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秀麗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樣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眾所周知,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學生必須掌握的四項基本技能,其中讀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縱觀當前小學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傳統的教學觀念仍支配著他們的教學行動,知識灌輸、文本解析的教學方式成為一種常態。對于剛剛接觸語文的小學生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顯得尤為枯燥,他們原有的語文學習興趣,在教師的一言堂下逐漸削弱。這一現實要求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借助豐富多彩的影視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就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所謂的影視資源主要是指影視教育資源,此類影視資源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其不僅包括我們常見的電影、電視劇資源,還包括動畫、音頻等資源。將這種類繁多的影視資源引入到小學閱讀教學活動之中,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畫面對深刻感知文本內容,一方面實現教師教學手段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有效地將影視資源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之中呢?
1 借助影視資源搭建語文閱讀教學新平臺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倘若教師仍將學生的學習局限在課堂,局限在有限的教材內容上,學生不僅無法獲得有價值的語文內容,甚至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使其對語文學習喪失學習興趣。對此,我們在組織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將影視資源引入其中,打破傳統的教師一言堂局面,在師生的雙向互動中使學生能自主地感知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1.1借助影視資源創設情境
影視資源這種光與影現結合的世界對小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而且,在當前所拍攝的一些影視資源與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借助生動直觀的影視資源來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直觀的畫面、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中感知文本內容,對其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我一般會在導課環節借助影視資源所創設的情境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比如,我在組織《狐假虎威》這一內容導入的時候,我會向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說一說狐貍是什么樣子的,其有何特點。接著,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課前從網上下載下來的FLASH動畫,此時,我發現,動畫一播放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多媒體上,他們興致勃勃地觀看。當他們看到動畫中狡猾的狐貍將眼珠子一轉、狐貍得意洋洋,搖頭擺尾、老虎遲疑不定,半信半疑這一畫面的時候,甚至做出同樣的動作,在動畫活靈活現的演繹下,學生都想弄清楚這個小動畫到底講了什么事情。由此,教學內容自然而然地就引入了課堂之中。而且,在閱讀活動開展中,學生可以將動畫中生動的動作與抽象的文字結合起來,以此加深理解。
1.2借助影視資源加深理解
《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手段積極地構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對話中引導學生自主感知文本內容,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縱觀當前我們所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我們會看到,其中包含著諸多古詩詞,由于古詩詞的創作時間距離我們當前的時代甚遠,其內容構成所使用的語言也較為精煉,對于語文認知有限的小學生來說,在其主觀能動性發揮作用下是難以對其有深刻的理解的。對此,我會借助影視資源將古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其在身臨其境的畫面中,看世人所看,感詩人所感,如此使學生跨越時代的鴻溝,與詩人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比如,我在組織《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的時候,會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中華古詩詞》中與這首詞有關的畫面,接著有針對性地向學生呈現西湖無邊無際的蓮葉和荷花,為學生營造一種豐富的空間感。然后,向學生詩人駐足于西湖邊上送別林子方的場景,學生在紅綠明顯的視覺沖擊下,產生愉悅感,而在這熱鬧的氛圍中,作者與朋友依依惜別,學生在矛盾的場景中,會產生一種心理落差,產生落寞之感。借此,加深學生對本首詩的理解。
2 借助影視資源搭建課外閱讀的橋梁
正如上文所說的,學生的思維局限在課堂、教材之中,是不可行的。對此,教師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影視資源,向學生呈現課外內容,使學生在編劇、導演對著作的不同解讀下,產生探究的好奇心,從而回歸到原著之中,自主地感知其內涵。如此,在擴展學生閱讀視野的基礎上,激發其語文閱讀的積極性。
總之,在小學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且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影視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手段,借助影視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在直觀的畫面引導下,自主地感知文本內容,與作者進行對話,提高其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濟南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