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順
摘 要:科技的進步,讓人們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經普及和應用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新崛起并發展最快的新型媒體,互聯網對電視媒體產生了巨大沖擊,包括新聞資源的爭奪、受眾收視的分流、媒體人才的流失、廣告客戶的下降、影響力的削弱等等。同時,互聯網也深刻的改變了傳播方式,更及時、更娛樂、更隨身、更貼近,對電視媒體構成了巨大的挑戰。本文主要圍繞互聯網對電視媒體的影響展開分析論述,并探討互聯網時代電視媒體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互聯網;電視媒體;影響;發展
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瀏覽、網絡購物、互動交流、金融交易等等,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休閑娛樂的重要渠道和手段,這對電視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互聯網所帶來的沖擊將更加巨大和深遠。因此,電視媒體在互聯網時代要想獲得新的發展,必須順應大勢、趁勢而上,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新趨勢,充分運用各種互聯網技術和手段,提升自己的傳播能力和水平,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互聯網時代占有一席之地。
一、互聯網時代對電視媒體帶來的巨大沖擊和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電視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播途徑發生重要改變。2018年5月31日凌晨,被稱為“互聯網女皇”的瑪麗·米克爾發布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在宏觀經濟整體向好的情況下,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也迎來了新的增長,中國網民人數已經超過7.53億,占到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移動數據流量消費同比上升162%。與之相對應的是,傳統媒體的受眾和影響力都在不斷的下降,其中就包括電視媒體。人們獲取信息的主渠道,已經從傳統媒體轉向互聯網。
第二,傳播內容出現強有力競爭者。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的一大新趨勢是在線娛樂的火熱發展,短視頻內容和feed流產品占據市場,抖音和快手成為這方面的領跑者,日活躍用戶數量超過1億。中國長視頻內容采購支出,視頻網站超過了電視臺。其中移動短視頻成為增長亮點,抖音和快手成為中國短視頻行業領先產品,擁有超1億日活的巨大用戶規模和日均50分鐘的高粘性。作為曾經視頻內容的主要提供者,電視臺在互聯網時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且這種挑戰在未來將更加激烈。
第三,廣告客戶正在急劇分流。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3828.7億元,在中國廣告市場中占比超過50%。隨著互聯網廣告規模的不斷擴大,預計到2019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將突破6000億元。互聯網時代,廣告客戶也在擁抱互聯網,大量優質廣告客戶的流失,讓電視媒體的嚴峻形勢更加雪上加霜。
二、互聯網時代下電視媒體振興發展的有效路徑
面對互聯網帶來的重大影響,為了實現電視媒體的振興發展,應該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第一,在電視媒體的傳播和經營活動中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面對互聯網時代不可逆轉的發展態勢,電視媒體要想獲得新的發展,必須要充分的借助和運用互聯網技術來完善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例如,中央電視臺在全國兩會的新聞報道及春晚等節目中,就與手機微信平臺聯合,讓受眾用手機通過“搖一搖”就可以實時參與評論、參與搶紅包。傳統電視臺與互聯網新媒體之間的合作前景廣闊,作為傳統優勢媒體,電視臺擁有專業的采訪隊伍、優秀的制作團隊、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豐富的運營經驗,面對互聯網的沖擊和影響,傳統電視臺不應該恐懼逃避,反而應該借助網絡、手機等移動終端,發揮自身人才和節目內容上的優勢,拓展自身領域和傳播方式。融入互聯網時代,與新媒體融合,實現全媒體化,是電視媒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實現自我轉型,已經日漸清晰的發展方向。全媒體并不僅僅是把微信、微博的內容搬到電視,或者把電視節目放到網上傳播、開通微信公眾號那么簡單,電視人必須像互聯網企業那樣思考,用移動媒體的思維設計電視節目,提供用戶服務,才能實現全媒體的轉型。
第二,互聯網時代電視媒體更應堅守新聞的底線。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互聯網時代,人人皆可成為傳播者,人們在快捷的瀏覽資訊的同時,各種信息也讓人們真假難辨。當需要了解真相時,人們往往選擇更相信電視媒體。這份信任在互聯網時代尤為珍貴,這是電視媒體的一個機會,在任何時候,電視媒體都應堅守新聞的底線,以更加深刻和更具權威性、公信力的報道來引領輿論。
第三,常態化直播彌補電視新聞的時效性不足。互聯網傳播的時效性更強,電視媒體必須用更專業的手段來應對。觀眾希望在新聞事件發生時能有身臨其境的現場感,而不是在電視上看到已經在互聯網上知道的新聞。電視媒體在直播上,有更專業的新聞報道手法,通過先進的直播設備,電視媒體在各種重大新聞報道中一定能起到主渠道和主力軍的作用。同時,電視媒體在制作新聞時,應該也必須把新聞做深做透,背景、分析、跟蹤、評論等等。與網絡報道相比,電視評論的權威性是其重要優勢。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要積極充分發揮運用好這一優勢,真正實現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
擁抱互聯網,電視媒體不能把互聯網僅僅當作一種技術工具和傳輸渠道,簡單的理解為開通微信公眾號、微信搖一搖、開設APP、節目上網等等。這只是“電視媒體+互聯網”,而不是真正的“互聯網+電視媒體”。
因此,電視媒體在“互聯網+”的過程中,要把互聯網思維運用到媒體管理運營的全過程,徹底解放思想,變革管理理念,調整經營方式,打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電視傳播、經營和管理流程,為傳統電視媒體植入互聯網基因,邁出電視轉型的堅實步伐。
參考文獻
[1]張晨光.自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分析與融合發展策略[J].視聽,2017(8):151-152.
[2]左云娟.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的影響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8(22):85-86.
[3]李彥申.在媒體融合時代積極提升電視新聞傳播輿論影響力[J].中國傳媒科技,2017(5):42-43.
(作者單位: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電視新聞綜合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