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瑞
摘 要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城鎮化水平越來越高,城市規劃設計的作用凸顯。一個城市在進行規劃設計時,要考慮的不僅是地理特征、街道布局,建筑設計也是要重要考慮的內容。只有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完美融合,相得益彰,才能打造優美、宜居的人居環境。本文立足城市發展,對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區別、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協調融合的必要性及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協調融合的途徑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能夠為城市建設研究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 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關系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式樣、各種用途的建筑構成了城市的基本形態,豐富了城市景觀,也直接對城市的整體形象產生影響。因此,正確理解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良好的溝通協作至關重要。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建筑設計的重要性,使二者合理結合,走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相結合的一體化道路,符合我國城市規劃發展的實際,是城市建設發展的客觀需要。
1 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區別
城市規劃設計是在宏觀上對城市空間地域的規劃,包括對城市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等的綜合布置和科學管理。建筑設計是在微觀上對建筑單體或建筑群落進行設計,是城市規劃設計在空間上的具體落實。正確區別二者的不同,對于創造和諧優美的城市環境,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傮w說來,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有四個方面的不同點。
1.1 確定性不同
建筑設計以開發商提出的具體設計目標及要求為前提,由設計師運用專業知識結合當地地理和人文環境等因素設計出不同方案以備選擇??梢哉f,建筑設計是一種開發商給出已知問題,由設計師尋找答案的過程。
相比于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卻沒有具體的備選方案,城市規劃設計是設計者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城市規劃設計通常有“規劃年限”,這說明城市規劃設計是一種“短期行為”,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隨著城市建設需要不斷變化調整的。
1.2 設計的復雜性不同
在建筑設計中,大多運用象征主義手法,通過對地理環境、地域特色、人文情懷的綜合考慮,形成具有象征意義的建筑形態,因此,對于建筑設計師的要求是具有形象思維能力即可。
現代社會,城市規劃已從簡單的對物質、工程的規劃,發展成為對于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各方面的規劃,視角更廣,層次更高。因此,作為一名城市規劃師除了要具有形象思維能力,還要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如此才能縱覽全局,高瞻遠矚。為了使城市規劃設計更加系統、合理,城市規劃設計一般由各專業人員共同完成,不同專業的工作人員負責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職,分工協作。
1.3 任務的綜合性不同
建筑設計是由問題出發尋找答案的過程,設計程序由淺入深,由一般到復雜。
與建筑設計不同,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內容更龐雜。城市規劃設計從工作伊始就要考慮各種目標的銜接,各種關系的處理,包括城市基本要素間關系的建立與管理、分析與綜合,以及各要素間的矛盾問題,需要處理的關系錯綜復雜。
1.4 目標的超前性不同
通常情況下,無論是單體建筑還是建筑群落都是在性質和功能都已經規劃好的情況下進行設計,因此,建筑設計一般為目標明確的靜態設計。
相比于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設計的目標具有不穩定性,其規劃工程實質上是對未來目標的探討,并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修改和調整,其設計是動態的[1]。
2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協調融合的必要性
(1)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協調融合有助于城市建設的高效推進。城市規劃設計為城市建設做出長遠計劃,提供長遠目標,而建筑設計則是依據整體城市規劃設計做出具體的實踐,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可為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的發展做出有效部署,有助于城市建設的高效推進。
(2)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協調融合有助于對城市建設進行綜合控制。城市規劃設計是對城市總體空間的利用布局,其宏觀性決定了它不可能對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進行事無巨細的控制,而建筑設計在微觀上對于建筑的控制有效彌補了城市規劃設計的不足。反之,城市規劃設計又可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調控,有效調整和提升建筑的綜合利用水平[2]。
3 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協調融合的途徑
3.1 城市規劃設計既要“繼承歷史”又要“融入新生”
城市規劃設計不僅關系到當前的城市發展,也會對城市以后的發展產生長遠影響,因此,在具體的城市規劃中,一定要認真調查、綜合考慮,科學、合理地制定城市規劃設計,使城市的發展既有對歷史的繼承,又有新生的風格。
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首先要對城市進行全面的考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信息資料,對城市的地理、歷史、人文及建筑風格進行詳細了解,深刻理解城市底蘊和發展內涵。其次,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要體現城市文化的繼承性,將歷史傳統、文化底蘊融入整體設計中,使城市精神得到傳承。最后,城市規劃設計要在繼承中創新。城市在不斷發展,新的元素也在不斷注入,設計者要將這些新鮮的血液經過篩選融入城市規劃中去,體現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提升城市的包容性。
3.2 建筑設計要以城市規劃設計為依據
城市規劃設計具有宏觀性,是對城市整體空間的設計與分析,其能動態地解決、協調城市中各要素間的關系,可延續城市歷史,展望城市未來,對促進一座城市的有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建筑是組成城市的核心要素,其設計與規劃必須服從城市的整體建設內容,與城市環境相融合,即建筑設計要以城市規劃設計為依據,服從城市規劃設計。因此,在進行單體或者群體的建筑設計時,必須以城市規劃設計為依據,在符合自身功能需要的同時,充分考慮整體環境、人文等因素,進行合理設計。比如濟南市的“東荷西柳”,其建筑風格獨特,是濟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人文特點的反映,富含文化特色,與整座城市的整體風格相一致。
3.3 建立健全建筑設計評審制度
不同特色的建筑成為不同城市的標志,是一座城市對外形象的展現。因此,早期對建筑設計的審核一定要嚴格,建立并完善建筑設計評審制度,把好建筑設計審核關。一方面,要嚴格審查建筑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規劃設計的整體要求,是否與城市的整體風格相符合。另一方面,組織專家對建筑設計方案的內容、要求進行評審,究其設計思想是否滿足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在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最后決策時,要充分考慮和周圍環境的協調發展,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3]。
4 結束語
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是相對獨立的兩個學科,二者之間既存在著多方面的不同,又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只有深刻領會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關系和相互作用,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做到二者協調統一,有機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城市發展,服務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宗江.探討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J].中國高新區,
2017,(14):185.
[2] 祖清敏,祖建強,康子堃.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探析[J].居業,2015,5(24):17-18.
[3] 張季芳.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探究[J].低碳世界,2016,
(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