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蘭欣 胡書群 燕憲亮 許鐵
摘 要: 公共選修課是面向全校開放的由大學生自主選擇的一類課程。高等院校開設公共選修課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醫學院校作為全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祖國輸送醫學人才的重任,其公共選修課的建設和發展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徐州醫科大學的實際情況,對公共選修課開展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應對策略,以便為高校公選課的建設提供思路,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 公共選修課 醫學院校 現狀 應對策略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公共選修課開始引入大學校園[1]。高等院校開設公共選修課是將培養專業型人才與實施素質教育并舉的重要舉措,公共選修課是高等院校整個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公選課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知識拓展需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更是一個展現教師風采、傳播教師學術理念的平臺。醫學院校承擔了我國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任,對于醫學生而言,廣泛涉獵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培養創新思維,增強適應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顯得尤為重要[3]。但是醫學院校存在課程任務重,學科單一,專業性強等特點,制約了公共選修課的開展,如選修課程數量不能滿足學生需求、課程學習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課程安排形勢單一、師資力量單薄等[4]。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公共選修課不受重視,教學效果不佳,將不僅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整個學校的教風學風。
為了解我校大學生選修校內公選課的現狀及對目前公選課的一些意見,我們于2017年8月至10月組織了一次公共選修課問卷調查,旨在了解醫學院校本科生對于開設公選課內容及開課形式的意見,幫助公選課教師提高課程質量。本次問卷調查面向徐州醫科大學全體學生。問卷題目包括選擇題和開放題,內容涵蓋面較廣,涉及公選課上課方式、結課方式、影響學生選課的因素及對現行選修課體系的意見等情況。
1.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實行網上發放和收集,共回收有效問卷146份,基本覆蓋了我校15個院系的學生,其中89.04%為醫學專業,理學和工學為10.95%。問卷內容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對學校現行選修課的滿意度;(2)期望選擇的課程類型;(3)影響選課的因素;(4)對考核方式的意見;(5)對課程講授及管理的意見。
2.本校公共選修課現狀分析
2.1學生對現行公共選修課設置和教學基本滿意。
對于“學校設置的選修課程是否能夠覆蓋同學們的興趣愛好及需要”這一問題,63.33%的同學對于課程覆蓋率基本滿意,但值得注意的是,有4.11%的同學認為課程設置非常單一(表1);對于“目前學校選修課總體質量是否滿意”這一問題,65.11%的同學基本滿意,但是仍然有10%的同學非常不滿意(表2);對于選修課老師教學態度的認可度較高,76.53%的學生認為選修課教師能夠盡職盡責,課程進度與學生接受程度一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19.49%的學生給出了負面評價,如上課隨意講與課程無關內容,敷衍學生,上課只為完成教學任務等(圖1)。
表1 學校設置的公共選修課程對同學們的興趣愛好及需要的覆蓋程度(0:課程單一;9:課程設置齊全)
表2 對目前學校公共選修課總體質量滿意度(0:非常不滿意;9:非常滿意)
圖1 公共選修課老師總體教學態度
2.2同學對藝術鑒賞類選修課更感興趣。
圖2所示,在提供的各選修課類型中,同學們更感興趣的類型前三名分別為影視鑒賞類、心理學類及專業拓展類。表3是近五年來徐州醫科大學開設公共選修課的類型統計,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文史類、影視鑒賞類和醫學類。
通過比較圖2和表3可以看出,醫學院校學生由于課業壓力較大,普遍希望能夠選修藝術鑒賞類的課程以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從表3可以看出,徐州醫科大學在公共選修課開課類型上充分考慮學生需求,開設了較多的影視鑒賞類課程。
雖然學校在前幾年沒有開設心理類課程,但隨著社會發展及人們心理壓力的增大,學校也意識到心理類課程的需求逐漸增多,并已經采取了相應措施,從2017學年-2018學年開始開設心理健康類課程。
圖2 同學們感興趣的公共選修課排名
表3 近五年徐州醫科大學開設公共選修課類型統計(%)
另外,雖然在圖2中顯示體育類課程比例不大,但是徐州醫科大學特色類體育校內公選課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和好評,如“經典旅行路線和戶外運動知識”、“攀樹運動”、“橋牌入門”等成為熱門公共選修課。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醫學院校,但仍然有13.33%的同學對于醫學類公共選修課感興趣,我校開設醫學相關公共選修課的比例為20%左右,能夠充分滿足需求。總體看來,雖然每年我校開設的公共選修課類型都略有變化,但是基本符合學生需求。
2.3學生對于選修課從興趣出發,更關注能否學到知識。
在選擇一門公共選修課的依據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自己感興趣”、“可以擴大知識面”、“有利于職業發展”,排名后三位的是“隨便選”、“沒有其他選擇”、“隨大流”。在向其他同學推薦課程的依據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能夠學到知識”、“課程對自己有幫助”、“課堂氛圍融洽”,排名后三位的是“要求不嚴,不點名”、“最終分數高”、“教師專業度高”。在對選修課意義的認識一題中,“培養興趣,豐富課余生活”和“豐富知識面,充實自己”得分最高,但仍有3%的同學認為公共選修課“毫無意義”。從以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于公共選修課的認識比較積極,基本是結合自身興趣,選擇一些能夠擴大知識面、對職業發展有利的課程。但是,不可忽視的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上選修課的目的僅僅是修滿學分(18.25%),有11.37%的同學選擇課程的依據是考試容易通過。
2.4上課及考核形式體現了學生主動性不夠。
在期望的授課形式上,大部分學生選擇對老師提出更高要求,如“希望語言風趣幽默”、“課件制作形式多變”、“內容延伸到課堂外”;而對于需要學生參與度高的授課形式則獲得較低分數,如“演講、辯論、表演等形式參與課堂”、“自學”。雖然“互動式教學”獲得了較高的分數,但是實際課堂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意愿并不強烈。
