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及《大數據綱要》的頒布,顯示我國大數據發展方興未艾。司法大數據是大數據背景下的一個代表性應用。司法大數據在司法預測功能、提高法院裁判質效、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其在信息不對稱、數據壁壘、司法人員認知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如何發揮大數據在司法方面的創新應用是當下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司法大數據 弊端 司法裁判 創新應用
背 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據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為珍貴的財產,是工業社會的“自由”資源。當下,在各國提升綜合國力以及重塑未來國際戰略格局的關鍵時期,大數據終于有了可以展示自我的舞臺,可以說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當前為司法體質改革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春天。新時期的司法綜合配套改革,適逢信息技術“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法制建設要抓住這一寶貴契機,大步向人工智能方向邁進。公平正義為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標,改革進程中須緊扣公平主題,牢記正義使命。在這一進程中,我們必須對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司法的本質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充分發現司法“大數據”對司法審判工作的利與弊,努力克服司法“大數據”對審判活動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勵志構建以法官為中心,充分結合司法“大數據”各種技術優點的良性審判體系,建立起人機協調、人機合一的工作模式,從而促進新時期法治改革實踐。
司法“大數據”對于司法審判活動影響
一,司法大數據的預測性功能。“數據具有內在預測性”[1],其根本原因在于數據具有內在規律性。司法大數據盡管不同于“數字”之數據,但我們仍可以從浩如煙海的司法活動中找到其規律。我國盡管不是判例法國家,但是在當下司法活動中不管是律師還是法官在遇到某一類案件時都會搜集相關判例以對該案的判決提供價值依據。司法判例大數據的應用有利于幫助法官科學決策,也為律師對案件的裁判提供了心理預期。正如邁克爾·劉易斯所說,人總是會受到信仰和偏見的制約,但如果你能用數據替換主管的信仰和偏見你將獲得明顯的優勢。[2]
二,能夠全方位提高辦案質效,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是法治國家的靈魂,也是全世界人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我們自由之路的出發點。追求公平正義的同時,還須兼顧司法效率,兩者同等重要。既不能為了公平正義而過分延長司法審判活動,也不能為了盡快結案而降低審判質量,公平正義與審判質效在每一個具體案件中,都應該得到充分體現,努力做到正義與效率的平衡;
三,助力司法進程,推進司法工作創新發展。司法進程中每時每刻都在彰顯著公平正義,時刻要求司法工作人員將司法工作做到極致,其中的負擔之重不言于表,將大數據帶入司法工作中,有利于將司法進程理順,進而總結審判規律,有助于激發司法工作人員工作激情,發揮創新精神;
四,提升司法隊伍能力,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大數據技術貫穿于案件審理始終,匯聚各類司法業務數據,有利于實現司法機關間動態信息互聯互通,這一切都得利于大數據強大平臺。從互聯網技術和信息網絡的角度考慮,大數據將經過的路徑中出現的一切具有代表屬性的信息加以儲存、分類、整理,而這些信息具有及時、精確、深入的特點,符合司法活動進展特征,滿足于司法活動開展規律。
五,完善司法程序系統,準確構建證據體系。運用大數據對于刑事案件的辦理提供智能輔助。運用大數據分析功能,能準確界定不當執法行為,智能生成法律文書,幫助分析審判活動違法行為和錯誤裁判,以科技信息化推動司法工作創新發展;
六,增強司法親和力,提升全民法律意識。歷來,司法對大眾都會產生高高在上的感覺,通過大數據的建立,將詳細記錄司法信息,揭開司法活動面紗,增強大眾司法認知能力,培養大眾守法意識,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
司法大數據的弊端
雖然大數據有諸多的優點,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信息與生俱來的缺陷,正確認識事物的兩面性。與各種信息一樣,大數據也是海量司法活動中產生的信息組成的龐大數據網,但正是基于大數據摻雜了人工智能技術,才使得其更加有條不紊、自成體系。
第一,公平正義問題。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為什么我們要做大數據呢?我們的司法改革進程是曲折的,其中關鍵問題就在于對其核心進行改革,即解決法官問題,就是旨在使得法官能夠應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去做出有效的裁判。可以說,提高效率這段路我們已經順利通過,現在要考慮的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即這個時期去解決公平正義的問題。誠然,大數據在證據認定,法律文書寫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實現公平正義之路上,我們還需要付出更多。我認為,全國政法系統必須堅定學習習總書記關于政法工作重要講話精神,要把執法為民作為第一追求,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集成功能,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切實做到“執法如山,清廉如水”,做到一碗水端平,努力實現公平正義。
