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琪
摘要 分析了當前農村機動地超標問題產生的原因,總結了解決超標機動地問題的難點,并提出了相應建議,以期為有效解決農村機動地超標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超標機動地;原因;難點;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3-0280-01
農村機動地超標問題是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了進一步夯實農村社會穩定基礎,筆者結合多年基層工作經驗與體會,對超標機動地產生的原因和解決難點進行初步分析,探討妥善解決的辦法,以供各級領導和同行參考。
1 超標機動地產生的原因
1.1 農業生產效益低
農村取消農業稅、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前,農民承包土地需要承擔各項稅費,且農產品價格一直偏低,造成種地效益低甚至賠錢,導致農民對土地關注度低,有的農民將承包土地交還村組、有的農民將承包地轉包他人、有的農民甚至撂荒棄耕。
1.2 部分村“圈地”收錢或還債
由于部分村財務管理工作中民主機制不健全,加上監督管理不到位,造成有的村用“圈地”承包費開支或償還的不合理支出達數萬元,甚至更多。部分村干部為償還村內債務或兌現自己積欠的工資報酬也會通過收回欠款戶的土地來清欠或者劃片發包大塊土地。農村社會從溫飽邁向小康過程中,應該在村組落實土地延包工作前提下,鼓勵扶持農民自愿連片經營或通過土地規范流轉發展經濟作物、大田果品種植及動物養殖等高效農業,但部分村種植、養殖高效農業示范區卻變成了村組侵占農民承包地以大片“圈地”的借口[1-2]。
1.3 農村土地成為部分人的盈利項目
部分人利用金錢賄賂或以特權逼迫村干部,實現以低價長期承包農村大片土地。其承包土地有的是為了獲取上級農業扶持資金,有的是為了獲取高價轉包盈利,農村土地成了這些人無風險高回報的盈利項目。
1.4 土地承包政策未宣傳到基層和農戶
中央土地承包政策連貫而且越來越明確土地人均分配及家庭承包,但市縣兩級領導更換頻繁,對土地承包工作“求穩怕亂”。鄉村為了經濟寬松,采取種種愚民手段不落實延包30年政策。
1.5 對土地承包工作的檢查與處罰力度不夠
在處理涉地上訪農民時,各級領導往往采用“花錢買穩定”的方式平息土地承包上訪而不是落實承包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上訪問題。在承包工作檢查、督導中主要采取聽匯報、看報表和檢查暗中圈定的單位和農戶的方式,土地承包的真實情況被層層瞞報。
2 解決超標機動地問題的難點
2.1 超標機動地上建有設施或多年生作物、果樹等
部分超標機動地上建有農業生產設施或已栽有多年生植物,或已由各級政府投資建成高效農業示范區,形成規模生產,各級領導擔心人均分地后農民采取拔樹、毀棚、填井等過激行為,造成對農業生產力的破壞[3-4]。
2.2 已發包超標機動地因資金問題而無法收回
因“圈地”還債或“圈地”收費形成的超標機動地,發包時土地已一次性收取承包費10年甚至30年,發包工作是前一任或前幾任進行的,而且承包費已用盡,現在即使去除隱瞞的承包地面積折合的承包費、扣除不合理頂帳、按合理標準核定承包費,村組也無力償還。
2.3 法院等相關部門不支持土地承包30年工作
根據土地承包法的規定,超標機動地承包合同均為無效合同,但個別基層法院與政府互相推諉甚至袒護承包大戶,認定超標機動地承包合同有效;個別林業、農業等技術部門濫用職權高價評估農業設施;同時非法占地等違法違紀行為無人調查處罰,從而使村組無法順利解決超標機動地問題。
3 建議
3.1 明確各部門在土地承包工作中的分工,各負其責合理處理好超標機動地問題
為解決相關部門對應承擔的土地承包工作不負責任互相推諉的現象,必須明確各部門在土地承包工作中的責任,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
3.2 明確具體操作政策
超標機動地承包合同應一律定性為無效合同,對于一次性交費的返還剩余年限承包費并按同期銀行利率適當計息;對有各項投入的,經科學評估后,由受益農民按合理價格接收或按市場價格由大戶與應得地農民議定或判定流轉費用,并簽訂規范流轉合同。
3.3 協同配合共同攻關
農村土地承包工作涉及多個部門,法院應堅決支持政府收回大戶土地,紀檢監督審計農經部門應協助村組干部查清歷史遺留大戶非法承包問題的責任,技術部門對設施投入資產價格進行科學評估以為農民購買提供參考,營造一種齊抓共管、共同攻關的氣氛。
(下轉第284頁)
(上接第280頁)
3.4 分類化解,各個擊破
超標機動地產生的原因如前所述非常復雜,對原來承
包過程基本合理的小問題可以采取動帳不動地或小調整方式微調,按全村土地平均價由各戶按多出份額拿出土地或金額彌補應得地農戶;對于一次性交費村組無力返還的,可在分清責任追繳原干部應攤責任后,由農民集資收地;對有設施農業投入的土地進行科學評估后,由大戶與農民協商重簽合同或議定流轉價格或分紅方式,也可以由受益農民出資收回。
3.5 加強承包政策宣傳與培訓
落實二輪土地延包政策,不僅直接影響農民收入,而且是扶民助農政策、控制耕地總面積減少政策等一系列農村政策的前提,各級領導應該加強對土地承包政策的宣傳與培訓工作,雖然工作復雜、瑣碎、難度大,但必須樹立做好土地承包基礎工作的自覺意識。
4 結語
不落實土地人均分配政策后患無窮,各級政府必須充分落實中央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通過扎扎實實地工作真正實現“還權于民、還地于民、還利于民”的土地承包政策,努力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市場,為促進農民脫貧增收、農村社會穩定和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5 參考文獻
[1] 鄧光澤.對農村集體機動地經營管理的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12,25(3):30-32.
[2] 高楊,王丹.和諧社會視野下機動地緩和人地矛盾的可行性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33):114-115.
[3] 常會敏.淺談如何處理機動地管理使用中的一些問題[J].山西農經,2016(3):24-25.
[4] 王金海.集體機動地承包合同存在問題不容忽視[J].農村財務會計,2017(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