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信息的傳播方式和思想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新媒體已經成為社會思想輿論的交鋒地,新媒體發展視域下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也有了很大的轉變和挑戰,同時又面臨著很大的困境。本片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新媒體視域下部隊思想教育話語所面臨的困境以及轉變的措施和
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發展 部隊 思想政治教育 轉變
引言: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電腦,手機的新媒體渠道的出現,讓信息傳播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對于思想輿論的傳播和形成機制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在新媒體的發展之下,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方式也面臨很大的困境。在這一行要想改變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方式,就必須推進話語的轉變,促進新媒體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來實現不斷的改革和創新。這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方向,也是未來軍事建設工作的發展方向[1]。
一、新媒體發展試一下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困境
(一)新媒體信息的共享沖擊了部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
在傳統的部隊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的來源有著固定的方式,并且教育者也掌握著可靠的信息來源,對于受教育者也十分的遵守和尊重這個話語權威。但是,由于時代的進步,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新媒體信息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共享化,使得很多的官兵都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隨時的獲取大量的信息,這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沒有掌握信息的權利,所以對于這些信息的來源不能夠把握[2]。在當下的部隊中,他們的信息來源不再是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各種千奇百怪的信息都沖刺在他們的腦海中,很多官兵茫然失措,這些信息的傳播給官兵們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官兵涉世未深,往往被一些信息所誘導,對于整個部隊的思想教育工作十分的不利。
(二)新媒體時代,各種網絡詞匯出現,凸顯出了部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形式的落后性。
我國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形式相對比較保守,具有嚴格規范的特點。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沒有靈活性,比較死板。當下的人所學起來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并且十分的無聊枯燥。由于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新媒體的各種網絡詞匯的出現,對于許多的官兵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些語言時尚,新鮮,生動,尤其受到年輕官兵的喜愛。多數的官兵都很愿意主動的去模仿、使用方法,并且在這些官兵中廣泛地流傳[3]。這種新鮮詞匯的出現,對于社會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給部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部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夠主動地融入到官兵所認同的這些網絡文化語境中,很難與官兵進行交流。
二、新媒體發展視域下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變的分析
(一)搭建新媒體平臺,善用新媒體
隨著當下新媒體時代的來臨,運用新媒體教育也是一個發展趨勢。部隊應該加強社交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鼓勵官兵用微博,微信的客戶端積極地開展部隊官方微信,微博建設。不斷弘揚主流價值觀,通過這些平臺來凝聚正能量。運用微博微信的信息平臺宣傳部隊,提高廣大官兵對微博,微信的關注。當下。微博和微信是很受年輕人追捧的平臺,在這里不僅能了解到國家大事、生活瑣事,對于世界的政治發展方向也能夠及時的了解。正確運用新媒體平臺,通過這些新媒體正確的政治引導,使得官兵具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營造良好的軍營氣氛。
(二)運用網絡語言
隨著當下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在網絡上出現了一大批網絡語言,受到了廣大網民的傳播。這些語言通常都是一些幽默,短小的時尚潮語,很能夠展現當下時代的發展。這些網絡語言被廣大的年輕人所運用,很多的年輕官兵也十分的喜歡。所以在部隊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想能夠于廣大官兵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就必須熟悉這些網絡文化用語。通過運用這些網絡語言,增強與官兵之間的互動性和交流性。因此,作為部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密切關注當下社會的發展方向[4]。不斷的豐富語言的形式和內容,不斷利用網絡一元與官兵進行交流。只有廣泛的運用網絡語言,才能增進官兵與官兵之間的距離,使得教育更加貼近現實生活。
總結: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困境。當傳統的思想教育方式和新興的教育方式相碰撞時,必然會擦出很多的火花。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取長補短。明白傳統的思想教育有什么局限性,不斷的創新,新型的教育方式。新媒體發展下,不斷構建更加完善的部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促進教育話語權的轉變,保證部隊以及社會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洪波.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范式轉換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47.
[2] 肖慶生,任佳偉,劉暢.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科學構建[J]. 思想理論教育,2014,( 4) : 83.
[3] 舒清友. 古田會議對加強和改進軍隊政治工作的啟示[J]. 軍隊黨的生活,2014,( 7) : 86.
[4] 王東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微”轉向及其策略[J]. 思想理論教育,2014,( 1) : 81
作者簡介:姓名:于海 出生年月:1996.12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山東 青島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