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振霞
內容摘要:傳統的作文觀念,重“寫”輕“讀”的傾向比較嚴重,學生“讀”得不夠、不好,作文時無所借鑒。要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必須強調多讀、熟讀、多背、背熟,將這些課文讀熟、背熟,再根據作文的需要,仔細體味、反復揣摩 ,必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閱讀、寫作、語言、讀寫
一、閱讀教學,倡導自主探究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運用。只有大量地、廣泛地閱讀吸收,才能有豐富、自如的寫作運用。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學生知識貧乏,詞匯缺少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教給學生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引導學生與書交朋友,讓學生學會自行閱讀。凡是有利學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種文體,各方面內容的報刊書籍,都可以讓學生多讀、多看。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探究寫作方法。因為兒童的心理,天生會模仿。小學生習作有一個仿寫的過程,要借助模仿為“階梯”,吸取模仿對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經驗,作為自己進一步發揮創造性的基礎。小學生模仿的對象,主要是范文。閱讀文章可以仿片斷,也可以仿全文;可以仿語言文字也可以仿結構布局;還可以仿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到每讀一篇文章,都要學習它的寫作方法,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的聯系起來,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才能較快的提高寫作水平。
二、 從讀學寫,在積累上下功夫。
語文素養是一種積累,沒有大量的閱讀,特別是文學名著的閱讀,是不能完成這種積累的。強調習作和閱讀的聯系,要求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提供閱讀時間,讓學生廣泛閱讀適合兒童的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各類書籍報刊雜志,豐富學生的積累,力求實現閱讀和習作的遠距離結合。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組織與指導。
1、課文是寫作的范例。
通過對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觀察、研習,可以使學生從作者創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啟發,獲得規律性的寫作知識,獲得語言和語感的積淀,為學生寫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正是從讀學寫、讀寫遷移的寫照。因此作文教學要正確處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抓住讀寫結合點,在積累上下功夫。首先,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有意識地在閱讀教學中穿插作文輔導,使學生從讀學寫,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課外讀物,體會迥異的寫作風格,領悟、借鑒不同的寫作技巧;第三,在積累寫作知識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品賞、摘抄優美詞句,建立“語言寶庫”,積淀語感,積累語言。
2、抓課外導讀契機,開展競賽進行滲透。
有些學生喜歡看一些兒童課外讀物,也有些學生沒有看課外書的習慣,更有些學生該看些什么都不知道。教師利用種種機會給學生講些優美動聽的故事,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興趣漸濃常常纏著教師給他們講故事時,教師就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課外讀物告訴學生,老師知道的那么多都是書里邊有的,你們自己去看不是更好嗎?并且配合開展講故事競賽等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一展風采,強化積累意識。
三、 強化讀寫結合,科學有序訓練。
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葉圣陶先生曾明確指出:“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咱們可以領受人家的經驗,接觸人家的心情;寫作是‘發表的事情,從寫作,咱們可以顯示自己的經驗,吐露自己的心情。”這段話揭示了讀與寫的實質,說明讀與寫是相通的。讀寫結合一直是我國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規律。
從三年級開始,我加強了讀書方法的指導,教會“四步讀書法”,即“初讀,掃清字詞障礙;細讀,理清作者思路;精讀,品析重點詞句;誦讀,融匯貫通應用。”同時,按照大綱的要求把全冊教材的學習目標分解到每一課。“段”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訓練重點,讓學生知道每段有幾句話,每句話是什么意思,句與句之間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四年級著重訓練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先教給學生體會和運用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a、想想每段寫的是什么,把各段的意思連起來;b、找出課文中的總述段或總述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比如教學《沙漠之舟》一課的第一自然段時, 先讓學生初讀,知道本段有幾句話。再讓學生細讀,弄懂每句話的意思,并能劃出概括全段內容的句子,即第一句“駱駝生活在沙漠里。”其它語句結合駱駝的身體特點,從六個方面講述了它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弄清句子之間的聯系之后,最后,讓學生把這個總分段式摘錄到集段本上,朗讀背誦。
參考文獻:
[1]趙寧.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實效性和巧妙性[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5(4).
[2] 周凌燕.提問式引導教學在“認識小數”一課中的教學應用[J].科技資訊,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