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通許縣中心醫(yī)院(475400)李艷紅
臨床研究發(fā)現,臨床剖宮產產婦因未經歷自然分娩過程,其心理轉換速度較慢,為此,采取必要的臨床干預手段在促進患者機體功能康復的同時,對其進行角色與心理轉換也極為重要,利于提升母嬰健康與其生活質量[1]。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一體化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母親角色適應及產后泌乳的影響?,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產婦104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初產婦,運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52例)與對照組(52例)。觀察組: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8.96±2.71)歲。對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8.54±2.63)歲。兩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產婦常規(guī)護理,包括:講述剖宮產相關知識、心理護理以及注意事項等。觀察組則采取一體化護理干預,具體步驟如下:①術前健康宣教與心理一體化干預:向產婦普及剖宮產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等,并有效引導其于術前禁食>6h,以降低術中、術后誤吸、嘔吐現象的發(fā)生,同時向其講述術后傷口疼痛的不利影響與應對措施,利于其做好心理準備。護理過程中采取安慰、鼓勵語言緩解產婦過度的擔憂與緊張心理,并積極鼓勵其進行早期母乳喂養(yǎng);②術后心理、生理一體化干預:積極與產婦進行接觸溝通與交流,運用針對性心理疏導方案以緩解其負面情緒,耐心回復產婦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并介紹相關育嬰方法,以緩解產婦對養(yǎng)育新生兒的憂慮與不安,給予產婦心理鼓勵與支持,利于其角色快速轉換。同時為其提供舒適、溫馨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利于產婦身心放松,加速產后的恢復;③產婦與家庭一體化干預:有效引導家屬參積極主動與到護理中來,給予產婦關懷、鼓勵,促進其盡早適應新身份。指導產婦有效掌握促進乳汁分泌與正確哺乳方法,及時告知新生兒成長期間可能出現的相關問題,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措施,利于產婦投入更多精力,以加快其適應母親角色。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母親角色適應及產后泌乳量等。產婦角色適應情況通過從自身感受、照顧新生兒能力、生活與自信心以及對其產后生活的影響程度等方面評估,共80分,得分高則角色適應好。同時記錄兩組產后24h、48h泌乳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角色適應評分高于對照組,且產后24h、48h泌乳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臨床研究發(fā)現,剖宮產產婦術后所面臨問題顯著多于順產產婦,因產婦生理上的疼痛等不適感頗為明顯,不利于產婦產后康復與胎兒的發(fā)育。因不同護理模式對該類產婦影響差異較大,故選取何種護理模式以利于促進產婦角色轉換與早期泌乳是臨床考慮的重點[2]。一體化護理干預是一種將產婦身理、心理、行為作為整體而進行的一體化護理干預手段,有利于深入了解產婦身心需求,進而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與生理、產婦與家庭等一體化干預措施,讓其認識到母親角色轉換的重要性,加快其轉換速度。同時通過為其提供更為細致、全面的基礎生活干預,促進產婦對臨床護理信賴感不斷上升,利于形成較好的互動關系,提升產婦的臨床配合度,以便于臨床治療與護理的順利開展。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角色適應評分高于對照組,且產后24h、48h泌乳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一體化護理干預的實施利于促進產婦產后多方面的適應與改善,加速了產婦角色轉換,舒緩其負性情緒,有效提升產后泌乳量,利于產后早期母乳喂養(yǎng)。綜上所述,一體化護理干預有助于促進剖宮產產婦母親角色的適應,提升產后泌乳量,保障母嬰身心健康,臨床普及價值高。
附表 兩組母親角色適應及產后泌乳量對比(±s)

附表 兩組母親角色適應及產后泌乳量對比(±s)
泌乳量(mL)產后24h 產后72h對照組(n=52) 52.54±5.89 9.58±2.04 29.75±11.69觀察組(n=52) 69.26±8.02 13.47±4.29 41.58±15.07 t 12.117 5.905 4.473 P <0.05 <0.05 <0.05組別 角色適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