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摘要】: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小學數學逐漸向更加生動、科學的教學模式發展,不再局限于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課堂,在這種發展趨勢下,探究式教學在許多小學中成為了與傳統教學分庭抗禮的新型模式,探究式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極大的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文章就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進行探索,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出參考。
【關鍵詞】:探究式 小學數學 應用
在新時期,數學學習不僅需要良好的邏輯能力與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傳統小學在數學教學中憑借學生的模仿能力與記憶能力開展教學,這對于數學考試來說是可行的,但對于數學教育來說是不夠好的,數學學科的長遠發展,需要學生有足夠的鉆研精神,有對數學學習的熱愛,能夠從現有的知識中發覺更深層次的理論方法,因此,開展探究式教學十分有必要,教師要在小學生對數學建立完整的認識之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發現其中蘊含的豐富韻味,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一、提供良好的探究式數學學習環境
小學生容易模仿和學習周圍環境中正在發生的事,對于教師的指導也始終處于接受狀態,如果教師在學生一開始學習時就充分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人人都自主學習,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可以從學生能夠接受的學習難度出發,先引導學生在難度較低的課堂中自主探究,在逐漸增強自主探究的難度,學生適應這種學習模式后,會漸漸在班級中形成探究性學習的氛圍。在學習《觀察物體(一)》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請同學們分為四人小組,思考為什么在不同角度下觀察同一物體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學生們開展了熱烈的討論,并且對書上的練習題進行了討論,一些學生一開始不愿意思考,也不參與到討論中,但隨著班級氣氛逐漸熱烈,所有人都開口討論起來,有學生能夠準確的指出,這種現象是由于視角不同,這給了其他同學很大的啟發,同學們再討論后都能夠得到正確的結論,對課程的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在實踐中鍛煉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際練習中,學生更加能夠理解理論知識所敘述的內容,并且在練習中不斷糾正自己的思考方式,教師應該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充分結合,使得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有充分的空間去探究數學知識,而不是根據書本刻板僵硬的講解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當著領路人的角色,要在實踐中教給學生正確的思考方法,并且時刻謹記把握課堂節奏,控制學生的討論范圍始終圍繞課堂主題,不偏離到與課堂無關的方向上去。在《圖形的運動(二)》的課程學習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材料,請同學們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一個圖形,并讓這個圖形“運動”起來,在正方形、圓形、三角形、五角星等基礎圖形的基礎上,同學們又創造出了一些圖形,并且對這些圖形進行變換,創造出許多具有美感的圖案,有些同學甚至結合剪紙工藝,制作出形狀優美、造型獨特的“窗花”等,為課堂增添趣味的同時,也對課堂內容有了更多的理解。
三、布置自主的數學作業增強探究性
課后作業是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方式,適當的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增強理解和記憶,但過量的作業也會使學生感到厭倦,許多學生面對大量的作業有時完全不加思考,只是在快要交作業時借同學的作業抄上答案,這完全不能起到作業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的作用,反而讓學生養成了撒謊的習慣,因此,布置課后作業應該對作業進行篩選,選擇能夠提高學生能力、對學生理解課堂內容有幫助的題目,實際上,一些靈活的題目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一些趣味性題目,學生容易產生好奇心、好勝心,愿意主動思考,教師可以選擇這樣的題目,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學習到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請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問題:一個扇形圓心角120°,以扇形的半徑為邊長畫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20平方厘米,這個扇形面積是多少?這道題不僅考察了圓的相關知識,也涉及到了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較為全面的對學生幾何面積的計算進行訓練,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驗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開闊學生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四、結語
探究式教學是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種科學方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嘗試,積累實踐經驗,從學生學習數學的長遠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建立對數學學科的正確認識,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自主式學習,利用好這種模式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際學習中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并且輔以具有自主探究性質的課后作業,鼓勵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賴小麗.淺談探究式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10):117-118.
【2】 許姍.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