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興 馬永偉 王利 呂迪平 劉鳴鏑 王志遠 蘇琳
摘要 吉林省西部為半干旱氣候,多沙地和丘陵,適合杏樹栽植。本文總結了多年來白城地區栽培的杏屬植物資源現狀,并結合不同品種特點及在當地生長發育狀況分析了其在白城地區的利用情況,以期為白城市杏屬植物資源研究與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杏屬;植物資源;現狀;利用;吉林白城
中圖分類號 S6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158-02
Status and Utilization of Armeniaca Plant Resources in Baicheng City
LUO Zhen-xing 1 MA Yong-wei 2 WANG Li 1 LV Di-ping 1 LIU Ming-di 1 WANG Zhi-yuan 1 SU Lin 1
(1 Baicheng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Baicheng Jilin 137000; 2 Se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f Taobei District in Baicheng City)
Abstract The western part of Jilin has a semi-arid climate,sandy and hilly,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armeniaca trees.In this paper,the status of armeniaca plant resources cultivated in Baicheng City for many years were summarized.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the lo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tus,its utilization in Baicheng City was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armeniaca plant resources in Baicheng City.
Key words Armeniaca;plant resource;status;utilization;Baicheng Jilin
白城市在吉林省西部,與內蒙古興安盟和通遼市接壤,為半干旱地區,有大量的沙化土地和丘陵,適合杏樹生長。白城地區有西伯利亞杏天然林1萬hm2以上、人工林2萬hm2,對當地的生態保護和林業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白城市杏屬植物有3種,包括普通杏、遼杏和西伯利亞杏,其中西伯利亞杏是原生樹種,遼杏和普通杏為外地引進樹種[1]。
1 普通杏
普通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樹形高大,達3~4 m,樹冠圓形;樹皮灰褐色,縱裂;一年生枝淺紅色,有小皮孔;葉片寬卵圓形至卵圓形,先端急漸尖到短漸尖,葉緣鈍鋸齒狀,葉柄腺體3~6個;花單生,花瓣白色略紅;果實圓球形,外面基部被短柔毛,果肉多汁,果實成熟時果肉不開裂(但該種甜仁用杏品種成熟時開裂),種仁苦或甜?;ㄆ谠?月末,果實成熟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2-3]。
普通杏在白城市沒有天然林分布,都是引進的栽培品種或其種子后代,在農村各地庭院中較常見,果實用于鮮食,綜合品質不高,但抗寒性和土壤適應性強,變異多樣,豐富了當地的杏種質資源,為擴大生產和新品種選育工作創造了條件。
普通杏主要有鮮食品種和甜仁用品種2種類型。鮮食杏極不耐儲運,不適合集中大面積發展,因而各地都零星分布,以減輕果實成熟時的經營壓力,保證效益。仁用杏采收后杏核易保存,適合大面積發展,目前在通榆縣有60 hm2,規模小,效益差,應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產能和產量[4-8]。
1.1 鮮食品種
1.1.1 銀白杏。樹勢強健,開張。果實較大,單果重60~70 g;果皮白色略黃,陽面有紅霞;果肉黃白色,細軟,纖維少,酸甜適口,有香味;甜仁。果實7月下旬成熟,抗寒力不強,產量過多易發生凍害,自花結實率低,需配置授粉樹。
