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詩妍
【摘 要】“一帶一路”的倡議一項旨在造福沿線人民的工程項目,我國建設“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面臨著來自法律的很多風險。所以需要強化國內稅務法律并促進雙邊投資協議,同時增加金融方面的業務來強化品牌的建設等,并樹立產權保護意識,同時強化司法協助并加速國際合作,促進各國之間交流合作并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法律風險;防范策略
一、前言
“一帶一路”的倡議主要目標在于讓經濟體適應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情形,同時尋找有效的合作區域平臺進行自我發展,這一過程依賴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雙邊機制可以和其他國家形成戰略伙伴關系,來借助古絲綢之路來打造各方面利益共同體,這是一種鮮明的共同合作的理念。“一帶一路”是長期、巨大、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的復雜系統工程,而建設過程中沿帶的國家會存在一些法律風險,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二、“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法律建設問題
稅收的過程會疊加法律風險,這一過程包含了重復征稅和稅收抵免等。現在很多參與了“一帶一路”的國家會面臨十分嚴峻的人才緊缺問題,同時有著比較差的稅收環境,國際稅務執法的經驗十分欠缺,也沒有完善的稅收制度,因而整體來看是比較落后的。近些年來“一帶一路”的沿線我國的企業大幅度增加了投資建設的速度和規模。但是很多走入沿線國家的企業在建設過程中卻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挫折,這一情況主要是因為企業對于外國政府稅收制度以及條款等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所導致的。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需要充分重視企業在境外面對的稅收風險。對外投資的法律風險比較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中,我國有近百家央企已經建立了分支機構,但是因為一些政治因素,個別國家對外國投資尤其是國外企業投資,建立了十分嚴格的審查制度。例如澳大利亞就使用了競爭中性原則來強化國外投資的審查過程,阻礙甚至阻斷外來企業的進入。與此同時很多國家會在頒布的法律當中設置一些特殊的條件來對境外投資者的跨國購買行為進行嚴格限制,設置內外不同的雙重標準,這都大大增加了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涉外法律適用的一些風險若能進行統計,則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發生率。法院和一些仲裁機構負責查明涉外民事關系會涉及到的一些國外法律,但是現在很多國內外法律的適用條件是有所沖突的,這就導致難以保障中國企業合法的權益。與此同時很多“一帶一路”的國家不是《紐約公約》的締約國,因而仲裁的裁決結果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適用性,國家之間不一定是相互開放的。與此同時即使裁決中勝利,也很有可能不會得到法院承認,進而也難以進行接下來的監督執行過程。出于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的考慮,需要有效的快速的解決國際貿易爭端。對于知識產權方面也很有可能出現侵權風險,比如中國企業需要避免商標專利等方面的版權侵權行為,發達國家當中一般都十分重視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如果發生了侵權行為,則會進行巨額懲罰并補償損失。與此同時我國也很有可能會成為知識產權的侵權受害人,企業知識產權也面臨著遭受沿線國家的侵權侵犯行為。比如近些年就已經發生了大量的商標問題,經常會有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受到國外企業搶先注冊而喪失了精英的權利,這導致很多企業被人拒之門外,造成大量的損失。如果不能正常的適用商標來銷售產品,會大幅度的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帶來嚴重的損失。
三、“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針對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要針對法律風險的一些具體引發因素進行考慮,針對性的采取防范措施。
1.健全稅法并促進國際稅制的合作
要推動沿線國家來建立完善區域的稅收法治有關規定,就要充分重視頂層設計的重要性,多領域當中共同形成專項協定,具體執行過程中可以借鑒歐盟等的做法來避免雙重征稅,逐漸的統籌“一帶一路”建設,最終發展成為綜合性的區域稅收政策。與此同時,我國應當建立起來稅收扶持的體系來對不同國家的稅收進行分別制定,提供最有效的管理服務模式,強化手機稅收信息并加以研究。在周出去的過程中可以強化國際稅收協議的簽訂和實施來增加稅收饒讓的有關規定,進而降低企業東道國的稅收風險,提高確定性的同時避免了諸如雙重征稅等一系列的問題,解決境外的糾紛的同時獲取最大限度的優惠。現在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有八成的國家都和我國簽署了有關的經濟條約。為了強化稅收優惠,國家的稅務總局可以選擇出臺統一的機制規定來完善間接抵免法并劃分境外銀行利息性質,若確實屬于境內總行和境外銀行的可以進行免于扣繳。
2.完善多邊投資協定并提升金融法律服務
要強化國家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就要在高層的引領條件下簽訂合作的框架,完善多邊投資的協定。“一帶一路”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既有的成果來規定其他方面事項,明確規定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并改善投資的實際環境。與此同時也應當充分推動投資政策來建立多變協定談判,促進自貿易區域網絡的構建,重新構建世界經濟格局。除此之外政府也應當強化對于資金融通方面法律服務的建設過程,倡導律師為“一帶一路”的過程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并避免融資風險。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頭站律師的涉外保險理賠業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政府部門可以給沿線國家在中國發型的債券進行法律意見書的證明,建立全球政治風險的保險平臺。同時可以戰略性評估國家間風險和政治風險,確保風險能夠限制在最低程度。
3.促進品牌建設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政府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出知識產權保護的職能,完善知識產權的人才培養和人才儲備過程并促進企業進步,發揮行業間自發組織和自我服務的功能,對于馳名商標需要進行特殊保護。與此同時還需要倡導和“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進行知識產權合作的公約來避免搶注導致企業權益受到破壞。成員國之間需要互相承認彼此知識產權,若有惡意搶注其他企業商標的個人或者集體則應當一經發現嚴懲不貸。從企業角度來看在,則企業需要對保護模式進行創新來打造屬于自己的技術和品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文之中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希望能夠給予大家一些啟發。在國際法律的視域下,“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面臨大量的風險,比如可能會有個人或者集體惡意搶注企業商標的侵權行為,有雙重征稅的問題等。這些問題給“一帶一路”的進一步建設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因而需要對問題進行實際分析,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完善多邊投資協定同時提高金融法律服務等,強化“一帶一路”的法制建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碩碩. “一帶一路”建設中出國務工人員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J]. 法制與經濟, 2018(4).
[2]盛保晨. 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商標品牌風險及防范對策[J]. 理論視野, 2017(11):42-44.
[3]殷子媛, 張曉琛, 王海宇,等. “一帶一路”法律問題之中伊貿易中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J]. 改革與開放, 2017(24):62-63.
[4]趙海歌. 淺談“一帶一路”視域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 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6(8):00244-00245.
[5]羅國強, 趙睿. 總體安全觀下“一帶一路”的和平與安全問題及其法制構建[J]. 人文雜志, 2016(9):50-59.
[6]王洛忠, 張藝君. “一帶一路”視域下環境保護問題的戰略 定位與治理體系[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4):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