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 要:本文依據農戶調查對甘肅省平涼市轄內金融支持設施農業發展情況及影響設施農業發展的因素進行了分析。通過實證分析發現,設施農業參與者普遍認為資本投入、外部環境、技術指導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實際并未通過實證檢驗,而產品特征因素中的生產是否通過質檢部門檢驗成為唯一影響設施農業發展的因素。
關鍵詞:設施農業;金融支持;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830.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8(5)-0061-05
一、引言
2018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解決好農業產業薄弱的現狀,關鍵在于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形成完善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眾所周知,我國農業發展從生產階段、經營模式、營銷策略等方面看,都處于待發展階段,要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面臨諸多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是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要解決農業供給側的系列問題,就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本文認為,目前我國農村供給側改革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規模化發展與效率發展不匹配的問題,特別是在西部地區,普遍面臨自然環境惡劣、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發展項目等問題。
設施農業作為解決我國人多地少,自然環境惡劣等制約可持續發展最有效技術工程,我國現階段的設施農業主要以溫室為主,2012年以來我國設施農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面積利用太陽能的工程。近年來,設施農業進入量變質變轉換期,發展技術水平成為主攻方向。甘肅省作為內陸城市,設施農業的發展能夠克服省內氣候環境變化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因此是改變農業領域供給結構矛盾的一項重要發展項目。
本文選擇甘肅省隴東地區的代表城市—平涼市作為樣本地。平涼市地處陜、甘、寧三省交匯處,農業發展水平在西部地級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所研究的設施農業是指采用人工技術手段,改變自然光溫條件,創造優化動植物生長環境、延伸動植物產品的存儲周期的設施工程,主要包括設施園藝和設施養殖兩大類。本文以設施農業參與農戶為研究單元,同時將具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征的農戶也納入研究范圍,對甘肅省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設施農業主體的金融需求進行分析,從資本投入、外部環境、技術支持、產品特征四大方面研究影響設施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對甘肅省設施農業未來發展提供相關建議。
二、甘肅省平涼市金融支持與設施農業發展情況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2017年《甘肅省設施農業發展調查問卷》,根據文章研究需要和數據的可得性,選擇甘肅省平涼市轄內六個縣作為樣本地,重點選擇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戶作為研究樣本,累計發放問卷180份,問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第二部分為涉施農業發展現狀;第三部分為設施農業的金融需求。
(二)樣本情況
通過對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樣本主體特征分析可知,參與主體以青壯年男性為主,占到樣本總量的78.89%;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為主,其中初中占比為54.44%,高中占比為23.89%,大學(專)及以上占比最低,僅為0.67%;參與人數以1至2人為主,占比68.33%,3至4人的占比為23.89%,4至5人的為7.22%,5人以上的僅為0.56%,從事設施農業參與情況可以看到,多為單人參與,家庭整體參與生產的經營模式還未普及。
通過對現階段設施農業發展分析可知,截至調查日,樣本地設施農業類型以中、小拱棚為主,占比為50%,其次為早春塑料大棚,占比為29.44%,由于獨特的自然條件,暖棚圈養、果品保鮮、池塘水底養殖等也成為一種重要形式,占到樣本總量的16.11%,受資金、技術等因素制約,玻璃、PC板連棟溫室占比較低,僅為4.44%;從設施農業產品看,蔬菜、瓜果成為最主要產品形式,其中蔬菜占比為38%,瓜果占比為41%,花卉、畜牧業、菌類及中藥材占比較低,分別為4%、3%、2%。
從設施農業每畝年均純收益情況看,早春塑料大棚年收益0.5萬元以下占比為8.89%,0.5萬元至1萬元占比為10.56%,1萬元以上占比為10%;中、小拱棚年收益1萬元以下占比為12.22%,1萬元至1.5萬元占比為27.28%,1.5萬元以上占比為10%;玻璃、PC板連棟溫室年收益2萬元以下的占比為10.56%,2萬元至3萬元占比為2.78%,3萬元以上占比為6.67%,其他金額占比為16.11%。
(三)金融支持設施農業發展與設施農業主體融資情況
通過對設施農業樣本主體的金融需求分析可知,截至調查日,樣本主體發展設施農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自有資金和銀行借貸,其中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的占比為73.26%,銀行借貸比例為47.25%,被調查者普遍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采取向銀行借款的方式進行,向親戚朋友借貸、民間和網絡借貸占比較低,分別為12.11%、5.43%。從被調查者面臨的信貸約束情況看,31%的樣本主體因為各種因素放棄了從銀行進行融資,36%樣本主體向銀行申請了貸款,但最終實際獲得金額與申請金額不一致,存在缺口,27%的樣本主體因為缺少抵押擔保等不滿足貸款條件,貸款申請直接被拒絕。從被調查者向銀行進行資金借貸的方式來看,主要以抵押和擔保為主,單純信用貸款比例較低,僅為7.12%。從借貸的金額看,10萬元以下占比為38%,10-15萬元占比為41%,15-20萬元占比為18%,20萬元以上占比為4%。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平涼市轄內金融機構近年來在支持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加大了創新力度,各金融機構結合區域農業產業特色相繼推出了推出了金果聯盟貸、農戶寄養代繁貸款、果庫(實體)抵押貸款等信貸產品,降低了貸款門檻,創新貸款方式,使想發展產業的農戶能夠真正通過金融渠道獲得信貸資金支持,過去融資難融資貴、農戶面臨嚴重信貸約束情況得到了有效緩解。
