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中心醫院(450003)鄭蘭蘭
胃癌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降低及營養不良,對于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由于創傷的影響,會進一步加重炎癥因子水平的表達,不利于預后。該研究采用腫瘤特異性腸內免疫營養,應用于來我院就診的42例胃癌患者,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3例胃癌圍術期患者,經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確診,符合胃癌的診斷標準[1];排除合并免疫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齡(58.41±5.03)歲;身體質量指數(BMI)(18.36±1.13)kg/m2。觀察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齡(58.55±5.05)歲;身體質量指數(BMI)(18.31±1.17)kg/m2。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能全素(德國Milupagmbh生產,批準文號H20090007)輸注,觀察組患者給予瑞能(德國費森尤斯卡比生產,批準文號H20020589)輸注,兩組患者術前8d均通過鼻胃管全量輸注,共計7d,術中給予空腸插管造口,于術后12h經空腸插管造口進行輸注,初始劑量20mL/h,逐漸將劑量提升,于術后第4d達到全量輸注,共計7d,均于術后8d對比療效。
附表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附表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
注: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IgM(g/L) IgG(g/L) IgA(g/L) CD4(%) CD8(%) CD4/CD8對照組(n=41)術前 1.01±0.39 9.99±2.89 1.93±0.55 37.23±3.69 26.03±5.59 1.41±0.25術后8d末 1.51±0.43△ 12.09±2.08△ 2.09±0.19△ 39.86±3.51△ 28.01±5.03△▲ 1.46±0.21觀察組(n=42)術前 1.02±0.38 9.97±2.86 1.92±0.52 37.26±3.70 26.05±5.61 1.42±0.22術后8d末 1.83±0.46△▲ 13.56±2.21△▲ 2.43±0.22△▲ 41.26±3.16△▲ 29.93±5.11△▲ 1.87±0.26△▲
1.3 觀察指標 分別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及流式細胞儀檢測并記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及T細胞亞群CD4、CD8及CD4/CD8水平,并對比[2]。
1.4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s)表示、t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IgM、IgG、IgA、CD4、CD8及CD4/CD8改善幅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手術結合放化療是臨床上治療胃癌的首選方案,多數胃癌患者術前多伴有不同程度營養不良,手術創傷及術后短期禁食又會促進營養不良加重,進而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引起術后并發癥高發生率。該研究中,兩組患者均給予圍術期腸內營養支持,彌補患者術前營養不良的影響,研究顯示,兩組患者術后8d IgM、IgG、IgA、CD4、CD8及CD4/CD8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觀察組患者改善的幅度均優于對照組患者,提示圍術期腸內營養支持方案的選擇,對胃癌手術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腫瘤特異性腸內免疫營養的主要成分為ω-3脂肪酸、谷氨酰胺、精氨酸、核苷酸等營養物質,具有高熱量密度、高脂肪含量及高維生素的特點,其中脂肪含量更是達到50%,高脂肪含量更利于胃癌患者機體代謝需求,核苷酸能夠提升機體免疫力,高維生素能夠促進氧自由基清除效率,改善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生率,ω-3脂肪酸能夠提升花生四烯酸合成路徑,阻止生成炎癥物質,提升抗體生成率及句式細胞活性,以產生提升機體免疫力的功用,同時,ω-3脂肪酸能夠將免疫介導反應逆轉,降低手術應激反應,發揮抑制炎性因子水平高表達的效用,多方面綜合作用下,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3]。
綜上所述,腫瘤特異性腸內免疫營養能夠顯著抑制圍術期胃癌手術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表達,改善免疫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