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群眾生活的質量,因此我國政府制定了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使國民生活得到保障。目前我國社會保障的發展空間仍存在非均衡的現象,本文分析了影響我國社會保障發展空間非均衡的原因,并且就影響因素做了相關了研究和闡述。
關鍵詞:社會保障 發展空間 非均衡 影響因素
一、闡述發展空間非均衡的現狀
對于我國目前社會保障發展空間非均衡的情況,有關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結果也取得了相應的突破,但是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些許問題,比如對大多部分地區的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的研究,在研究時沒有將社會保險支出納入社會保障支出之內,出現社會保障支出界定不明確的現象,導致研究出來的社會保障總體支出數據不準確。其次,由于社會各地區的保障制度存有差異,因此相關研究人員只關注宏觀層面的制度設定,從而忽略了以微觀角度分析我國社會保障發展空間非均衡的現狀。再次,由于社會保障存在地區差異,所以研究人員通常喜歡研究現有的數據,從而進行偏重定型研究,然而較少使用定量分析法和計量模型,進而出現極化測度不足的現象。因此基于目前中國社會保障發展空間非均衡的研究結果,應進一步對極化測度進行分析,逐步尋找影響我國社會保障發展空間非均衡的真正原因,努力構建靈活的計算模型,進一步精確分析各種影響因素的顯著水平,然后對我國社會保障的發展提出可靠策略。
二、非均衡研究方法和數據
1.空間極化測度法。空間極化測度法通常有ER指數和LU指數等測度方法。極化是指某一事件或事物朝一個方向發展達到了頂峰或極點的意思,極化的發展體現了該事物或事件的動態發展歷程,同時也展現了該事物的發展結果。因此空間極化就是空間在發展時將其動態特征和顯著特點表現出來了,由于發展因素在空間發展上出現差別和聚集現象,所以空間發展非均衡的現象曾經在發展期間顯現。因此我國社會保障發展空間極化的程度可以通過LU指數、ER指數進行標準測度。
2.獲取數據來源和界定。現如今我國社會保障支出的計量路徑還未達成一致,通常為了方便截取數據,常常從狹義的社會保障理念采集數據。本文使用人均社會保障支出作為衡量中國社會保障發展水平指標,將社會保障總支出與社會保障總人數之比等于人均社會保障支出的指標作為衡量我國社會保障發展水平的具體測算法則。根據“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保障體系,把社會優撫、社會保險、社會福利以及社會救援支出作為我國社會保障總支出的界定標準。
三、我國社會保障發展空間分布非均衡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我國在社會保障發展空間上的計算可以通過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圖像繪制,從繪制圖像來看,可以得知我國中東部的社會保障支出和總體保障覆蓋人數均高于我國西北地區,同時我國社會保障發展的趨勢由西北、中部、東部地區逐次遞增,并且我國廣東省是社會保障支出和覆蓋總人數同時位居最高的省份,因此從整體社會保障支出和覆蓋總人數來看,我國社會保障發展空間分布呈現出非均衡的現狀。
四、分析影響中國社會保障空間非均衡的因素
由于我國社會保障工作是保障人民群體基本生活的基礎工作,總體可以體現在三個領域:第一,對于部分貧困地區低收入、無收入或是受自然災害影響嚴重的群體給予基本生活的保障。第二,對年老、患病、失業、工傷以及生育的勞動群眾給予適當地社會保障。第三、除了給部分弱勢群體提供社會生活保障之外,還有給群眾生活帶來便捷的社會公共福利,主要為了提高我國國民生活質量。從影響我國社會保障支出來看,大致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收入來源,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居民儲蓄和政府財政支出。二是人口問題,比如群眾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勞動者就業率和人口老齡化等相關人口
問題。
五、應對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策略
由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因地區不同而出現差異,因此要想緩解這些差距,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還要做出相應努力,努力保證各地區居民的基本生活,將社會保障工作全面落實到弱勢群體當中,不斷提高我國國民生活質量。所以本文對政府該如何改善社會保障工作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我國中西部、西北部地區的經濟問題一直是制約社會保障工作實施的主要原因,由于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后,政府要想改善西部地區的社會保障工作,就必須大力支持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促使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逐步與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相一致,不斷縮小西部經濟與東部地區經濟的差異,從而不斷改善西部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共同實現中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和諧發展。
第二,由于我國群眾工資收入差距較大,因此相關企業單位要加強勞動資源的合理分配,同時政府要不斷完善群眾的收入分配政策,其中導致社會保障非均衡的原因之一就是群眾收入懸殊的問題。所以政府以及相關企業單位必須合理分配勞動資源,保證地區經濟收入合理,為群眾生活制造優良的
環境。
第三,除了大力發展西部經濟和改善群眾收入差距之外,政府還需完善自身的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的預算、監督管理機制。政府要保證各地區間社保基金的合理流動,適當地將社會保障支出轉向西部落后地區,不斷減小我國地區間的保障支出差距,努力提高社會保障支出
水平。
總結
社會保障制度關系著國計民生,不斷健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僅要照顧到西部落后地區,縮小群眾收入懸殊,還要政府以身作則,不斷完善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只有這樣才能縮小我國社會保障的地區差距,避免出現社會保障發展空間非均衡現象。
參考文獻:
[1] 呂承超,王志閣. 青島市城鄉社會保障發展非均衡及影響因素研究[J].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2] 江華,呂學靜,王延中. 中國省際社會保障經濟公平非均衡發展評估[J]. 中國人口科學,2012,(5).
[3] 呂承超,張學民. 中國城鎮社會保險發展非均衡及影響因素研究[J]. 財經論叢,2015,(2).
作者簡介:李慶,1979年4月14日,男,徐州,漢,本科,初級,社會保障,徐州市銅山區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