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社
【摘 要】戲曲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包含機械、音像、燈光、舞美、化妝、舞蹈、朗誦、表演、音樂、文學等藝術形式,只有確保各個藝術形式都能充分發揮作用,才能為整部戲曲創作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尤其是舞美設計,其是戲曲創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部戲曲檔次的高低、感染力的強弱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戲曲創作者在重視作品內容的同時,還應關注舞美設計,以便充分發揮舞美設計在提高戲曲作品表現力方面的積極作用。本文就舞美設計在戲曲創作中的重要性進行了細致研究。
【關鍵詞】舞美設計;戲曲創作;重要性;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J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1-0012-03
舞美設計,也可稱為“舞臺美術設計”,具有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的性質,十分依賴物質條件與技術性,屬于藝術的二度創造活動,從屬于演員表演,在戲曲表演中發揮著多種功能。從某個層面來講,舞美設計的功能,是歷史不斷發展的結果與產物。尤其是在現代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的作用與價值更為凸顯,甚至直接決定了戲曲演出效果的優劣。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優秀的舞美設計者可全面領會導演及演員的各種意圖,可以把舞蹈、音樂等貫通融合,給觀眾呈現最美的形式。從這里可以看出,舞美設計在戲曲創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的重要性
(一)舞美設計可提高戲曲作品的美感。在舞美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通過借助精心構思的方式,塑造出了林、山、水、云、地、天等自然景觀,或者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這些事物作為布景,在設計與安排上都需要組合效果、比例關系、方位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慮與籌劃。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舞美設計成為彰顯戲曲作品美感的推動因素。從某個層面上來講,舞美設計人員猶如畫家一樣,在設計中應始終遵循和諧、簡潔與優選的構圖原則。在具體的舞美設計中,設計人員應根據戲曲的主題表達、內容闡釋、情感書法等需求,不僅充分分析各種色彩的表意效果,而且還應對各種色彩的協調關系進行斟酌,從而設計出有視覺震撼力,還符合表演與情節特點的審美形式。比如,榮獲我國舞美學會等數個國家高級獎項的經典戲曲作品《倫文敘傳奇》,它舞美設計方面的形象與色彩就相當于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畫作。第一幕中的寺廟佛堂景象就使得觀眾受到極大震撼。導演對色彩做了精妙處理之后,使得舞臺畫布中的佛像各個不僅真實,而且具有很強的寫意性。
(二)舞美設計可提高作品抒情性。戲曲作品中通常都包含有豐富的情感與思想,這些都是可打動觀眾的關鍵因素。舞美設計可把戲曲人物的情感與思想較好地滲透到景物設計中,這就使得人物想要表達的各種情感就可借助可視形象較好地展示出來,從而使得觀眾與演員都可觸景生情。戲曲演員在各種景物的映襯下,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時,觀眾也可在情景交融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從而更好地感受戲曲跌宕起伏的情節。戲曲舞美設計中的各種景物并非自然景物的客觀重現,而是設計人員在分析劇情的基礎上,結合人物形象的需要,有目的設計出主觀色彩濃厚的景物,使得舞美景物可充分烘托戲曲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凸顯演員所處的表演氣氛。
在劇情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劇中人物所具有的情感也會發生一定變化,因此舞美設計人員還應隨著人物情感的變化及時變換景物,從而使得觀眾可獲得境由心生的審美體驗。比如,戲曲作品《楊貴妃》,當劇情進展至“馬嵬坡”的時候,楊貴妃無奈自盡。此時,舞臺中景有一條白練橫斜著從左上方貫穿到右下方,景物之悲切與人物之凄慘,相互襯托。當楊貴妃說出“棠梨有情收魂魄,來春開花白如雪”之后,帶給觀眾悲切的感覺,與此同時,舞臺天目上應時出現了大量梨花,點點紅色花蕊加以點綴,猶如想要將楊貴妃身體掩埋掉一般落下。在這一情景中,觀眾為之動容,這一悲劇讓觀眾產生無限的憐憫與同情。