第二,當事人信息不對稱問題。一直以來,“送達難”與“執行難”始終是法院審判活動開展的絆腳石,雖然屬于庭審環節之外的審判步驟,但卻關系著司法活動的完整性與高效性。如何解決以上問題,關系著整個司法效率與質量提升,同時也能有效減少法官們的“案外”勞煩。通過大數據平臺的建立,能夠將社會成員信息匯總,而這樣一個信息總成既可以獨立于社會,也能方便司法應用,實現線上送達,線上確認,線下執行。比如,大數據具有監測與分析的功能,可以將社會成員長期住所地或臨時居住地記錄下來,并能通過計算分析獲取真實地點信息,當法院需要送達文書時,便可將訴狀列明被告住址與大數據呈現的地點信息進行比對,既能簡化查詢工作,也可避免送達錯誤問題,從而有助于減少分散不必要的精力,提升辦案質效。
第三,數據壁壘問題。[3]信息具有集成性,單一或局部的信息往往不會產生互聯的效應,無法發揮信息共享產能的作用。大數據如何做到“大”,是發揮功能的出發點,而“大”的實現依賴數以萬計“小”的集聚。我們面臨的壁壘問題是,各個國家機關都有自己的規則、審判程序、信息庫,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這些“煙囪”,建立起信息的海洋,分享的海洋,而不是各自獨立的煙囪。其次,我們的法律人須與信息技術工作者加強交流,突破專業之間的隔閡,在互相理解的前提下,找到司法環境的致命痛點,對癥下藥,為司法活動量身打造一套合體的“信息工作裝”。我們法律人的思維是極具邏輯性的,法律人今天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我們的司法框架是什么?審判程序如何開展?為什么實行陪審團制度?其實這些都已成為表面的常識問題了。但是,今天所有的法律問題都已不是常識問題了,今天已經沒有常識了,所有的問題都是專業化問題了。所以,我們所要建立的大數據系統,是具有前瞻性、智慧性的信息聯動平臺,通過這一系統的建立,讓法官走在時代的前面,不能讓他落后。接下來,新的問題出現了,如何做到邏輯性呢?是的,每一個案件都是不同的,哪怕細微之處的不同,都會產生差異巨大的結果。但是,當我們把成千上百件案子放在一塊的時候,我們會驚奇的發現,之前因為單一條件不同而差異顯著的案件,變得相差無幾了,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所在。
第四,倫理、經驗的先天性缺陷。伴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進展,確立了法官員額制度,法官晉升制度轉變為遴選方式,透過改革的精髓,我們可以發現,社會經驗與倫理毫無疑問被視為法官的基本素質。盡管大數據有助于做到周全的考慮,但數據本身無法揭示案件背后諸多的倫理問題,而最根本的缺陷在于缺乏人生的經驗,無法以一個善良謹慎人的身份對待復雜的法律問題,尤其是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同時,定罪量刑是審判活動的關鍵環節,機械式的數據分析以及硬性的模式套用,不能體現對自由裁量、利益平衡的考量。
大數據在司法領域創新應用之探索
一,大數據的特點為。大數據具有數據量大、處理時效快、價值潛力大等特點。[4]憑借強大的計算能力和算法,發揮匯總信息功能,從海量的信息中發現事物之間的某種相關性,由于匯總范圍的及其廣泛性,從而可以能夠超出人類對于事物的一般認知能力,發現事物之間自然存在的細微聯系,得出可能更接近現實的結論,在這一發展進程中,自然會呈現出信息預測功能(由于過于超出人類想象限度),最終可以得出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如此便方便解決事實定性問題,得出相對穩定的認定定律。到最后,我們會驚奇發現,基于嚴密推理、邏輯規律發明的大數據系統,帶給了我們想象不能及的驚喜。
二,“輸出式”司法裁判。在司法發展過程中,人們對裁判方式進行了創新,并曾提出過大膽的設想,提出“輸出式”概念裁判模式。意即只要輸入案件以及證據材料,法院就會自動輸出相應判決。這一設想也曾引起計算機能否定罪量刑的討論,支持者聲稱,如果能夠將所有審結的案件匯總為數據庫,而計算機通過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歸納,便能在眾多案件間發掘潛在的規律,從而能夠幫助法官對之前審理過的案件進行整理,并做出某種程度的比較。同時,對于律師及訴訟人員,有助于提高案件判決預測性。
三,大數據“反哺”立法。響應國家政策兼顧司法改革,大數據應運而生,旨在提高司法效率,降低錯案發生率。在邊探索邊適應的過程中,大數據將信息優勢體現的淋漓盡致,有效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進程,然而透過如此表面的優點,大數據巨大的潛力不容忽視。預測性是法律具有的基本特征,每一部法律的產生,都要經過大量的論證與審閱,力求彰顯立法宗旨與社會預測功能。然而,這樣的預測一般具有主觀臆斷型,無法保證新法能夠規制未來的發展問題以及完全順應社會發展。數據是客觀存在大量的現在以及過去式,但是前一分鐘與后一分鐘的事物間呈現出邏輯美,將大量數據匯聚形成大數據系統,存在于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自然會顯現。所以,在立法過程中,我們必須借助已有大數據中呈現出的邏輯關系,追求法律預防及預測功能的邏輯性,制定合乎社會以及事物邏輯發展規律的法,實現大數據對于立法的“反哺”功能。
結 語
大數據的應用給我國司法事業帶來了巨大變革。這對于提升司法功能與效力、提供科學決策、促進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義。必須抓住司法大數據有利時機,爭取使我國的司法事業邁上新臺階。為此在具體應用中必須認清司法大數據的弊端之所在并予以克服。加快司法人員信息數據培訓,拓寬司法視野,切實將大數據應用落到實處。最終實現司法大數據的創新應用,為更加公正、高效、正義的司法和社會環境提供有力地支撐。
參考文獻:
[1] 馬恒:青島科技大學法學院2016級法律碩士 研究方向:民商法。
[2] [美]埃里克·西格爾,大數據預測[M].周昕,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 [美]邁克爾·劉易斯,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M].游宜樺,譯.臺北:早安財經出版社,2011.
[4] 李奮飛,朱夢妮,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司法大數據方略[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
[5] 王欽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大數據應用[J].地理學報.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