三、設施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結合研究需要,本文選擇實施農業發展資本投入(土地、人力資源、技術)、外部環境(政府指導、信貸需求)、技術支持(技術指導、頻率)、產品特征(質檢、銷售渠道)四大方面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對影響設施農業發展的四方面因素進行實證分析,試圖分析各因素對設施農業發展的影響程度。
(一)模型構建
根據本次農戶問卷調查可以發現,被調查者普遍認為設施農業發展受到資本投入、外部環境特征、技術等因素的影響,根據變量特征,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來分析設施農業發展是否受到影響。模型形式如下:
(二)設施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上述變量納入模型后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僅產品質量(quality)通過了95%顯著性檢驗,其余指標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三)主要研究結論
1.資本投入的影響。勞動力、土地、資金一般認為屬于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2.外部環境的影響。政府的指導、信貸需求作為影響設施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一般認為是影響設施農業的重要外部制約因素,但也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3.技術指導的影響。設施農業是引入農業科技因素來實現農業的提質增效,因此參與者的對于技術的掌握本應該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本次研究中是否參加過農業技術推廣培訓以及培訓頻率作為參與主體掌握農業科技的一條有效途徑,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4.產品特征的影響。生產是否通過質檢部門檢查以及產品的銷售渠道作為影響設施農業發展的產品因素,僅生產是否通過質檢部門檢查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產品的銷售方式未通過檢驗。研究結果顯示:產品的品質成為影響設施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產品品質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對于設施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提高41.9個百分點。
(四)原因分析
資本投入、外部環境、技術指導、產品特征一般認為對于設施農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但通過研究發現,僅產品特征影響中的生產是否通過質檢部門檢查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證實了該因素對設施農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其余影響因素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結合平涼市設施農業發展實際可以看到,從資本投入看,目前平涼市設施農業規模無論從土地、資金還是人力資源投入情況看,都處于待發展階段,從嚴格意義上講,與發達地區相比,設施農業發展投入的重點也不在于土地和勞動力投入,因此,本文認為這是勞動力、土地、資金投入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的重要原因。從外部環境和技術指導看,雖然近年來地方政府在設施農業發展方面政策環境較為寬松有利,但仍然面臨農戶參與發展設施農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造成缺乏群眾基礎,效果不明顯。此外對于現有的設施農業參與者,據調查,對于技術實際掌握程度并不高,普遍采用外聘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定期指導的方式,因此設施農業主體自身參與培訓并不能成為提高設施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從產品特征看,生產通過質檢部門的檢驗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而產品的銷售方式影響并不顯著,這與目前的農業發展實際相吻合。目前,通過農業產品質檢商標注冊的產品在銷售規模和經濟效益方面與未通過質檢的產品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巨大的經濟效益促使設施農業企業生產者對商標和質量認證更加重視。
四、促進西部農村地區設施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創新產品,加強金融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規模實力
建議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加強產品創新,一方面加強縣域金融機構自身抵御風險的手段和能力,另一方面降低對設施農業主體金融支持的額外要求,拓寬融資擔保的形式和手段,降低西部地區設施農業主體金融需求的信貸約束問題。
(二)典型帶動,打造區域品牌戰略和特色農產品戰略
建議農業部門在引導設施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有序發展的同時,重點扶持一批有優勢、有特色的龍頭企業和生產大戶成為區域發展的典型代表,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和外地投資者來參與設施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的科技水平。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這條途徑來帶動設施農業的整體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Cater,M.R.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 of Small Farm Agriculture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88,28:83-100。
[2]Stiglitz J,&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71:393-410。
[3]巴紅靜.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24-25。
[4]車宗山,王振通.創新融資方式支持農村產業化經營[J].中國金融, 2009,(2):18-19。
[5]何廣文.對農村政策金融改革的理性思考[J].農村經濟問題, 2009,(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