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蘭娟
摘 要:構建積極和諧健康向上的班集體,必須有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通過在班級推行積分激勵制度,以激勵作為規范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出發點,提高小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促進班級有效管理。
一、以積分卡為載體,推行積分激勵制度
要在班級管理中推行積分激勵制度,讓每個班級設計并制作符合自己班級特點的積分卡,以積分卡為載體,建立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
積分卡以個性化設計為主,上面應有屬于班級文化的標志,可以是班徽、班旗等,也可以讓學生動手設計其他合適的元素。卡分為正反兩面,正面是積分項目,背面附上分值,為方便統計,積分卡的分值不宜過大。考慮到班主任工作繁重,需要制作的積分卡數量多,因此班主任可根據設計要求跟家委對接,由家委聯系圖文店印制。
積分卡用于獎給平時表現優秀的學生,并通過積分累加來激勵學生,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將班級日常管理量化,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為了讓小學生在班集體中快樂、健康的成長,必須從學習、紀律、衛生、日常行為等方面對他們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并將要求量化為可操作性的班級管理細則。這些細則分別以“積極發言”“認真傾聽”“完美作業”“文明有禮”“衛生能手”等激勵性詞語呈現在積分卡上,并作為積分的項目。
班級量化管理細則從學生的課堂發言、作業完成、文明禮儀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規定,學生在哪一方面做得好,就能得到相應的積分卡。這樣能及時肯定學生的行為,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滿足感,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三、完善積分激勵制度,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積極性
積分激勵制度是從激勵的角度出發,在激勵中規范學生的行為。積分激勵制度除了讓學生在日常行為項目中獲得積分之外,還可以對在品德、學習等方面表現特別優秀的學生進行加分,這些加分項目的分值可以設得高一些,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榮譽觀。
有獎勵就得有懲罰,只有做到獎罰分明,才能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班級管理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在推行積分激勵制度時也需要得到其他任課教師的支持,將積分激勵制度在班級全面推行,從而實現班級管理制度化和常態化,充分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培養學生主體管理意識,激發學生自我管理內驅力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確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意識,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首先,培養學生主體管理意識,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應培養學生主體性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其次,加強班干部隊伍建設,提高班干部管理班級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排隊、衛生、課前準備等工作放手讓班干部去管理,在周匯總時讓班干部及時匯總一周學生積分情況,并將總積分在周期結束時進行公布。班主任定期對學生自主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并作出具體建議,幫助班干部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
最后,通過表彰先進的形式,推行積分激勵制度,激發學生自我管理內驅力。
五、放手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管理班級的主人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是從學生學習方面說的,而從班級管理而言,應該是“管是為了不管”。推行積分激勵制度,就是從以后少管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讓每位學生以班級主人的身份為班級做工作。通過這種激勵制度,鍛煉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全面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總之,在班級推行積分激勵制度,通過激勵的方式規范學生的行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進班級的有效管理,形成一個有共同奮斗目標的班集體。
參考文獻:
[1]楊秀蓮.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的班級管理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7).
[2]張炳強,劉 群.淺談班級管理策略——學生自主管理[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