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作為學生學習基礎的小學語文教育,肩負著傳播我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重任。“填鴨式”教育方式,在傳統的語文教育中往往被大部分老師采用,致使課堂枯燥乏味,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因此,把學生引領上快樂的學習之路,成為了當務之急。而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是比較有效的解決之道。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新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加快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與瑣碎機械的練習。”在教學中,我們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樣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今教育教學的一個研究方向,就是“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自主教學模式呢?
一、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和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建一定的教學情境。創設與課文相關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夠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動。通過交流互動,促進學生發展。如《三打白骨精》一課,教師在學生復述課文,比較白骨精三次變化的異同后,可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如果你此刻身在現場,目睹了三打白骨精的經過,你認為孫悟空、唐僧、白骨精各是什么樣的人?待學生獨自思考過后,請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表演結束后,由學生談觀后感,這時學生的思維像打開的閘門一樣,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唐僧是個不分善惡的人,從“連忙扯住悟空”“責怪悟空無故傷人性命”等神態語句描寫中可以體會;也有人馬上反駁,說他從課外書中得知唐僧是個心地善良、意志堅定的人。同學們紛紛表示,孫悟空是個機智勇敢、本領高強的人。在暢所欲言中,學生走進了文本,鞏固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對文中的人物形象感受更為豐滿,對事件認識更加透徹。
二、營造學習氛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可以讓學生圍繞“殺”與“不殺”大黑騾子開展自由討論,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這樣融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充分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當學生處于自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就能激活思維力、想象力與創造力,形成強烈的探究欲望,在平等自由的課堂環境中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大膽地提出見解,與老師、同學一起討論和解決問題,將語文課堂作為放飛想象與創造思維的平臺。
三、利用視頻教學,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針對他們的自制力與理解力較差的情況,教師應當在視頻中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將教學內容劃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逐步展開探究與學習。在閱讀教學中,利用視頻內容,教師可以將同類型的課文進行對比講述,讓學生分析各篇文章之間的異同點,從而獲得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學習視頻內容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與學習習慣將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課后解題或者開展其它內容學習時,學生會把這種習慣于思維遷移到類似的題目中。
四、課外拓展延伸,鞏固自主學習成果
要調動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將課上教學與課下教學相結合,尤其把握布置課外作業的機會。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后,教師要給學生布置自主學習的課后作業,誘發他們去自主探究與思考,鞏固課堂自主學習的成果。例如學完課文《海倫·凱勒》后,筆者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安排課后作業:大家通過學習課文體會了主人公海倫·凱勒的樂觀精神,請大家通過課下自主收集資料的方法,以“與生命作斗爭”為主題收集感人的事例。為了完成課后作業,有的學生在圖書館查找資料,有的學生通過瀏覽網頁收集小故事,認識不同的主人公,體會他們的堅強、果敢,促使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推動他們的健康發展。
再如,學習完《秦兵馬俑》以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下面這些自主的作業,讓學生選擇一個來進行實踐:(1)畫兵馬俑。依照文章中的內容繪畫各類兵馬俑,之后再粘貼到教室的板報中。(2)倘若學生去西安旅游,猜想還能看到哪些形狀的兵馬俑,讓學生想象并寫出來。(3)讓學生為秦兵馬俑設計廣告詞。采用這樣的課外任務,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
總之,教師要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進行探索和革新,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把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使他們養成自我約束和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增強自我提高的能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 楊愛軍. 關于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的幾點思考[J]. 科教導刊(下旬),2016,0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