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蘭
摘 要:小學教師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人才的重任,如果教師能夠從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則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師工作熱情,也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來說十分重要。教師通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讓學生將教師視為朋友,積極配合支持教師工作,教師的工作更加順利。由此可見,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師職業幸福的重要途徑。
一、教師職業幸福的意義
每個人都渴望幸福,那么作為教師,應從職業中獲取何種幸福呢?教師選擇教育事業,則必然對教育有很高的興趣,自然會期望從工作中獲取幸福。對于教師來說,在工作中確立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發揮個人價值,實現教學目標,就能夠獲得幸福。然而作為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其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教”,還體現在學生的“學”。教師通過不斷地教學實踐,將教學經驗逐漸積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時通過努力提升個人魅力,吸引學生按照教師既定的教學計劃學習。
教師的職業幸福源自教師對教育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渴望,教師處于自己職業理想的狀態,就會感到幸福。教師職業幸福也可以理解為教育幸福,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狀態和教學現狀滿意就會產生幸福感,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自我完善能力與教育幸福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如果教師對教育工作只是循規蹈矩不思進取,不僅不能提高教學效率,還會影響個人的職業幸福感。所以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教師不斷提升個人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動力,也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二、通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升教師幸福感的策略
1.愛崗敬業、愛護學生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充分認識并認可自己責任的重大,應在具體教學工作中投入熱情,對學生給予愛護。愛崗敬業是每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愛護學生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
如果一個教師只熱愛自己的職業而不能對學生給予愛護,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必然會緊張,學生因對教師不滿而出現叛逆心理,必然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教學工作進展不順利自然難以獲得教育幸福。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愛護學生,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工作中投入真情實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誠意而融入學習,對教師安排的任務努力完成,為教師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打下良好基礎。教師有了學生配合,教學工作也會順利實施,幸福感大大提高。
2.對學生給予充分尊重和理解
一直以來都是教師要求學生不說假話,其實教師也應該對學生坦誠相待,尊重并理解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高教師幸福感的前提。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保證教學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教師要在言辭和行為方面注意,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學生犯錯了也不能諷刺、謾罵。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想要讓學生尊重自己,則先要學會尊重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不再給教師制造麻煩,提高教師的幸福感。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拉近與學生距離
良好的溝通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不可缺少的環節,只有師生之間有了良好的溝通,才能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教師和學生之間才會互相關心、坦誠相待。而教師想要和學生拉近距離,就有必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及時和學生家長溝通,可以讓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同時學生也會因為教師的理解而親近教師。
三、總結
教師肩負著重要責任,教師這個職業神圣而偉大,其為祖國培養人才的同時,也應在教育工作中感受到幸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教學工作中面臨的最基本、最復雜也是最重要的關系,這種關系不同于父母、朋友、兄弟等,這是一種十分微妙的關系。所謂“亦師亦友”,意思便是教師不僅僅要為學生授業解惑,還要作為朋友關心學生,對教育事業投入真情實感,這樣才會獲得成功,也才會在教育工作中感受到幸福。
參考文獻:
[1]余麗君.從小學教師角度談和諧師生關系的建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8):55-57.
[2]任正盼,劉 云.小學教師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6):85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