說就說,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思考的習慣。
3.針對高中學生群體心理特征
高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對事物普遍都有了自己的模糊的想法和見解,喜歡新奇的事物,討厭陳舊的知識和一成不變的規則。對于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教學內容的選擇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普遍特征,并且重視他們的感情需要和喜好偏向。例如,在教學順序的安排上,應該先易后難,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在教學方式的安排上,應該多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模式,讓地理教學從晦澀難懂的平面圖變為豐富有趣的立體圖,讓學生感受到豐富而有趣的視覺變化,從而鍛煉學生的地理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空間思維能力。
4.把握地理學科的特點
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時候,對于選擇教學空間、教學用具和教學策略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地理學科的“現實性” “綜合性” “區域性” “實踐性”這些特點。例如,針對地理學科的“實踐性”,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插入實驗教學,讓同學們通過實驗,切身地感受到抽象的地理知識,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5.增加地理教學的趣味性
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生幾乎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個完全是舍本逐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學生這個群體中體現的尤為明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盡量幽默風趣的教學,選擇的教學內容應該盡量的適用有趣,能對高中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并且針對學生的喜好靈活改變教學內容的比例。例如,高中男生對體育有很強的興趣,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解世界上各地的體育風俗,作為人文地理知識的傳授。
三、教學模式的案例與探究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在學生群體中間一種非常流行的游戲,在游戲中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抓取該角色的行為特征和思考方式,來推動故事的發展。例如在“工廠生產污染環境”這一章節中,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居民和工人兩個小組,他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面展開討論。這種扮演類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邏輯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2.室外教學
地理學科作為一種特殊的綜合性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和社會性。現在的教育體制幾乎是把學生限制在教室里面學習,使得教學的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為改變這一現狀,應該增加室外教學的模式,讓同學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行為習慣。例如,組織學生在社會中宣傳垃圾分類,節約用水、電池回收等環保知識,即對社會有好的影響,又能讓學生們充分的運用到自己所學的知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訴,地理素養是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成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地理教育既是為了學生學習到地理知識以便于應對考試,更是為了讓學生在地理教學中形成各種科學的地理觀念,從而達到可持續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的實踐,反思和調整教學方式,使地理教學完成對學生基本人文素養的培養,最終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余哲黃.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7(4):119-120.
[2]劉莉.中學地理教學滲透人文素養培育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7(80):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