對出勤率問題,更多的同學認為點名是最客觀公正的考察方式(39.73%),但是在回答如何提高出勤率這一問題上,點名獲得了最低的分數(12.33%),大部分同學還是對授課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希望教師能夠“豐富課堂活動,提高同學參與度”、“提高教學質量”、“多探討熱門話題”。
在對最終考核形式的選擇上,開卷考試和閉卷考試分別占據最高分(46.58%)和最低分(3.42%),其余同學選擇根據上課表現(包括出勤,回答問題,小組任務等)確定最終分數。值得注意的是,只有7.53%的同學希望以寫大論文形式作為最終考核形式。
通過上述問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學生希望豐富課堂內容,但是參與意愿并不強烈,主動性不高,懶惰心理普遍存在。在心理預期上,大部分同學希望能夠通過選修課學到知識,需要實際付出時則期望能夠輕松通過考核。
2.5同學對于公共選修課提出了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對學校選修課管理方面,同學普遍反映選修課種類太少,上課紀律渙散,并對教師的授課形式提出進一步要求(圖3)。在對公共選修課的意見建議填空題中,有30份問卷給出了有效建議,對30份建議進行分類發現,集中在以下方面:選課系統需要改進(5人),開設更多數量選修課(11),開設范圍需要更廣(4),時間安排要合理(3),選不到喜歡的課(3),挺好的(4)。可以看出,選修課數量和種類不能滿足同學的需要,很多同學選不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選課系統不能應對選課高峰的擁堵。
圖3 公共選修課管理存在的問題
3.對于公共選修課的一些思考
3.1鼓勵優秀教師多開設選修課。
由于醫學院校的特殊性,開設選修課類型可能會比較單一,專業性較強。但是在校內公選課方面可以按照拓寬專業、注重實踐、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思路準備選修課,多開設學生感興趣或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的實用型課程,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調動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從專業出發,多開設一些對同學們職業發展規劃有利的課程,如職業發展規劃,心理健康教育等;從興趣出發,開設一些自身愛好且專業的人文社科類課程,如攝影技巧、文學鑒賞等。鼓勵教學態度認真、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的優秀教師多開設選修課,擴大選修課的影響力,提高選修課的教學質量,以解決公選課開設種類不夠豐富的問題,使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公選課。還要嚴把審核關,對開課教師的知識背景、教學經驗和開課的必要性進行審核評估,杜絕隨意性。
3.2加強教學質控,嚴格考核制度。
以學生需求和利益為根本,確保選修課程體系能夠發揮應有作用,首先加強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及學生對校內公選課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地位;其次要加強對公共選修課的監督制度,除了組織教學督導人員對公共選修課程進行定期的檢查和不定期的突擊抽查與評估外,還可遴選學生督導員對教師表現進行打分,使得監督常態化;最后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多位教師開設相同選修課,由學生進行選擇,建立公正的考核機制及激勵制度,實行末位淘汰制,對教學質量高、學生反饋好的教師進行獎勵[5]。
3.3加強對學生選課的引導。
強化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公共選修課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加強引導,讓每一位學生了解校內公選課的內容。例如可以在各院系召開選修課交流會,讓輔導員老師和有選課經驗的學長學姐與大一新生多做交流;編印專門的《校內公共選修課簡介手冊》發放給每一位需要選課的學生等[5]。輔導員要加強學生的思想工作建設,一定要讓學生明白,一旦選擇了某門課程學習,就要端正態度,認真學習,切勿三心二意,半途而廢,最大限度地杜絕“選而不修、混學分”的現象。
3.4加強對公共選修課考核方式的管理。
對公共選修課最終考核方式的不重視是導致高校選修課教學質量長期以來得不到提高的一大關鍵,建議增加一些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度的考核方式,使每位學生能夠真正在選修課中學到知識,開闊視野。如降低開卷考試比例;一些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必須采取閉卷考試的結課方式;一些鑒賞類課程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現所學所想;還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計一些話題讓同學們以辯論、演講、表演等形式進行展示[6]。像必修課一樣,重視學生的平時表現,堅持嚴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對學校整體教風學風的改善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結語
開展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對促進公共選修課課程建設、提高公共選修課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對于提高學生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徐州醫科大學現行公共選修課學生滿意度及意見的問卷調查進行分析,總結了一系列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定的應對策略,希望能夠通過學生、教師和學校三方面的不斷探索和共同努力,改善醫學院校大學生選修校內公選課的現狀,進一步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褚慶忠.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的研究意義、現狀與思路[J].大學教育,2013(6):125.
[2]唐力.公共選修課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3):155-156,74.
[3]徐娟,朱熙,梁磊.醫學院校創新能力培養現狀及對策[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24(06):827-829.
[4]李姝婧,吳俊英,朱廣萍.蚌埠醫學院網絡選修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亞太教育,2016(7):110,96.
[5]楊茜,周雪,李元榮,等.大學生選修校內公選課的現狀及策略研究——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為例[J].中國地質教育,2011(2):107-110.
[6]林同.大學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0(7):193-19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71267),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面上項目(16KJB310018)。
通訊作者:許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