1.1.2 麥黃杏。在白城市栽培歷史較長,樹勢旺,樹姿開張。果實長圓形,果面淡黃色,陽面微紅,平均單果重35~45 g。果肉黃色,汁液多,味酸甜適中,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3%,口感好。離核,核大,仁苦。4月25日開花,6月末開始成熟,極早熟,較耐貯運。萌芽力、成枝力均強,以短果枝結果為主,需配置授粉樹。早果性較好,定植第3年開始結果,產量較高。
1.1.3 蘆甸杏。樹勢強,樹冠開張,抗寒。果實圓形,稍扁;果皮較厚硬,黃色,個別陽面有紅暈;果肉黃色,軟,有濃甜感,口感極好;離核;果實略小,單果重約25 g。成熟期在7月下旬。
1.1.4 龍園桃杏。20世紀90年代從黑龍江省引進,樹形高大,樹勢開張,新梢生長旺。果實桃形,略扁,單果重60~70 g,果大而整齊;果實底色黃白色,陽面有紅霞,極美觀,果肉橙黃色,肉質細,汁液多,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5%,品質優,甜仁。樹栽植后3年結果,極豐產,成熟時不裂果,7月中旬果實開始成熟[9]。
1.1.5 紅香杏。樹勢強,開張。果實長圓形,扁;果實底色黃,表面大面積紅霞;果肉較軟;離核;單果重約40 g。甜仁,產量高,果實于7月中下旬成熟。
1.2 仁用品種
1.2.1 龍王帽。樹勢強健,樹形高大,略開張,栽后2~3年結果,以中短結果枝結果為主。單果重約20 g,果實長扁圓形。果面橙黃色,陽面微有紅暈。果肉薄、軟,橙黃色,汁液少,不宜鮮食。離核,核大,干核率13%,單核重約2.6 g,甜仁,仁肥大,香脆,出仁率31%以上。單仁平均重0.80~0.82 g。在當地5月1日前開花,果實7月中下旬成熟,自花結實率低,以白玉扁作授粉樹,抗寒性較好,適合在沙地生長[10-12]。
1.2.2 一窩峰。樹冠呈圓頭形,樹勢中等,節間短,易形成串狀枝組。結果量大而密集,果實卵形,果肉淺黃色,味酸澀。單果重約10 g,干核率18%~20%,單核重約1.8 g,出仁率約35%,單仁重0.65 g。結果早,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豐產性好,耐旱、耐寒。種仁甜香,出仁率高,缺點為種仁小。
1.2.3 白玉扁。果實扁圓形,黃綠色,有紅暈。單果重18~20 g,單核重2.5~3.0 g,出仁率29%,仁重7.8 g。杏仁心臟形,飽滿,香甜。豐產性好,7月下旬果實成熟,抗寒。
1.2.4 優一。樹勢強健,樹冠較開張。果實長圓形,底色黃,果面有紅暈。單果重約10 g,單核重約1.7 g,殼極薄,出仁率43%,單仁重0.75 g,味香甜。果實7月中下旬成熟,春季花器抗霜凍能力強,冬季抗寒能力極強。
1.2.5 甜仁用杏5號。從龍王帽種子后代中選育的優良無性系,樹形較小,樹勢較弱,樹姿較直立,側枝開張角度較大,枝條生長較弱,有明顯的矮化傾向。葉片圓形,葉緣鋸齒較大、盾形,有急尾尖,葉基部略呈楔形。單核重約2.06 g,甜仁,單仁重約0.816 g,出仁率39.61%。三年生幼樹產量與龍王帽相當。
1.2.6 甜仁用杏23號。從龍王帽種子后代中選育的優良無性系,樹形較高大,樹勢較強,樹姿較開張,側枝開張角度較大,枝條生長旺盛,冬態枝條灰色帶有黃色。葉片形狀與龍王帽接近,圓形或寬卵形,葉緣鋸齒較大、盾形,有急尾尖,葉基部楔形或略呈心形。單核重約2.07 g,甜仁,單仁重約0.802 g,出仁率38.41%。幼樹豐產性好,三年生幼樹較龍王帽增產30%以上。
2 遼杏
遼杏[Armeniaca mandschurica(Maxim.)Skvortz.]為高大喬木,近年來從吉林省東部和遼寧省北部引進,樹高4~6 m。樹皮深裂,暗灰色;嫩枝綠色至紅褐色;葉片卵圓形略長,前端漸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葉緣尖銳重鋸齒,長短不齊;花單生花瓣紅色或淺粉色;果實近球形,果肉多汁,味酸,苦澀難食用;核近圓或長圓形,仁苦。
遼杏樹形優美高大,可用于城市綠化美化,抗寒能力強,對瘠薄鹽堿土壤適應能力差,死亡率較高,但在栗鈣土、淡黑鈣土上生長良好,適合在白城市城區附近栽植。其種仁也可藥用或加工,同樣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可用在道路兩側作行道樹,或在綠化景點片狀、帶狀栽植,既有美化效果,又便于種核的采收。
3 西伯利亞杏
西伯利亞杏[Armenieca sibirica(L.)Lam.]為小喬木,高度一般不超過3 m,生長在瘠薄山頂處則為灌木。葉片卵圓至圓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至心形,葉緣細鋸齒,葉柄腺體0~2個。花瓣白色至淡紅色。果實扁球形,黃色至紅色,果小,果肉??;成熟時無汁液,沿腹縫線自行開裂,露出種核。種核近圓形,腹縫線棱刺一般較大,種核1 500~2 000粒/kg,種仁苦。