(三)舞美設計可增強戲曲作品傳神效果。在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除了發揮提高審美、抒發情感的作用之外,還應彰顯出其傳神的效果,從而可通過恰當的設計將戲曲景物、人物身材、氣韻等較好地傳遞給廣大觀眾。具體來講,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方面的傳神,主要追求本質上的相似,也就是神似,無需追求外形上的相似。我國傳統的戲曲作品,一般都不會照抄照搬自然景物,而是將自然景物進行一些夸張與美化,以更好地迎合戲曲表達的需求,實現最優的傳神效果。比如,轎、車等,通常都不會全貌展示出來,只需要把車輪上添加一些裝飾以代表“車”這一物品;城樓,在舞美中不追求高度尺寸與具體厚度,只需要借助平面布景做相應展示即可。舞美設計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只有確保設計出的景物和人物可達到傳神的水平,就可讓觀眾對戲曲作品回味無窮。
(四)舞美設計可體現戲曲的時間流動性。戲曲作品是一種視覺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一種時空藝術。世界級舞美大師曾經說過,舞美設計不關注玫瑰、河流及樹木的表象,而重點是揭示其綻放、涌動與生長。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戲曲創作中的舞美設計在表現形式上注重時間的流動性。每一部戲曲,其劇情都會因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向前發展,這就需要舞美設計主動迎合劇情需要,利用一定的變化展示出時間的流逝。這種變化并非機械方式發生變化,而是想象力十足的流動變化。
一般來講,舞美設計中的流動變化主要體現在將來、現在及過去三種舞臺時間的變化,從而給廣大觀眾帶來超現實的美感。舞美中的時間流動,主要體現在場景轉換上,不管是調度刀具,還是運動舞臺機械,都代表了時間的流動。戲曲演出時,需要場景的多次變換,即便獨幕戲也是如此,會牽涉到升降臺、轉臺等機械的運動。
在相同的舞臺上,因為劇情需求,觀眾能夠領略到不同的服裝、造型與場景,感受到四季流轉,體會到時光流失導致的情境變化,這正是舞美設計想要達到的藝術效果,將人們難以捕捉到的時間形象地展示出來。舞美設計在展示流動的時間時,需要結合戲曲劇情的需要,讓觀眾沉浸在戲曲故事中,甚至不會發現場景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就實現了舞美與戲曲完美融合的效果。比如《變形記》這一經典戲曲作品,曾經在維也納的城堡劇院演出,黑鏡之谷、村莊、碼頭等場景依次出現,表演過程在場景的緩慢流動中進行,舞臺上的事物都在一系列微小變化中逐漸實現完全更新,正是這持續不斷的更新,使得觀眾感覺場景具有自然天成的效果。
借助燈光形成的流轉效果是舞臺美術時間流動性的另一個體現。在實際創作的過程中,借助燈光的暗轉、追光以及切光等技術達到明暗交替、色彩更換和強化造型的效果,使得劇情能夠實現夢境、幻覺和回憶等時間上的流轉。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舞臺美術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戲曲是時間和空間有效融合的藝術形式,每個扮演人員應當在三維空間內開展表演活動,構成戲曲的空間。通常情況下,戲曲空間可以分成以演員作為中心的動作空間、以角色為中心的審美空間、以觀眾作為中心的知覺空間和以參與者作為中心的交往空間。通過這樣形成戲劇空間層次化和復雜化的結構。舞臺美術設計的過程中,其基礎是戲劇獨特的空間,創造出虛幻和真實相融合的舞臺美術空間。
(五)舞美設計可給演員預設表演場所。在舞美設計的過程中,設定的場所具有虛幻型的特點,并不是真實的生活空間。演員在這樣具有局限性的空間中展示出舞美空間的獨立性和具體性,使得舞美空間具有真實性。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的舞美設計中,仿佛帶來觀眾走進中世紀的歐洲古堡,在真實和虛幻的空間中不斷游走,舞美設計能夠引領觀眾產生置身于劇情之中的錯覺。如戲劇《沃伊采克》的舞美設計,設計大師阿契·弗萊耶在舞美設計的過程中加強縱深透視效果的營造,設計出具有壓迫性的效果。布景時如同醫院的白色走廊,兩側的墻面按照透視的比例形成狹小的區域,在地平線上逐漸消失。通過這樣的設計效果,給予觀眾一種錯覺,演員在舞臺前顯得非常矮小無助,舞臺的后區如同巨人一般高大,觀眾能夠感受到一種深沉而壓抑的氛圍。
(六)舞美設計借助創新擴展舞美空間。在舞美設計的過程中,借助大膽的創新能夠促進舞美空間的有效擴展。如我國著名的舞美設計師呂也厚,是我國首位“文華獎”的三連冠得主。其設計的《愛情變奏曲》和《回頭是岸》體現了非常強大創新力。《愛情變奏曲》的風格更加偏向于喜劇,注重動的效果。《回頭是岸》的設計風格則偏向于正劇,注重靜的效果。兩個劇目不同的風格給同臺演繹帶來了非常大的舞美設計難題。呂也厚采取菱形平臺的方式,將兩個劇目合理統一,各自利用相應的平臺構建成不同的表演空間。前者在平臺上能夠橫向的轉動,連同表演形成不同的愛情世相圖,后者則是在縱深上開展進退,猶如在人物內心世界來來回回。呂也厚結合劇情的需求設計相應的幻燈銀幕,結合劇情需要展示相應的形象,顯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實現空間的擴展。
二、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的有效策略
