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雨露
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的重要經濟基礎。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應該在深化改革、轉換機制、建立新制度、提高競爭力的過程中,加強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視程度,在互聯網+的大時代下,學會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推進黨建工作深入開展。這對于提高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也具有重要意義。
1 突出黨建主體作用,確保國企科研工作科學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趨激烈,企業間的競爭重心也逐漸轉移到科技創新的競爭。經濟支持科技創新,科技出成果、出效益、豐富經濟,科技與經濟既相互融合又相互支持,是社會快速進步的必須也是必然。因此,企業必須牢牢掌握科技創新的主動權,不斷發展科研事業,才能立足行業,走向市場,謀求生存和發展。
1.1 突出黨建核心作用,引領企業更好發展
國有企業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政治核心地位,理直氣壯、堅定不移的明確黨組織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把黨的領導融入企業治理的各個環節,把黨組織嵌入到企業治理的結構中去。要擔當好“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重大責任,下大力氣抓好企業的改革發展。把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體現到企業的重大決策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堅持勤政廉政,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要把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到企業的改革發展中來,共同為振興國有經濟貢獻智慧和力量
1.2 突出黨建服務工作,不斷推進科技創新
科研工作是企業科技創新的主要內容,也是企業科技水平的展示平臺。黨建工作在這個平臺上需要發揮的不是被動的、抽象的、無為的工作,而是主動的、具體的、有為的工作。其主動性表現在通過黨政部門的設置,對科研工作進行指導、協調、監控,根據黨的要求和企業特點與實際,實現方向性把握;其具體性表現在通過黨務管理,根據企業的目標責任,制定促進科研工作發展的方針政策、落實方案、規章制度、激勵機制,使之作用于具體項目;其有為性表現在通過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對目標責任的落實方案進行進度的推進和節點的示范。這些都是黨建工作的服務性功能所在。
1.3突出黨建抓手功能,扎實開展產學研工作
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以黨建工作為抓手,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助推各項工作扎實開展。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杠桿,服務于員工。重在員工的政治意識教育、大局意識教育、核心意識教育、看齊意識教育、黨員先進性教育,這是推進產學研工作發展的思想政治基礎。二是以建章立制為抓手,服務于產學研工作的機制建設。企業黨建工作是要通過實踐不斷建立健全政策機制、制度機制、激勵機制、體制機制,促進產學研工作的相互推進與共同協調發展,特別是科研成果質量與國企發展規模效應、科研風氣與企業形象的協調發展。三是以干部管理為重點,服務于科研隊伍建設。干部是產學研工作的中堅力量,沒有一支好的干部隊伍,就不會有好的科研隊伍,更不會有高質量的科研產出。毛澤東同志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依靠干部聯系黨員和群眾,實現對科研人員的領導,不斷推進科研工作,規范干部與科研骨干選拔任用標準,督促落實干部職責。
2 “互聯網+”促進國企黨建建設與科研事業發展
“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如一陣旋風席卷全球,吸聚轉型傳統思維的做法,如何有效利用好這一高效措施,改進提升國企黨建工作能力,推動科研工作又好又快發展,不斷增加科研產出,也成為國企科研工作必須面對的問題。
2.1 提升黨員教育效果與效度
國企黨員日常的事務性工作較多,黨性教育時間容易受到其它工作影響,而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其一,在時間上實現無限期教育、互動;通過移動互聯網相關技術,國企黨建工作不再受限于時間,信息的傳達、交流完全可以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來完成。其二,提供了嶄新平臺;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可以建設諸多學習平臺,比如網站形式的“黨建平臺”、“微信公眾號”、“黨建APP”、“QQ群”等,做好黨員教育與黨建黨務宣傳工作。其三,擺脫空間限制;以往的黨建工作大多需要面對面開展,如果參與者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就不能參與黨建活動,現在可以利用互聯網召開視頻會議,起到“當面交流”的作用。
2.2 提升對黨員的管理水平
互聯網中的大數據技術不但提供了大量的數據以及利用方式,也使得個人大數據可以被觀察、記錄,作為統計評估分析之用。在國企黨員管理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把好黨員質量關,挖掘吸引更多高水準的人才。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對特定人員、群體的數據加以綜合統計、分析、評估,從而明確其政治取向、價值觀念等,這樣有利于黨組織進行篩選和預判,更好地開展黨員教育培養和管理工作,為從嚴治黨,黨要管黨提供虛擬空間技術支撐。在發展積極分子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積極分子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培養模式,提高黨員教育培養和管理效果。通過大數據,同樣可以推進陽光黨務,為提高隊伍純潔性打下基礎。
2.3 創新科技研發方式
國企的黨建理論與黨建工作不應該停留在“存在論”上,而應該上升到“方法論”高度。只有不斷總結黨建新方法,創新黨建新機制,才能使國企黨建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一是注重引領性。可以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技術做好實時、動態分析。對網絡的實時管理是大數據的重要特征,實時管理的效果直接關系到科技研發的前沿性與真實性。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掌握一手資料,同時還能直接快速地調用任何時期的數據,用于科學研究,使得基礎數據的支撐更加便捷化。
二是提高針對性。要善于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針對性分析,并對黨員提供個性化服務。數據化是大數據時代的顯著特征,搜集、分析數據,并預測形勢是大數據技術的一個重要的功能。黨組織可以結合行為數據,預測黨員的閱讀習慣、瀏覽習慣、個人偏好等數據,不斷引導黨員的政治行為、社會行為,提高其政治認識和覺悟,引領其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與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綜上所述,互聯網思維漸己成為推動黨建工作和諧科學有序發展的途徑。大數據技術增加了數據體量,創新了數據利用方式,豐富了數據搜集、利用、分析的手段,創新了數據的利用形式、渠道,拓展了數據利用的平臺。就是說依靠“互聯網+”帶來的改變,使國企黨建工作面臨新的創新和發展機遇。為此,研究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國企黨建創新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且必要。本文站在實踐的視角分析了“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作用,提出了國企黨建的創新機制,同時證明了新時期在國企中通過“互聯網+黨建”工作的可行性、方便性、實效性。
(作者單位:1.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陜西地建土地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3.國土資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4.陜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