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 要: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它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占了很大的比重。
關鍵詞:高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策略
數學教育家邱學華先生說過:“計算要過關,必須抓口算?!笨谒慵仁枪P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他們常常會因為“馬虎”錯誤百出。為此,強化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刻不容緩。
通過對學生進行前期的調查,我發現學生對口算計算普遍存在一種輕視心理,同時在練習時的興趣不大。面對這種現狀,要想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一定要在激發他們興趣的基礎上。基于此,結合我在教學方面的嘗試,總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高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的簡單策略。
策略一:利用口算本,做好“每日一練”
要想讓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提高,一定是以多練為前提的。但是人教版教材中對于口算的練習并不是很多。以五年級數學為例,教材中幾乎沒有口算專題訓練的呈現。這大大削弱了師生對口算重要性的認識。于是,教師不再花費精力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特別是一些新教師,他們因為沒有經歷過教材的變革,談起口算訓練,不知從何入手。由此而衍生的是學生在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時錯誤百出。到了解方程時,更是捶手頓足。尤其到了下冊教材《長方體和正方體》,計算它們的表面積時就更暴露出了學生口算能力方面的缺失。遇到以計算為基礎的估算、簡算時,更是不知所措。真是一步走不好,步步難行!
但是單純的口算練習因其局限性而不易整理。為了彌補這種遺憾,我設計了“每日一練”的口算本。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每天都能進行常態式的口算練習。用好口算本,做好“每日一練”有力解決了目前口算訓練難以整理與總結方面的問題。
這一策略的具體做法是:(1)教師首先就全冊教材口算知識點梳理成網絡結構。再分學段、分年級理清口算目標、重難點。據此編制成“口算本”。(2)結合所學課本內容,每天20道口算訓練題。每本60頁,叫做《口算60天》。(3)教師每天利用課前3分鐘對學生進行口算專題訓練,嚴把關、細指導,直到學生整體較好地完成當天訓練任務。經過日積月累的強化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策略二:利用24點游戲,上好每月活動課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睂⒖谒阌柧毴谌肷鷦拥挠螒蚯榫呈且环N積極有效的嘗試。在多種口算游戲嘗試過后,我發現學生對于24點游戲的興趣非常大。他們常玩常新。結合我校的情況,我設計了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數學活動課——《24點游戲擂臺賽》。
活動課的具體做法是:在活動課時,把撲克牌當做重要的道具。每次隨機抽取4張撲克牌,讓學生利用加、減、乘、除四種運算組成算式,使計算的結果等于24。(可以添加括號,調整數字順序。)例如:撲克牌數字是9、7、A、8。組成算式:1×9+7+8=24。撲克牌數字是10、7、2、J。組成有括號的算式:(10÷2)×7-11=24。還有一題多解的撲克牌數字訓練如:2、4、4、1??梢越M成算式:(1)(4+4)×(1+2)=24。(2)2×4×3×1=24。(3)3×4×2÷1=24。在活動課開展中,學生始終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參與。在競爭與練習中,學生學習情緒十分高漲。而相機的小組升級機制,使得這樣的活動課成為有梯度、有系統的課型。通過24點游戲開展的活動課達到了深度訓練學生口算能力的目的。
策略三、利用口算競賽,激發口算熱情
2007年,我曾對六年級一個班學生的口算能力進行了測試。我設計了上冊教材第一單元《分數乘法》12道口算題。結果顯示:在參加測試的84人中,只有15人完全正確,準確率不足18%。由此可見,學生在自由狀態下的口算水平顯然極不理想。
科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對數字極其敏感。各種手機游戲、網絡游戲讓學生沉迷也正因于此。把對學生的口算訓練融入“數字”會不會收到令人驚喜的效果呢?基于口算本每日一算、數學活動課每月一練,將口算更加系統地梳理、升級是一個重要的措施。由此,我設計了“雙題競賽”活動。在雙月月末,針對學生近段學習情況匯編兩套口算試題。第一套試卷是“口算達標”賽,旨在激勵中等生、學困生實現口算全民達標。在規定時間內學生能正確完成試卷即為達標。第二套試卷是“口算冠軍”終極賽。它是口算達標賽的升級賽事。在規定的短時間內完成題目最多、正確率最高的被評為“口算冠軍”。兩套試卷的分層設計,既是關注學生的全體發展,又是注重體現個體差異,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口算能力上都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
總之,對于高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培養,教師的高度重視是關鍵。利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高效參與、快速提高更需要教師的智慧與恒心。相信,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幫助高年級的學生順利渡過“口算關”,切實提高其計算能力,為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