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富發
一、實施背景
近些年由于我專業實訓設備缺乏、師資力量不足、教育教學理念落伍等因素,導致我校化學工藝專業課程體系只注重專業能力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需求。同時由于中職生的生源普遍基礎較差,使得在傳統課程體系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即使通過兩年的職校學習,理論知識掌握的不扎實,動手能力不強,不能適應周邊企業以能力為主的人才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進行改革。
我們借助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大好時機,吸收“雙元制”和“理實一體化”教育理念,認真總結課程體系開發的經驗和不足,從課程結構、項目內涵、設備師資、教學建議等方面,大膽探索,突出特色,將課程體系升級為“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體的項目化新型課程體系”,對應新型課程體系的配套教材也由化學工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還有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也正在開發建設中。
二、主要目標
1.以海西周邊地區化工企業對一線高素質技能人才需求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為目標,按照“定位企業專業崗位群——分析崗位工作任務——定義任務對應能力”的程序作出課程框架,以“典型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基本單元,據此編制專業課程標準,在“工作過程體系”下,構建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2.配套開發對應項目課程的教學資源。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的、以配有“工藝流程”和“項目評價表”為特征的系列專業教材。以此引領以“項目教學法”為代表的先進教學方法的推行、以“多元評價”為特征的新型考核方式的推行,指導教學和實訓環境建設以及頂崗實習的開展。
三、工作過程
1.選編“典型工作項目”
我們組織化工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走訪了周邊多家化工生產企業及兄弟院校,依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評價標準和行業、企業標準,將搜集的企業崗位職責、崗位標準,企業生產任務、企業人才需求等資料,和化學工藝專業建設委員會專家一道,進行拆分、簡化、組合等教學化處理,附以對應的生產崗位所需要的工藝流程圖、故障處理、安全知識、職業素養等資料,形成一系列適合我校及周邊企業適用的教學內容單元,即“典型工作項目”。
2.構建“以典型工作項目為主體的新型項目化課程體系”。
化工專業課程開發組,在學校“專家指導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員的具體指導下,結合企業的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實際情況,依據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構建以崗位需求為依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導向、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項目化教學課程體系。
課程追求以下特點:內容項目化,以利于學習過程的階段化,也利于在學校、企業培訓之間交替進行教學或實訓;教學內容的呈現要求工作過程化,要配有工藝流程圖;基礎性理論知識,力求學科適用性廣;工藝性理論知識,則要專業化、系統化且表述簡明扼要;考試考核實施過程化、多元化。
3.配套開發系列教材和教學資源。
(1)我們又依據“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體的新型項目化課程體系”編寫7本校本教材,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發行,7本教材分別是《化工管路及常用設備》、《無機物工藝》、《化工單元操作》、《化工單元操作實訓指導》、《氨堿法生產純堿工藝》、《化工安全(HESQ與清潔生產)》、《基礎化學》。
(2)建立了完善的數字化課程資源庫,將《化工管路及常用設備》、《無機物工藝》、《化工單元操作》、《基礎化學》、《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化工安全(HESQ與清潔生產)》6門課程的電子教案、課件、試題、教學視頻、實訓室三維場景圖等構建教學資源庫,供教師備課、上課使用,學生也可進行網絡課程學習。
四、條件保障
1.一套穩定的校企合作教學改革管理體制
從企業調研到人才需求分析,從典型工作項目編制到課程內容選定,從教學計劃到教學實踐,每一步均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我校成立了由行業企業領導、專家、技術人員、往屆畢業生以及學校領導、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校企合作的教學改革管理體制,這是課程改革取得豐碩成果的重要保證。
2.一個充滿活力的工作機制
學校副校長為專業牽頭,教務科科長為專業進行督導協助,專業教研室主任為專業具體責任人,共同帶領教研室全體教師進行具體工作開展,教學課程“項目組”承擔各個子項目建設任務。由此形成的項目管理的工作機制,是我們的課程體系開發工作的制勝法寶。
3.一個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實踐教學環境
學校先后投入一千多萬建立了工業分析與檢驗實訓基地、化工生產技術實訓基地、化學工藝實訓基地、化工設備維護實訓基地和過程裝備控制5個校內實訓基地,27個專業實訓室,與校企合作企業共建了20個校外實訓基地,為“教、學、做合一”的“一體化教學”提供了保障。同時,實訓基地、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訓室、仿真室、模型室、校外實訓基地,我專業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教學實訓環境。
4.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們的課程開發工程取得如此成果是不可思議的。相輔相成的是,我校在新型課程體系的開發和實踐過程中,全校教師積極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技能比武、技能大賽、企業實踐等活動,全體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脫胎換骨式轉變,教師們的實訓技能有了顯著的提升。
五、主要成效與主要成果
1.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
通過課程體系的開發,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合作企業密切配合,形成了專家委員會指導,學校領導牽頭,專業教研室具體實施,集課程開發、教材編寫、資源庫建設、教學實施、多元評價為一體的完整的教學系統。
2.建立了一種適用的課程體系
在當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之下,我們的課程、課程設置和課程實施計劃相互處在一種動態適應狀態,每當出現與教學實際相悖的情況是,都會得到及時調整,還可據此及時協調教學進程與企業生產周期、學校教學與企業實習之間的時間或空間關系。經過這樣的幾上幾下的修正協調過程,就能形成更加切合實際的、符合本校教育教學環境條件的課程、課程設置及其實施計劃。
3.新型課程體系的成果及成效逐漸顯現
參加全省技能大賽共獲得一等獎兩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6名;獲得省級優秀教師1名;獲得省級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海西州十佳教師稱號;《無機物工藝》、《化工單元操作》、《基礎化學》3門核心課程為基礎構建的“以行動導向構建一體化課程”已完成校級課題申報;學校校企合作不斷深入,招生生源質量和招生人數逐年提高,就業率95%以上和學生“雙證率”90%以上。
六、體會與思考
1.一所中職學校的力量很有限,必須集全校之力、調動合作企業的積極參與,進行項目攻關,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即使一所學校很小,教學改革也要有頂層設計、通盤規劃,也要項目管理、協同作戰,各自為戰的小打小鬧難見大成效。
2.要重視和采納來自教學實際和生產實際中的經驗。基層學校有一邊實踐、一邊開發的教學改革便利條件,這樣開發出的課程體系更接地氣,更適應企業需求和符合學生的職業成長規律。要能走出去、請進來,在專家指導下進行,教學改革的勝數會更大。
3.新型課程體系和項目教學法,不可否認會有其局限性。我們在本課程體系中倡導采用的項目教學法,適用于理實一體化教學需要,針對的是區域化工行業發展狀況,適合基礎能力建設比較完善的工科專業教學,當然,不可能適用于所有專業和教學條件.
4.在整個教學課程體系構建中,校企合作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光憑學校獨立完成是完全不可能的,企業的參與是方方面面的。課程體系的構建脫離了校企合作的基礎,沒有了企業的參與,那是空的體系,不切實際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