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珍珍
高職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專門型人才的重要任務,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從“技能第一位”轉變為“德才兼備”。本文通過對伊職院大一學生問卷調查的分析,研究目前高職學生思想狀況,發現問題,并提出了實效性對策。
1 當前新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思想基本狀況
通過問卷調查及訪談的調研形式對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大一新生開展了思想狀況調研。調研從以下三個方面為抓手:
第一,思想道德素質方面:高職學生道德分辨能力還相對較弱,社會公德意識缺失,沒有良好的德性修養;在調查問卷中當被問及是否愿意主動幫扶路遇暈倒的老人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答案為很難選擇,原因是怕自己幫助老人被人誤解為撞倒老人,怕自己被一些道德卑劣的別有用心之人訛詐。學生的這種思想不難理解,但卻令人悲哀,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沒有錯,但是我們的社會真的從此沒有雷鋒了嗎?愛心銷聲匿跡了嗎?大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情感;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愿意幫助有困難的人,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學生不應該被烏煙瘴氣的社會氣氛所蒙蔽,應該始終具有性本善的思想道德意識。
第二,情商、心理方面:從調查問卷分析結果來看,有近80%的高職學生存在自卑心理,相對于自己同齡同學中考入內地重本的本科生而言,他們更自卑,有少數學生存在破罐破摔的極端思想;在有自卑心理的同時他們還有一定逆反心理。如今的高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這個問題同樣也存在于本科生及研究生當中,不得不承認現今大學生的情商太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業、生活、工作。
第三,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新形勢下,高職生的思想狀況和價值取向呈現出復雜性,價值取向多元化,缺乏自信和自立能力導致高職學生扭曲了自己正確的人生觀、理想觀、價值觀。在調查問卷中當被問及“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有7%的學生選擇追求金錢;近6%的學生選擇擁有權力;有70%的學生選擇追求家庭幸福愛情甜蜜;10%的學生選擇事業第一位;有7%的學生選擇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說明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還是比較陽光的,但也可能由于某種原因,有些學生得不到這種陽光般的溫暖和呵護,所以才會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擁有。當被問及“你的求職擇業標準(目的)是什么?”有60%的學生選擇希望有豐厚的經濟收入;10%的學生選擇早工作給家庭減輕負擔;折射出學生注重金錢,把賺錢作為擇業的第一因素,功利性較強,當然也不乏有一小部分學生能夠體諒到父母的辛苦,希望早日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說明有些學生還是具有一定社會家庭責任感意識。
據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反應出的一系列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高職高專院校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思想道德情操的培育。造成高職學生一系列不良思想道德的原因是什么呢?
2 造成不良思想道德的原因
第一:社會環境的影響,一方面是互聯網,在全球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日益豐厚的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之也帶來很多精神層面道德倫理方面的種種問題。另一方面,社會中一些道德失范現象時不時地充斥著高職學生的頭腦。這對他們本來真善美的本性毫無疑問是一個個嚴峻的考驗。高職高專學生正處于18-20歲人生最美好的黃金階段。
第二:家庭環境影響,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身心發展是否健康。社會以及校園中已經發生過太多悲劇事件,那些充滿稚氣的學生之所以能夠舉起刀殺害舍友、傷害同學,之所以能如此狠心,其導火索最初都和他們的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關愛程度密切相關。
第三:學校德育工作出現漏洞。高職院校在擺脫社會認識偏差過程中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忽視。沒有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人才培育的首位。“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社會上仍然存在著重本科、輕專科的思想,高職院校被認為是培育技術工人的場所,高職生也被看做是高考落榜生或者差生,因此,高職院校為了趕超本科院校,縮小差距,將教育重心放在培育技術型人才,擴大辦學規模以及招生人數,而忽視了人素質修養的培育,忽視了“先學做人,后學做事”的重要原則。
高職院校人才培育模式下人文素質課程的思想教育作用被削弱。職業教育人才培育模式強調“職業性、應用性、實踐性”,規定了專業技術課程占主導地位,占主要課時,而其余的基礎課、公共課,尤其是德育課程只要求夠用就行,如:《大學語文》、《漢語言文學》、《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等德育方面的課程,雖然在大一課程中已開設,但是最大限度減少了課時數,而且學校不夠重視,從而導致這些課程在學生意識中被認為是“考試作弊就能通過的副課”。
此外,學校師資的引進渠道以及德育是否真正進入了課堂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為“雙師型”教師,既有過硬的技術,又要有企業鍛煉經歷。高職院校會聘請很多企業技術人員來學校擔任專業課教師,而這些企業出生的技術人員在技術上是專家,在授課過程中,他們只講授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不會將德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的教學中,只做到了“教書”而忽視了“育人”。
3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對策針對目前新疆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所存在的問題,結合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實際情況,提出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實質性對策。
3.1根據《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規定,學院在已建立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下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機制。制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計劃,發揮學院各系部黨團組織的配合作用,具體負責實施、監督落實情況。
3.2擴大學院思政道德教育專職人員隊伍。學院思政專業專職教師較少,每位教師都承擔大量的教學工作量,繁重的教學工作量無法保證每堂思想道德教育課程都能高質量完成;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要聘請專業教師授課,不應該是行政或者其他兼職人員擔任授課任務。提高學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并建議引進專職思想政治輔導員來共同管理學生。
3.3建立并完善學院自身德育評價體系。結合院校實際情況,建立德育評估指標體系。
3.4教師應做到:第一,在生活和學習上盡可能多關心學生,多一份關愛、多一份溫暖給學生,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避免思想偏執的學生走向抑郁和極端。第二,聘請專業人員成立大學生心理咨詢室,也可以由學院心理學專業并已取得相關心理咨詢師從業資格證書的老師兼任,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第三,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適當滲透德育內容,如何滲透是目前專業課教師和公共課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如預科學生的漢語教學課堂上,更多地融匯民族團結、愛國主義教育,給學生們用講故事的方式講授革命先烈精忠報國、英勇犧牲的英雄事跡;在講授新疆地方史的課堂上,老師們可以借此大力宣傳我們新疆的大美江山和風土人情,讓更多人了解新疆,熱愛新疆,走進新疆,建設新疆,宣傳我們新疆各少數民族之間是非常和睦團結,少數民族是多么能歌善舞、熱情好客;教育學生從業上崗后不能貪圖眼前利益而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用學到的專業技術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
4 總結
當代九零后大學生思想活躍,教育好學生的首要任務是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根本是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意識。加強高職德育工作勢在必行。品正為先是高職學生求職道路上的敲門磚。作為教育者,要從個人修養、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全方面推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將德育工作融入到每一個細節上,以學生為本,服務學生,關愛學生,用心奉獻教育事業。
(作者單位:新疆伊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