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玲
摘要: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黨風建設,尤其在延安時期確立了我們黨黨風建設的基礎,“延安精神”更為我們黨之后的黨風建設和社會文化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群眾文化不僅是形成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還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新時期,創新群眾文化內容,豐富群眾文化活動離不開對“延安精神”的繼承和發展,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構建和諧社會,還能提高國民素質,推動我國經濟繁榮發展。本文首先介紹了“延安精神”形成的時代背景,并對“延安精神”進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延安精神”對于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延安精神;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
一、延安精神形成的時代背景
抗戰初期王明的右傾錯誤引起黨內思想混亂,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直接導致我們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迫使我們黨走上長征道路,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嚴重危害,長征之后人民軍隊初抵陜北時損失慘重。此后,日本帝國主義對敵后根據地實行了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同時,華北地區連續發生自燃災害,使得陜甘寧地區出現嚴重的經濟困難,物資極度匱乏,我們黨的戰士冬天沒有被蓋,沒有衣服和鞋襪穿,甚至在平時的生活中連菜和油都沒有。為此,黨中央在陜甘寧邊區掀起了“大生產運動”,黨員干部帶頭發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帶領人民群眾投入到開荒種地和紡線工作中。
二、對于“延安精神”的概述
中國共產黨1935年至1948在延安的13年時間被稱為延安時期。在此期間,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核心,密切聯系群眾,踐行黨的優良作風和宗旨,用實際行動體現出黨的先進性,并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實際上是對長征精神和井岡山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延安精神”的核心內容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延安精神”就是艱苦樸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和政治品格,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確定為黨的宗旨并規定黨章中。
三、延安精神對于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推動
(一)促進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創新
延安精神之所以能夠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服務群眾,就是因為其能夠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創新,并且能夠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同時用最新的實踐成果對社會文化建設進行豐富。改革創新也是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前進動力,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正是靠著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創新精神,打破了共產國際的教條主義束縛,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政策和方針。因此,要創新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內容,創新群眾文化建設理論,總結群眾文化的發展規律,創新群眾文化建設體制及管理模式,提高群眾文化自主創新能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應結合當地文化與民俗,保障群眾文化活動的科學性和民族性。
(二)培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文化宗旨
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一切從人民利益及實際需求出發,堅持人民群眾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更是文明的推進者,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更需要文化。因此,文化建設形式要貼近群眾生活,文化發展要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文化發展成果由群眾共享。同時,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依靠人民群眾的創新精神。此外,當今社會缺乏的就是無私奉獻、甘為他人的精神,因此文化建設要充分理解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自身價值。
(三)培育人民群眾實事求是的精神品質
延安精神同樣是一種責任,是為了追求真理而必須堅持的。當前,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誘惑,人民群眾要在面對誘惑時能夠保持清楚的頭腦,不被誘惑所迷惑。因此,人民群眾應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懷有追求真理的態度,不為自己的私利而混淆真理。
(四)培育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
艱苦奮斗就是不怕吃苦,同時能夠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人民群眾應正確理解和把握延安精神,培育自己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當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顯著提高,文化事業也日益繁榮。同時,我國正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重任。并且,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我國經濟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此外,我國面臨著復雜的地區和平問題以及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問題。而我國的年輕一代群眾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優越,沒有經歷過艱苦的年代。延安精神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及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延安精神中汲取能量戰勝這些問題和困難。因此,新時期人民群眾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同時也處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時期。繼承和發展“延安精神”不僅有利于促進黨風建設,更是人民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前進動力。延安精神不僅有利于促進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創新,有利于培育人民群眾實事求是以及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因此,應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使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確保人民群眾文化事業沿著正確道路發展,保障我國文化事業更加繁榮。
參考文獻:
[1]張登,劉權政.思想建黨:延安整風的現實啟示[J].新西部(理論版),2017 (4):70-71.
[2]吳建東.淺談新時期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7 (2).
[3]樊為之.延安時期黨的文化建設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