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麗
福祿貝爾說,能推動搖籃的手能推動地球。當我們每一個人從母親體內分離出來就代表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單獨存在的有機體。那么,影響我們這種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在此,就家園共育在幼兒園里對幼兒群體發展為例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 分析
1 第一個搖籃——父母的手。來自家庭的教育是幼兒的受到的第一手的教育,父母行為以及思想上的差異對于幼兒的發展影響也是天壤之別的。家庭教育方式分為技術型父母與理想化孩子、管理型父母和理想化孩子、理想化的父母與管理型的子女、理想化父母與管理型子女等,在這四種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也迥異不同。好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閱讀公眾號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說這世界正在偷偷的回報那些有教養的孩子,所謂教養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來自于父母,環境里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更多的來自父母。
1.1 父母對孩子社會適應能力、行為能力的影響。當看到插圖中一個只有三歲并且還發著高燒的小男孩軍軍用自己的方式,一個90度深鞠躬的動作表達對主治醫生楊惠琴醫生感謝時,我們會不會有所觸動呢?我們或許感動,感動于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提倡的今天仍有很多人不知道素質為何義,把別人的辛勤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冷漠之外的感動。我們或許感嘆,感嘆別人家的孩子的懂事,感嘆別人家的父母教的好,孩子有教養。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說過,教養是最圓滿的人格。當然,生活中也不盡者都有教養,當看到孩子打罵父母,無法與外界進行良好的溝通,不能得到外界的愛與幫助,孩子內心的苦惱自己無助時,我們家長是怎樣做的呢?我不能全然了解。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新聞眼前浮現的是一個家庭條件優渥和一對能夠帶孩子去世界各地旅游去開闊眼界的家長,因此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對父母的眼光很長遠,給孩子一個很好的起點,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這樣的孩子,眼光以及閱歷會比一般的孩子更長遠、成熟。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小讓孩子去體驗大千世界的美好是多么有意義的一件事啊!它既可以促進孩子視覺上的審美,也能讓孩子更好的在旅途中培養孩子與人交際的能力,學習與人友好相處的方法。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個孩子的行為并沒有按原本想象的那么美好,相反的是霸道,無禮,不知道尊重他人。一次飛機騷擾事件暴露了這個家庭的缺點(父母的盲目溺愛)和這個孩子人格上(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的缺陷,最終美國官方公告取消這家人這輩子進出美國的資格。人們往往不會審視自己的缺點,不會主動學習其他人的優點除非當問題被無限放大,無法解決的時候才會正視自己。
1.2 第二只手——老師的手。老師,自古以來都被認為是人類靈魂的建造者,是每個孩子學生時代的引導者,一個好的老師可能影響一群孩子的一生。我認為好的老師需要適時,正確,恰當的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這不僅僅局限于說教,更多的是言傳身教。陶行知說:“一日生活即教育”由此可見,言傳身教對人思想、行為具有能動性的作用。小到從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大到一直到成人世界,孩子的模仿、學習能力日益提升,這就要求老師能夠更高的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以及言語。同時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規范幼兒用語,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對幼兒不正確的言談舉止及時給予規范性的引導和教育。
2 具體方法和策略:
2.1 分析原因
(1)家庭方面:父母的認知水平以及家庭成員的組建層次以及教育方法。幼兒園各行各業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也不盡相同,環境影響性格,很大程度上幼兒的行為受父母影響。例如:父母忙于生意,二胎,父親的工作重心在工作,母親的重心在弟弟妹妹身上,經過半年的觀察和了解,發現部分孩子大多時間由爺爺奶奶照看,負責接送工作。由于過度溺愛,孩子嚴重挑食,個人衛生又不注重,幼兒園一次涂氟檢查報告顯示有個孩子有20顆齲齒。
(2)孩子方面。活潑好動——課堂上愛與他人交頭接耳、規則意識淡泊、情緒化嚴重。每天的琴聲以及一日流程里的集合信號,孩子幾乎不能做出明確的反應。當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游戲或者集體活動時就一股腦兒跑過去,當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就完全一種“與我無關”的態度;當戶外時間(做操準備)排隊口令發出,少數動作慢的孩子就直接插隊……跟家長的溝通結果就是孩子都是老人慣的,每天老人都給孩子準備喜歡吃的,不愛吃的就可以不吃,母親還得管老二,顧不上之類的……諸如此類的現象很多。
(3)別人家的家長。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很重視孩子的一日常規,家長會積極配合老師的進度,流程和方法,當孩子早操跟不上時家長會主動拷貝教程;當孩子在幼兒園淘氣時,家長會耐心跟孩子講道理;當孩子表現突出時,家長會征求老師意見,看是否可以報培訓班給孩子拔高一下;當孩子挑食,家長也會跟老師配合,做好家庭用餐習慣培養以及營養搭配……
2.2 學校方面:老師的層次,經驗,價值觀,教育出發點以及教育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現總結以下幾點:
(1)教師要擺正態度,樹立自己的權威,讓孩子怕你的同時又特別愛你。一個一味讓孩子覺得你笑呵呵的,孩子就會覺得你沒有權威,久而久之所以的各種號令孩子也會視若無睹。
(2)教師要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學習才會不斷充實自我才會掌握更多的方法,學習更多的教學形式付諸實踐,一個新穎奇特的課堂,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喜歡、不投入呢?
