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國有企業經歷了五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當市場經濟逐步形成后,管理創新理念備受關注,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帶領下,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創新。基于此,國企改革同管理創新之間存在密切的內在邏輯,相互促進。基于此,本研究重點分析了國企改革同管理創新之間的內在邏輯,并立足于自身工作實踐,提出了新經濟常態下國企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管理創新;內在邏輯;對策
2017年,我國順利召開了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為國有企業發展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為了積極相應黨的號召,國有企業積極改革,為盡早實現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為不斷努力。縱觀國有企業發展歷程得知,只有管理創新這一條路才能確保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實施,引領企業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在改革的關鍵時期,國有企業將關注的重點從重視需求管理轉變為注重視供給管理,針對國有企業深層次的問題予以了有效解決,加強管理創新,促使國有企業改革順利完成。
一、國企改革和創新管理內在邏輯
(一)思想轉變作用
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思想觀念得以有效轉變,其管理創新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國有企業改革時間與管理創新之間具有一定的出入。經濟轉型期間,多元化的經濟與新的經濟增長方法、大數據、電子商務等新興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也悄然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為管理創新奠定了扎實的技術支撐與穩定的思想來源。
(二)國企改革對國企管理創新的作用
縱觀國企發展歷程,其改革可劃分為初步探索、制度創新、縱深推進三個階段[1]。在這些階段過程中,初期是先有國有企業改革后有管理創新,在轉變思想的基礎上,創新管理才漸漸萌芽。國企改革各項有效、先進的方法強烈刺激著管理創新的發展,尤其是在經濟轉型期間,國企借助改革進步的可能性較少,這時改革相關的政策制度為管理創新提供了優質的環境與充足的能量,獲得了改革的大力支持,為產業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國企整個氣氛被調動起來,經濟獲得了實質性地發展。
(三)國企管理創新對國企改革的推動作用
在初步探索與創新兩個階段,在國企改革的作用下,管理創新得以真正落實到位,反過來管理創新也推動著國企改革進程的加快。在這兩個時期,國企改革再發展步步維艱,管理創新地發展,整體提高了國企管理能力。基于此,企業管理科學合理,再加上改革政策的支持,國企改革深入發展步伐加快。
二、新形勢國有企業改革與管理創新優化對策
縱觀國企改革與管理創新發展史,我們應清醒地看到,國企改革與管理創新中依然存在各種需要進一步有效解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究與思考。
(一)理念革新
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長達二十多年,且加入WTO已經有十五年了,但是我國經濟市場程度化較低,特別是國有企業市場決定性作用并未真正充分發揮。國有企業應真正意識到市場機制對于改革的重大價值,真正認識到市場機制不僅可通過風險機制、競爭機制來優化組織結構和提高經營效益,而且還能夠借助價格和利潤的吸引力,確保資源能夠得以充分流動和合理配置,進一步優化企業產業結構。
(二)做好“三供一業”分離、辦市政、社區管理職能移交工作
國有企業應堅持政企分開原則,做好“三供一業”分離、辦市政、社區管理職能移交工作。“三供一業”分離是指將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及物業管理進行分離移交,將其辦社會職能予以剝離,有助于減輕企業負擔,使得企業集中全身心發展主營業務,且有助于改善整合資源,優化基礎設施和職工居住環境。同時,國有企業還應開展辦市政、社區管理職能移工作,將所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全部移交給當地政府進行集體管理,對國有企業進行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由于“三供一業”辦市政、社區管理職能移交所涉及的人員較多,不僅包含了原從業人員,而且還包括可服務對象。所以,國有企業應對這些人員的思想動態予以技術掌握,研究所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廣泛宣傳政策,耐心講解,細致解釋,使得職工能夠轉變自身觀念。同時,對原從業人員進行妥善安置于不暢,做好移交、分流安置工作,切實保障職工的切身合法利益。基于職工的具體情況,可采用清退離崗、培訓轉崗、改制分流、解除關系、退崗休養等方法進行合理安置,注重就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政策之間的銜接,確保職工隊伍的穩定性,保障企業正常運營,保證移交過程中供電、供水等服務質量不降低。對于滿足貧困標準的困難職工與住戶,應將其列入到精準扶貧范疇中予以妥善解決。
(三)打造創新型企業
創新,顧名思義則是新穎、開創的含義,則是在一定范圍內第一個做到、第一個想到的活動便是創新,可以從思維、理念、方式、方法、制度、機制、理論等方面進行創新。著名經濟學家熊彼得[2]認為“創新實質上是一種提高資源價值的活動。”由此得知,對于不增值或減質的活動即便是形式如何多樣,也不是創新。目前,國有企業創新應以自主創新為主,只有自主創新,企業才具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應重視培養員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意識及緊迫感,使其成為創新源源不斷的人力支撐。同時,國有企業還應創新自身管理模式,立足于自身實際,設計出高效、科學的機構與機制,選好人、用好人,并創新技術,實現產業化、商品化發展,從而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另外,國有企業應建立健全創新激勵機制,將創新內化成企業獨特的文化之一,企業全體員工崇尚創新,人人敢于創新,人人將自身崗位工作視為創新,在企業中逐漸形成一種強烈的創新氛圍,切實致力于使創新為企業的持續發展發力。
三、結語
在企業歷史發展進程中,國有企業改革與創新管理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在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應不斷創先管理,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使得國有企業改革順利進行,促使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藺禹堯.國有企業改革與管理創新的內在邏輯與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6(13):136—137.
[2]常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的機遇、使命與對策[J].貿易與經濟,2016,(06):5—8.
[3]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國有企業改革評價及國企改革指數》課題組,文宗瑜,譚靜.以“國有企業改革評價及國企改革指數”研究支持并推動國企改革持續深入[J].財政研究,2018(02):16-25.
[4]楊志堅.如何適應和引領新時代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新階段[J].廣東經濟,2018(01):30-33.
[5]Jinming Wu,Min Liu. The View on the Three Major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he Deepen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ing Studies,2010,2(1).
作者簡介:侯賽(1987.9-)男,籍貫:湖北省武漢市,漢族,本科,工程師,從事企業管理、電力運行管理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