戲曲創作的過程中,舞美設計的表現方式由于文化和風格因素的影響,舞美設計的表達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對于知識有著廣泛的要求,需要考慮燈光、化妝、服裝、音響等內容,同時需要結合機械和建筑等學科的知識。在戲曲創作的過程中,考慮空間、環境和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融入到舞美設計中,促進舞美設計和戲曲創作的融合,展現戲曲創作的主題和思想。
(一)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應當樹立整體觀念。在戲曲創作的過程中,采取濃縮的方式,提取出一些東西和內容,但是在舞美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在可行的范圍內提煉出最具有特點的元素,在舞臺上充分展現,并且采取放大的方式,達到預期的效果。戲曲是一門綜合性強的藝術形式,優秀的戲曲作品應當能夠做到每個元素達到相應的高度和水平,并且相互之間能夠和諧、統一。在這樣的創作過程中,應當樹立整體化的觀念,采取相應的方式和手段把握整體的節奏和氛圍,借助不同的轉化方式實現相互之間的轉換,借助不同的舞美設計,根據戲曲創作的形式和風格的差異,賦予其情感和血肉,創作出符合人們審美觀點的戲曲作品,同時促進舞美設計的空間、背景、環境等因素的綜合利用,促進時間表達能力的強化,發揮舞臺美術設計的作用,實現整體美的藝術效果。
(二)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應當注重多樣化藝術形式的融合。戲曲創作的過程中,通過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融合,形成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稱之為舞美設計。戲曲創作的過程中,其自身有符合自身特點的靈魂。在表演的過程中,如何將文字通過有效的舞臺形式展現給觀眾,并且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引發觀眾的思考。這就需要在舞美設計的過程中,借助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將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戲曲作品根據其審美趣味的不同,開展相應的解讀活動,借助不同的造型效果,根據不同的思考和理解,開展不同的舞臺設計,采取不同的展現方式和手段,賦予舞臺新的呈現形式,充分利用舞臺表演藝術、舞臺音樂以及舞臺美術等多樣化的藝術形式,促進其有效融合,創作出更加優秀的戲曲作品。
(三)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應當融合多學科內容。戲曲創作的過程中,舞美設計所涉及到的知識范圍非常廣泛,不但需要考慮基本的燈光、服裝、化妝等內容,同時還涉及到建筑、機械以及物理等相關學科的內容。因此,要求舞美設計人員能夠熟練的掌握和運用知識內容,營造更加合適的空間環境。在戲曲創作中舞美設計應當全方位思考,充分考慮空間和環境等方面的因素,設計出更加有效的戲曲作品。
總之,戲曲是一種傳統的視聽藝術形式。隨著現代社會的發達,影視媒介的發展,戲曲的生命力依然旺盛。戲曲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在藝術領域占有重要的位置。舞美設計是戲曲作品的再次創作,有利于戲曲作品藝術價值的實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藝術理念不斷的發展和革新,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具有更高的自由度,戲曲審美價值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因此,應當加強戲曲創作中的舞美設計,提高戲曲作品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孫紅俠.“前海學派”戲曲舞臺美術理論的學術回顧[J].戲曲研究,2017,(02):78-88.
[2]謝柏梁,趙建新,吳新苗,梧桐,王馗,熊姝,李曉天,汪人元,黨寧,邊文彤,梁漢森,楊玉,郭寶玉,董新穎,周麗娟,闕艷華,王美凝,梁墨玉,蘇鳳,尹松健,肖艷杰,王定東,劉荃,胡穎.2015年中國戲曲發展態勢研究[J].藝術百家,2016,32(04):22-39.
[3]李占奎.戲曲舞美設計的誤區與創新意識研究[J].戲劇之家,2016,(13):33.
[4]劉智勇.論當代中國戲曲舞美設計的意境美特征——以劉杏林的《柳永》舞美設計為例[J].美與時代(下),2016,(06):34-37.
[5]張冠華.新年戲曲晚會首現多媒體 現代舞美點染傳統意韻[J].演藝科技,2016,(01):56-57.
[6]鄧忠慶.原型人物的戲曲創作舞美設計的把握[J].影劇新作,2014,(04):165-166.
[7]馬蘭.戲曲舞美——創新與堅守——學習《長生殿》感言[J].今日中國論壇,2014,(Z2):102-103.
[8]燕杰.當代戲曲舞臺美術的新發展——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戲曲舞美創作印象[J].戲劇叢刊,2013,(0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