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經》記者 蘇振虹 通訊員 馮曉廣 李東旭
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在涉縣得到進一步顯現。
盛夏的涉縣,朵朵白云漂浮太行群山,如碧海揚帆,清漳河水煙波浩渺,綠柳茵茵。五湖四海的游客,穿梭在如畫的旅游大道上,欣賞夏日美景。“涉縣藍、涉縣綠、涉縣潤、涉縣美”成為涉縣最靚麗的代名詞。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發展全域旅游的堅實基礎,更是招商引資軟實力的體現,近年來,我們站在講政治的高度,精準施策,合力攻堅,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涉縣大地上得到了充分彰顯。”涉縣縣委書記汪濤說。
6月20日深夜,遼城鄉石門村一石料廠,燈火通明,機械作業隆隆作響,廠子內粉塵四溢,噪音擾民,廢水也排進了附近的清漳河。
接到群眾舉報后,涉縣立刻組織人員趕赴現場,經核查發現該石料廠無任何環保手續,全部是露天生產,產生的廢水直接排入清漳河,污染嚴重。執法人員當即采取關停取締措施,隨后,利用數天時間對該廠的生產設備全部拆除,并進行高限懲處。
涉縣環保局副局長張才俊說,“加大執法力度,狠抓散亂污企業治理,凸顯了涉縣對環境污染治理、保衛藍天白云的堅定決心。”
去年以來,涉縣分類整治“散亂污”企業,對照清單對已經整治的271家“散亂污”企業開展“回頭看”,堅決杜絕死灰復燃,虛假整改;對化工、水泥、磚瓦窯、鑄造、建材(石料開采、白灰窯)等不達標企業,一律關停;并強化鋼鐵、水泥、焦化、建材等重點行業工業企業料場、運輸、裝卸、儲存、轉移與輸送以及生產工藝過程的無組織排放治理,實現規范管理。
同時,涉縣還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對污染源全部安裝VOCs在線監控設備和超標報警裝置,實現自動在線監控,并開展煤炭洗選、鐵礦開采(和洗選)行業專項治理。
強化汽修噴漆行業監管,對汽修噴漆企業實施動態管理。在全縣主城區386家產生油煙的餐飲單位全部安裝了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建立監管、清洗保養等臺賬,所有餐飲單位油煙凈化裝置正常運行。
位于木井鄉的廣興經貿建材廠,廠房整齊排列,潔白干凈,院內綠樹成蔭,地面尚有水跡。滿載的貨車魚貫而出,不見一絲灰塵。“以前廠區土地裸露,露天生產,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貨車灰頭土臉,所過之處掀起的揚塵遮天蔽日。”工廠負責人介紹說,如今,廠子進行了棚化,地面都做了硬化處理,栽植了大量樹木,地面一天灑水5至8次,進出的車輛都要“洗澡”,實現了由粗放式作業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涉縣建立建筑、拆遷揚塵管理清單,實行動態更新。嚴格渣土運輸車輛管理,實行24小時線上監管,對城區道路嚴格落實“雙五雙十”標準,執行“三機一體”作業,達到“風刮不起塵、車過不揚塵”。
涉左公路作為晉煤外運的必經之地,承載著無數繁華,每天過往的大型運煤車成千上萬。以前車過灰塵漫天,兩旁的植被、建筑更像被墨汁染過一樣,環境很差。今年以來,該縣狠抓運輸干線整治,加大公路清掃保潔力度,不間斷灑水,實行標志標牌、防護欄等全方位清潔,持續開展增綠補植等,沿線環境得到極大好轉。中原村村民高興地說,“從早到晚,都有灑水車沿路灑水,路面一直是濕乎乎的,跟下了雨一樣!空氣質量明顯好多了,晚上睡覺家里都敢開窗戶了。”

走進迎春街,一排排花草迎風搖曳,香飄十里,人們穿梭于大道之上,一輛輛灑水車沿著預設好的路線噴灑水霧,為城市送去清涼,帶來潔凈。縣城管局局長趙良田說,“按照‘潔凈城市’創建和‘雙五雙十’標準,城區主次干道實行定期保潔、機械化清掃、定時灑水制度,不間斷對主城區內重要道路進行灑水、洗掃、霧炮作業,日均灑水均在100車左右。”
與此同時,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農村“四清一拆”、廁所革命等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綜合整治也正在有序開展。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涉縣完成棚化倉化20萬平方米;新上8套脫硫脫硝設施、5套VOCs治理設備;配置87套霧炮、灑水車、清掃車;購置48套電除塵、布袋除塵設備;新建34處運輸車輛沖洗設施等;共整改完善治污點位3080個,實現揚塵減排2718.69噸。
6月20日,在太行五指山綠化現場,一架直升機待命備飛,一袋袋樹種有序放入機艙,在指揮員的指令下,直升機緩緩起飛,飛入叢山峻嶺,一粒粒樹種“爭先恐后”飛向山野,為太行大地種下了綠色的生機,今年涉縣的飛播造林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2018年,涉縣重點實施城區綠化、荒山綠化、道路河渠綠化、景區綠化、村莊綠化、經濟林基地建設、廢棄礦山裸巖綠化、園區企業綠化八大綠化工程,綠化造林達到20萬畝左右。
近年來,按照“太行底蘊、中調歐情、生態肺城、詩畫涉縣”的發展理念,涉縣科學規劃,把城鄉建設放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定位,打造京津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的示范區、旅游首選目的地、重要的生態支撐區,讓百姓獲得感穩穩落地。
“綠美涉縣”攻堅行動以來,涉縣先后啟動“家庭林場”建設項目、新建百個塘壩、打造漳河濕地公園、建設千里旅游通道綠化帶等綠化工程,不斷續寫著涉縣造林綠化的傳奇。目前,全縣林地面積126萬畝,森林覆蓋率56%,達到了建國前的50倍以上。涉縣相繼獲得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集體、中國生態魅力縣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新征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涉縣在防治工作上已實現‘四大轉變’,即治理主體從單打獨斗向齊抓共管轉變,治理范圍從只重城區向城鄉并重轉變,治理方式從抓生產向全面抓轉變,治理手段從游擊戰向持久戰轉變。”縣委書記汪濤介紹。
如今,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也進一步得到顯現。一年多來,涉縣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黑鸛、大鴇等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聚集繁衍,藍天白云、清新空氣成為涉縣的標配,AQI指數是北京以南、河北境內最低的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北第一藍”。靠著優良的生態環境,2017年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40億元,是2016年的兩倍多。今年1至7月,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了8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又增長了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