(3)我覺得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的出發點,大至個人選擇幼教事業的初衷,小至每一堂課,每個孩子。所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要求教師做好課前準備,以及對孩子的把握。
(4)現抓現教育。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尚不成熟,記憶力和理解力也不健全,這就要求我們抓住時機,當沖突發生時我們要及時教育,及時解決。
3 孩子給家長的建議(策略):
(1)別太溺愛我,我自己的事情我可以自己做。父母總是覺得我很小,很多事情都需要父母幫忙做,其實我很能干的,我會自己洗臉刷牙還會整理自己的衣物呢,其實我很棒的!
(2)別在其他人面前批評我,其實我很脆弱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希望孩子成為人中龍鳳,但是往往教育方法出了錯事倍功半。孩子很害羞,如果真的要說教還請您不要在公共場合對孩子進行批評說教。
(3)父母對孩子和對其他人一樣態度公正。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了好事會得到表揚,犯了錯要受批評,規矩立在那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里有安全感。
(4)別讓我覺得自己比實際的我還渺小。它只會讓我假裝一副超出我實際年齡的傻樣。別小看了孩子,孩子沒有被世俗污染的心靈有著大人難以企及的純真和智慧。
(5)別讓我覺得犯了錯就是特別大的事情。它會讓我覺得生活太無趣。 我們大人也是不斷地在犯錯,我們很容易就找理由原諒了自己,也應該做到原諒孩子,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不要對孩子犯的錯上綱上線。
(6)別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時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而已。孩子本能地會用裝病來引起父母的注意(有的媽媽也會用這種辦法引起爸爸的注意)。出現這種情形,要檢討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關注太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
(7)別在匆忙中對我允諾。請記住,當你不能信守諾言時,我會難過,也會輕信你以后的許諾。言而有信,這是讓孩子聽父母教導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大多數的父母都做不到,大多數的孩子也都不聽話。
(8)別太指望我的誠實。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而撒謊。不要把學齡前孩子的謊言看得太嚴重,積極主動的找到孩子撒謊的原因,從根本解決問題。
(9)請別在管教原則上前后不連貫、不堅持。這樣會讓我疑惑,進而失去對你的信任。
孩子的記性很好, 父母一時興起對孩子朝令夕改,就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不再輕易相信父母的種子。
(10)我害怕的時候,不要覺得我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試著去了解,便會發現我當時有多恐怖。孩子的恐懼是實實在在的,很多成年人也會害怕一些在別人看來很可笑的東西。要認可孩子的感覺,盡可能去化解他的恐懼感,并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會保護他。
(11)別對我講或暗示你永遠都正確、無懈可擊。當我發現你并非如此的時候,對我將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我希望我們是平等的和諧的,知錯能改的。
(12)別認為向我道歉是沒有尊嚴的事。一個誠實的道歉,會讓我和你更接近,更尊重你,感覺更溫暖。 肯向孩子道歉的父母會一定能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
(13)別忘了我很快就會長大。對你來說和我一起成長是很不容易的事兒,但請你嘗試一下吧。
培育孩子的過程,是家長、老師、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作為家長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步伐,跟上孩子的腳步,才能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