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縣人民醫院(451450)時光源
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屬于常見多發疾病,在臨床之中不僅僅需要關注病患的治療情況,還需要加強病患心理健康的關注[1]。本文對2015年07月01日~2017年07月03日期間進入我院呼吸內科進行治療的60例抑郁障礙患者展開調查,分析抑郁障礙以及治療,因此下文將進行詳細概述。
1.1 研究材料 將2015年07月01日~2017年07月03日期間進入我院呼吸內科進行治療的60例抑郁障礙患者作為本次研究主體,按照治療順序進行平均分組,將30例選擇常規治療的病患納入第一組,而30例病患接受抗焦慮治療納入第二組。第一組男女患者比為17∶13,平均年齡為(60.18±3.54)歲;第二組男女患者比為16∶14,平均年齡為(59.96±3.40)歲。兩組病患在年齡、性別等常規資料比較中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有效率對比分析
1.2 方法 第一組進行常規治療,根據病患的實際情況展開針對性治療,其中包括有保持呼吸道暢通、糾正缺氧狀況、控制感染和呼吸,改善呼吸功能狀況以及加強胸部護理以及肺康復治療等。第二組在第一組的基礎之上加以抗焦慮治療,給予病患2片黛安神,晨起一次,以四周作為一個療程。
1.3 指標判斷 觀察病患臨床癥狀和體征,對SDS、SAS進行評估。
1.4 統計方式 本次研究相關實驗數據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0.0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通過率(n%)表示,如果將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后,P<0.05則可證實統計學意義成立;反之,數據不具有可比性與統計學意義。
治療之前,兩組肺功能、SDS評分、SAS評分等相關數據進行梳理之后,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之后,第二組病患的SDS、SAS評分出現明顯下降,并且低于第一組,兩組數據進行比對,梳理后數據差異存在差距(P<0.05)。第二組病患的肺功能改善程度明顯優于第一組,兩組數據進行比對,梳理后數據差異存在差距(P<0.05)。第二組病患治療之前和治療之后,進行血常規、心電圖以及肝腎功能檢查,檢查結果均未出現其他的異常變化,病患之中并未出現排尿困難、頭暈或心悸等癥狀,停藥六周之后并未見戒斷癥狀出現。詳細見附表。
呼吸內科疾病為慢性病,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促使慢慢恢復[2]。甲呼吸內科疾病為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因為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氣腫病理的改變,使得病患的病情加重,病患會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若得不到重視,會發展成呼吸衰竭[3]。
該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之前,兩組肺功能、SDS評分、SAS評分等相關數據進行梳理之后,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之后,第二組病患的SDS、SAS評分出現明顯下降,并且低于第一組,兩組數據進行比對,梳理后數據差異存在差距,(P<0.05)。和治療之前相比較,治療后的第一組和第二組相關數據均出現明顯的改善,梳理后數據差異存在差距,(P<0.05)。第二組病患的肺功能改善程度明顯優于第一組,兩組數據進行比對,梳理后數據差異存在差距,(P<0.05)。第二組病患治療之前和治療之后,進行血常規、心電圖以及肝腎功能檢查,檢查結果均未出現其他的異常變化,病患之中并未出現排尿困難、頭暈或心悸等癥狀,停藥六周之后并未出現戒斷癥狀。
概而言之,在呼吸內科之中病患發生抑郁障礙的可能性較高,因此需要及早的進行干預和治療,才能改善病患的抑郁障礙、肺功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