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徽明
摘要 森林資源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改制后的國有林場應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加快制定合理的經營方針和目標、加強森林培育和生態功能建設、加強森林資源綜合經營和合理開發利用、探索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經營模式,以期為促進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穩定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國有林場;森林資源;保護;培育;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160-02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生態建設的物質基礎。本文從5個方面闡述了國有林場改革后的森林資源培育措施,對于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加強森林資源保護
近年來,各級林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創新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加強林地保護,全面保護天然林,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促進森林資源持續增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對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特別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推動林業改革發展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提供了工作宗旨,同時也提高了各級管理部門和人民群眾對于森林資源保護的關注度。各級林業部門必須重視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不斷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優化措施,落實森林資源培育工作。其中,國有林場作為我國林業的主體,更應該起帶頭模范作用。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具體應該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
1.1 建立護林巡查制度,加強林區護林隊伍建設
對盜伐林木、偷挖樹木、制造森林火災隱患的行為,依法處理;對護林任務完成較好的護林員進行獎勵;對管護區內常有林木被盜而又不能及時提供有關線索的護林員,則給予處罰。同時,廣泛與當地鄉村聯合護林,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保護林場森林資源。
1.2 加強中幼林撫育和管理
要嚴格控制森林資源的不合理消耗,將可持續經營理念貫穿于森林資源管理的始終。要以國有林區、國有林場為重點,堅持以編制和實施森林經營方案為有效手段,精準提升森林資源質量,為建立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1.3 杜絕有林地逆轉
始終把遏止有林地逆轉作為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嚴守林地紅線,全面落實國務院批準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強化占用林地定額管理,堅決查處非法占用林地和毀林開墾、開礦等問題。郎溪縣伍牙山國有林場位于郎溪縣東北部,1958年建場,全部山場呈一帶狀,東與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接壤,東南與廣德毗鄰,是二省三縣的結合部。多年來,為了防止附近村民侵占林場林地,有意識地在林場邊界栽植木荷,既起到了生態防護林和界碑的作用,又改善了伍牙山國有林場林層結構,增加了木材蓄積量。
1.4 全面保護天然林
始終把全面保護天然林作為森林資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快建立天然林保護法律制度,堅持以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努力增強天然林生態功能;同時,加快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加大對天然林保護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一套既有利于嚴格保護森林資源又有利于改善林區民生的政策體系[1-3]。
2 加快制定合理的經營方針和目標
林業發展應堅持三大效益相統一,堅持生態效益優先,以及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林業資源。森林經營方針和目標需各級林業部門結合森林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林場場情而制定,是森林經營管理和林業建設的行動指南。
現代林場建設的基本內容是:培育管理科學,森林優質高效,生態經濟協調,資源持續經營,基礎設施先進,林場富裕和諧。根據林場林地分布的特定位置和當地社會、生態效益的需要,以及實施分類經營林場的實際,確定國有林場經營方針為:以森林分類經營為指導,以保護為基礎,大力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加大速生豐產林、油茶經果林及其他經濟林建設,定向培育、集約管理,以科學技術為依托,優化森林結構,提升森林質量,努力提高多資源開發和多種經營收入比例,改善經營效益,實現林場可持續發展。
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的總體目標是:實施科學的森林經營體系,發揮各經營作業區(管護)的森林功能和價值,形成分類經營、分作業區管理的基本架構,完善森林保護體系,保持公益林穩定性,發揮森林資源的多種效益[4]。
3 加強森林培育和生態功能建設
森林資源培育工作是國有林場發展的基礎工作,關系到林場今后的生存與發展。林業生產周期長,要充分認識利用自然力和重視科學技術,以生態公益林體系建設為中心,國有林場要始終堅持以國家級、省級公益建設為重點,從種苗培育到造林、育林,注重調整和配置立地、樹種、密度等指標;加快林場森林資源的利用與更新,發展速生豐產林;加強撫育管理,提高中幼林林分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適當開發并增加造林形式,增加林場資源總量,擴大林場規模;改進和完善各項管理措施,加強森林、林地和林業行政執法管理;加快國家儲備林和其他項目林建設,提高森林質量。
2017年,伍牙山國有林場申請了“2017年度中央預算內林業基本建設投資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133.33 hm2,全部為現有林定向培育。其中,定向培育檫木、楓香闊葉混交珍貴大徑材林6.93 hm2,苦楮、木荷闊葉混交珍貴大徑材林9.73 hm2,杉木、楓香(檫木)針闊混交大徑材林20.8 hm2,濕地松、楓香(紅果冬青)針闊混交大徑材林95.87 hm2;并通過補植(保留)珍貴用材樹種的措施,使所有小班逐步形成以珍貴大徑級用材樹種為主的復層混交異齡林林分。
項目建設將改善、豐富郎溪縣伍牙山國有林場森林的樹種及徑級結構,優化森林資源結構,提升森林質量,完善森林自身結構,增強森林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使森林生態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生態效益明顯;項目通過培育提高了單位林地森林生產力,大徑級材及珍貴樹種的培育增加了國家木材資源儲備,同時也提高了單位蓄積的木材價格,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項目也為周邊農民帶來了勞動就業機會,并且通過項目示范改變了傳統的林業經營模式,促進了農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促進了社會經濟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4 加強綜合經營和森林資源科學開發利用
以不改變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所有制性質為前提,在嚴格保護現有森林資源及自然風貌不破壞的基礎上,按照生態優先、綜合經營、全面發展、合理利用的原則,制定林場森林資源保護和利用發展規劃,積極開發、利用林場自然、生態和文化資源。以優美的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綠色森林景觀為依托,科學利用旅游資源,適度開發旅游產品,綜合運用林學、旅游學、生態學、美學原理,統籌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各項內容,將林場建設成市民假日休閑、森林體驗及森林養生的目的地。
郎溪縣伍牙山國有林場毗鄰國家5A級景區天目湖,是郎溪縣與江蘇省溧陽市的分界。伍牙山名勝古跡甚多,春秋時期的名將伍子胥亡命藏身、助吳制楚、建牙設防于此,有道教文化中的韓湘子廟,有佛教文化的龍王廟等古跡遺址。伍牙山國有林場林木豐富多彩,多樣性的草、木本植物是周邊地區所不具備的,峰巒延綿、山壑相錯、丘崗相接、復雜多趣的森林地貌,尤其是春、秋季山花爛漫或層林盡染,是人們放松心情、拍景寫生、回歸自然的理想場所,為伍牙山林場開發生態旅游提供了先決條件,一旦開發利用必將為林場帶來巨大的收益,發揮以生態旅游養林的作用[5-6]。
5 探索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經營模式
根據森林分類經營的不同目標任務,堅持“長、中、短”相結合、生態與經濟相結合、培育經營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原則,改造和調整林分結構,逐步形成森林持續經營、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此外,還應嚴格執行森林資源資產保護法規和森林限額采伐制度,確保森林資源資產增長、增值、增效。
6 參考文獻
[1] 雷宏,王明杰.國有林場森林健康可持續經營研究模式[J].中國農業信息,2017(22):51-52.
[2] 劉金龍,徐拓遠,傅一敏.關于國有林場改革一些問題的思考:來自河北省P縣國有林場改革實踐[J].林業經濟,2017,39(3):16-21.
[3] 李彪,龍永彬.改革背景下廣東省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管理研究[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15(4):12-15.
[4] 孫國慶,孫國龍,王磊,等.運用近自然森林培育經營模式進行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改革[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9):110-112.
[5] 謝非非,齊婉婉,陳瑋,等.黑龍江省國有林場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立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7):345-348.
[6] 李燁.多重功能需求約束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