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這也是每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的原因。教學方法有很多,好的教學方法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探索適合的課程及每個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近年來信息化快速發展并運用于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就是其中一種,本文闡述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運用于鉗工實訓課程中的模式。
關鍵詞:鉗工實訓;翻轉課堂;教學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譯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在課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翻轉課堂模式是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它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含義上有所重疊,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互聯網時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豐富的在線課程,不必一定要到學校接受教師講授。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催生“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是對基于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將引發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
林地公園高中是翻轉課堂的起源地,大部分翻轉課堂的“粉絲”們都感謝這所高中的開創性的實踐。該校兩名科學教師(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想出的方法,為學生錄制在線視頻課程。起初,只是為那些耽誤上課的學生而準備的講解,但教師很快就意識到,用視頻來復習和加強他們的課堂教學能讓所有孩子受益。實踐中,師生雙方都認為,是綜合的翻轉課堂的學習方法而非單獨的視頻在起作用。伯格曼和薩姆斯覺得這套方法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給予學生個別關注,建立更好、更緊密的師生關系,而這往往可以促進更大的學習動機。自他們率先開始翻轉課堂后,這種方法不脛而走,現在全球數以千計的學校在使用。
二、翻轉課堂教學運用
(一)翻轉課堂教學特點
利用視頻來實施教學,在多年以前人們就進行過探索。為什么當年所做的探索沒有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多大的影響,而“翻轉課堂”卻倍受關注呢?這是因為“翻轉課堂”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教學視頻短小精悍
不論是薩爾曼?汗的數學輔導視頻,還是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所做的化學學科教學視頻,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數的視頻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比較長的視頻也只有十幾分鐘。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查找起來也比較方便;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在學生注意力能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通過網絡發布的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第二、教學信息清晰明確
薩爾曼?汗的教學視頻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視頻中唯一能夠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斷地書寫一些數學的符號,并緩慢地填滿整個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書寫進行講解的畫外音。視頻中的出現的教師的頭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種物品擺設,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
第三、重新建構學習流程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的;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是在課后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師的支持和同伴的幫助,“吸收內化”階段常常會讓學生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信息傳遞”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老師不僅提供了視頻,還可以提供在線的輔導;“吸收內化”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能夠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
第四、復習檢測方便快捷
學生觀看了教學視頻之后,是否理解了學習的內容,視頻后面緊跟著的幾個小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檢測,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如果發現幾個問題回答的不好,學生可以回過頭來再看一遍,仔細思考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學生的對問題的回答情況,能夠及時地通過云平臺進行匯總處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評價技術的跟進,使得學生學習的相關環節能夠得到實證性的資料,有利于教師真正了解學生。
(二)《鉗工實訓》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案例
從翻轉課堂的教學特點,可看出對于一些實踐性強的課程,該教學方法也是很合適的。以實訓項目一加工六角螺母為例:本項目主要學習劃線、鋸割、銼削、鉆孔攻、攻螺紋等鉗工基本加工方法,熟悉鉗工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練習劃線、鋸割、銼削、鉆孔、攻螺紋等操作技能,通過本項目的學習和訓練,能夠完六角零件。
第一、制作教學微視頻。該項目中涉及到了游標卡尺讀數、劃線、鋸割、銼削、鉆孔攻、攻螺紋六個技能操作點,課前分別對幾個內容點進行5-10分鐘的教學微視頻制作,教學微視頻是在教學準備中最耗時、最重要的環節。翻轉課堂教學中課前讓學生能提前學習了解學習內容;課中,可作為教師授課的操作示范縮影。在實訓過程中,若學生對于某個操作的瞬間動作模棱兩可情況下,可自行查詢視頻學習,及時糾正動作;課后,學生對于存在不足之處,可隨時隨地查看操作動作演示。
第二、建立學習網絡平臺。
課前教師將視頻、作業等學習資料進行上傳班級學習平臺,在校園無線網絡覆蓋下,學生可進行自行查看學習視頻、作業下載進而完成任務。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咨詢、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隨時隨地的解答、輔導學生。如此對于一些常見問題,很多學生可以同時得到輔導。
翻轉課堂教學,鍛煉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的自學能力。線上線下都能給予學生鉗工技能點操作的幫助。對于實訓課的教學,創新了傳統的實訓課程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光生,何克抗.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的數學教學設計[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王大慧.Camtasia Studio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4
作者信息:覃佳照,男,中級講師,研究生,單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基金項目: 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微課程在《鉗工實訓》課程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研究》GXZZJG2017B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