其天然林分布在南部沙地和西北部干寒丘陵區域,因環境條件不同,高度為0.2~2.0 m。在丘陵頂部生長,地上部經常因干旱死亡,但根部存活,第2年生出多個根蘗。人工林因土壤條件較好,樹形高大,常超過3 m[13-14]。
西伯利亞杏的主要用途是在沙化土地上建生態林,耐旱,根系發達,具有較好的防風固沙作用,適合用于西北部半山區綠化,能有效防止山地、丘陵地水土流失;也少量用于庭院綠化。西伯利亞杏杏仁同樣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傳統的中藥成分,當地人也用于腌制清香可口的咸菜,經脫毒還可加工成杏仁露,使西伯利亞杏仁需求量大增,經濟重要性越來越大;其杏仁含有約50%的脂肪,西伯利亞杏也是生物質能源的重要樹種,戰略性也將越來越重要[15-16]。由于西伯利亞杏都采用實生苗造林,個體間差別較大,高矮不齊,抗性不一,果實大小不同,株產量相差更大,影響了整體的產量。目前,發現了一些大果豐產優株,為提高種植的經濟效益,需進行半同胞育種研究,以便為生產提供整齊、豐產、優質苗木,實現高產穩產[17-20]。
4 參考文獻
[1] 張冰冰,梁英海,張艷波,等.吉林省野生杏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J].生物技術通報,2009(增刊1):196-198.
[2] 張加延,張釗.中國果樹志:杏樹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3] 俞德浚.中國果樹分類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
[4] 米發杰.仁用杏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03(11):53.
[5] 曹振嶺,姜明,廖芳芳.適合高寒地區栽培的食仁杏品種:龍王帽[J].北方園藝,2010(5):197-198.
[6] 侯智霞,翟明普,蔡秀芝,等.我國仁用杏生產現狀分析[J].北方園藝,2008(2):39-41.
[7] 王利兵.我國3種杏的地理分布及其植物學性狀[J].林業科學研究,2010,23(3):435-439.
[8] 樊建宏.晉北風沙區仁用杏栽培技術[J].山西林業科技,2008(4):41-42.
[9] 曾燁,牟蘊慧.抗寒杏新品種“龍園桃杏”[J].中國果樹,1996(4):27.
[10] 呂皎.龍王帽仁用杏品種在太行山西側山地生長結實研究[J].防護林科技,2004(6):19-21.
[11] 張秋娜,孫延兵.仁用杏龍王帽早期豐產栽培[J].果農之友,2004(5):21.
[12] 趙永和.‘龍王帽果實生長發育規律及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1,27(2):173-174.
[13] 王俊臣,李勁松.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吉林西部生態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3,11(4):85-90.
[14] 馮義彬,陳淑芹.杏標準化生產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15] 劉寧,劉威生,趙鋒,等.我國仁用杏主產區生產發展概述[J].北方果樹,2004(增刊1):48-49.
[16]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仁用杏杏仁質量等級:GB/T 20452-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17] 沈德緒.果樹育種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
[18] 劉威生,趙鋒.國內外杏的生產、加工及創新研究新進展[C]//第十次全國李杏資源研究與利用學術研討會.石家莊:中國園藝學會李杏分會,2006.
[19] 王玉柱,孫浩元,楊麗,等.杏屬植物種間親緣關系的RAPD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5):53-56.
[20] 劉明國,張欣,董勝君,等.西伯利亞杏優選無性系間數量性狀的差異與重復力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5,46(5):548-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