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東霞
摘 要: 分層教學策略在教育領域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個性因素入手,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癥下藥,克服以往英語教學存在的弊端,挖掘學生在英語方面的潛能,提升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本文主要以初中英語為例,探討分層教學法在其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 分層教學法 初中英語教學 教學作用
初中教育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教育,尤其是英語在經濟與國際接軌的背景下愈發凸顯其必要性,政府及國民都提高了對英語教育的認知程度。因此,教師要迎合新時期的更高教學要求,可采取分層教學模式實現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借此在確保英語教學實踐有效性的基礎上達到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整體前進的目的。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
在分層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個體為主體,教師通過觀察、訪問等方法了解每個學生個體的興趣、知識儲備等狀況,將各方面類似的學生置于同一層次,在施教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增強教學效果。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可節約一定的時間,將其用于發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使得學生了解自身特性,從而進行個性化的訓練,在動態靈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的發展[1]。
二、初中英語教學采用分層教學的作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整個過程中貫徹分層教學模式,一方面顯示了對學生需求、個性、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認可,以此作為劃分學生群體的依據,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講授不同的課堂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選用不同的考核方法,最終迎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不同學生的發展目標,用實際行為充分表達因材施教的內涵。另一方面,該方法完成了對教師定位認知的革新,促進教師對自身工作性質從以往的知識傳遞者向能力的培養者進行轉變,同時從思想上改變教師對教學模式和學生群體的單一性認知,對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效果的顯著增強有極大的幫助。
三、初中英語教學采用分層教學的現狀
(一)統一化的教學方式。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學生亦是如此。在每個個體成長過程中,知識存儲、外部環境、心理素質等方面不盡相同,所以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具有自身的特性,指導教師引導的時候不能使用統一化的方法。然而現實中仍然有這種情況發生,英語教師忽略矛盾的特殊性,主要針對矛盾的普遍性開展教學,這種做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反而會適得其反,降低學生對英語的興趣,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惡、懼怕心理,這對于學生和教師雙方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2]。
(二)傳統式的英語教學課堂。
有的學校的英語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模式,一方面忽視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互動,在學生還未消化教學內容的情況下繼續灌輸知識,以致學生不理解的內容愈積愈多。另一方面指導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時側重于理論,不注重理論與應用相結合,使得學生真正在英語實踐過程中沒有相關支撐。長此以往,這種模式會對指導教師的教學效率、學校教學質量等產生不利影響。
(三)統一化的評價標準。
現階段,指導教師評價學生英語相關成果的方式單一,且以成績為主;在相關英語活動中,教師的側重點在于學生對英語課本要求內容的背誦和英語成績的提高。這種評價標準存在一定的缺陷,還會降低甚至打消學生對英語的熱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相對應的反饋,如此循環往復,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難以提高,降低教學計劃的實效性。
四、分層教學法初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高效應用策略
(一)合理對學生進行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要取得實質性的成果,要對學生主體層次進行合理的劃分。教師要采用觀察、詢問等方法與學生及其父母交流,在雙向互動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秉性和英語素質,將相仿的學生分配在同一層次,并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對學生表明分層是為了對癥下藥,而不是通過分層歧視學生。分層結果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相應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能力會有一定的提高,提高到相應水平后將其安排至對應的層次,在動態發展過程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相互成長。
比如,教師可讓學生朗讀英語課文“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然后布置相應的任務并將其分配給學生,包括重點單詞或詞組的認讀和記憶,諸如influence,friendship及deal with,decide to do sth等。同時,布置翻譯相應句子的任務。教師要考查學生對這些任務的完成程度和期間的表現,并對學生所占部分比例的學習成績和日常行為進行考慮,據此進行科學合理地分層,具體劃分層次的數量視學生情況而定。
(二)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
對學生群體進行合理分層之后,教師須結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這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極具關鍵性的因素,要求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進行教學方案的科學設計。如果指導對象分層處于合理的狀態,但教學方法卻統一化或不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那么分層教學的實際意義將不復存在。因此,教師需要特別注重選擇合適的分層式教學方法。
例如,教師已將學生分為第一類、第二類和第三類。第一類學生英語基礎扎實,詞匯量豐富,對此教師可采用拓展學習的方法,給予學生較多的學習自由,促使學生利用寬裕的時間和空間發展自身能力。對于第二類學生,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性,采用專題探討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以教學內容為中心,事先收集信息,并制作PPT,推選發言人在課堂上講解相關內容,然后由教師對內容所缺乏的部分進行補充,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維持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第三類學生沒有足夠的英語知識作為支撐,需要學生對課本中必須掌握的知識進行良好的消化和記憶,包含一些對話內容、文章片段等。
(三)分層考核階段,建立分層評價體系。
以往教師僅將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價值的要素,而分層評價則突破了這一桎梏,讓教師的注意力從學生群體的學習成績轉向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顯露了教師對學生個性化差異的承認及尊重。考核階段的分層評價可從學生的過去、當前與未來等多方面考查學生,對科學挖掘學生的發展潛能有著巨大意義。
比如,教師先將考核階段分為初始、期中和期末,不同的階段設置不同的要求。初始階段目標具有一定的基礎性,期中的難度相比初始階段有一定的增加,期末的考核最全面。在每個階段中設立不同的考查內容,包括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課堂表現、口語能力、英語活動參與程度等方面,并在相關人員詳細討論后對各方面在評價體系中的比例進行確定,在評價結束后可得出綜合性的成績。第一類學生的目標可設置在90分及以上,第二類學生的目標可設置為75分-89分,第三類學生的目標則可設置為60分-74分。對于實現預期目標甚至超越目標的學生,教師可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但對距目標有一定差距的學生,教師不能予以全盤否定,而要看到其與以往相比的進步之處。這些舉措真正做到對學生全方位、寬領域的評價[3]。
(四)分層課后鞏固工作。
學生會在一定的遺忘周期出現知識忘卻的現象。因此,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對所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遺忘程度,要求學生做好課后的英語鞏固練習,以實現分層教學目標,讓各層次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教師在設計課后練習題時要體現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差異性,比如習題的主題是Learning English can be difficult.What things are difficult for you?對于第一類學生,相應練習題的類型可設計為論述題,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大,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便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展開學習。在第二類學生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討論話題,比如:“Do you have some problems in grammar?”讓學生討論、思考和探索,培養其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在第三類學生中,為了彌補并增強其薄弱環節,教師可設置直觀的習題,就此話題進行提問,問題可為:“Can you understand spoken English? Do you read very slowly?”其答案較為簡單,符合第一類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引用分層教學法,可從根本上改變不同水平學生在不同方面的弱勢,整體上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指導教師在學生水平提高的同時,自身教學效率與質量也完成質的升華。因此,這種方法的推廣和應用是課程革新、教育創新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金任潔.新課程標準下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現代交際,2018(07):199-200.
[2]李迎.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理論策略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33):42.
[3]錢樹多.淺談分層教學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