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英
小學品德教育是學生個人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基礎階段,也是個人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開展科學的小學品德教育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將主要從小學品德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角度進行分析,提高小學品德課堂教學效果。
1 進行小學品德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研究的重要性
進行小學品德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通過研究小學品德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問題,可以了解目前小學品德教學課程的發展現狀,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個科學的研究基礎;其次,進行小學品德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研究,可以進一步分析目前小學品德課程實踐教學效果不好的原因,從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科學的解決措施,促進小學品德課程教學的發展。
2 小學品德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分析
2.1 小學品德教學與辯論實踐活動相結合
在進行小學品德教學過程中,科學的辯論環節的設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理論,并且提高學生的品德培養。例如在學習《我的課余生活》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使自己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快樂而有意義,可以開展以“興趣與成績哪個更重要的”主題辯論活動,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品德課程理論,同時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體會品德教育的實踐效果,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小學生而言,重復的理論教學不如結合實踐活動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小學品德教學與調查收集實踐活動相結合
對于任何教學活動而言,教師都不是唯一的課堂主角,必須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在參與中提高興趣,學習品德知識。例如在學習《不和煙酒交朋友》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進行相關吸煙資料的搜集,選擇學校附近的某一區域或某一公共場所,看一看有多少煙頭,了解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學會思考如何解決這種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結合品德知識進行學習,讓品德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品質與思想的提升。教師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書本上的教育知識。
2.3 小學品德教學與表演實踐活動相結合
在小學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表演性的小活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的記憶,從而更好地鞏固學到的理論知識。例如在學習《感受村民選舉》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體會村民選舉的過程,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基本選舉制度,通過親身模擬這樣的選舉過程,來學習品德課本上的選舉知識,這樣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對學生品質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品德教學的時候,需要科學的結合實踐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小學品德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發展策略
3.1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品德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發展,作為任課教師就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更好地促進小學品德教學的發展。首先,教師需要對小學品德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基本的教學任務有一個科學的把握和了解,這樣有助于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通過學習來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小學品德課程教學的高效化和科學化。例如,教師在講解《隔海相望》這一節內容的時候,就必須要對相關的歷史背景進行了解和學習,這樣才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拓展更多的品德教學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3.2 加強對學生的科學引導與鼓勵
小學品德課教學與實踐的結合,不僅僅需要教師的教學素質的提高,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例如,面對教師布置的實踐作業或者是實踐調查問題,學生都需要進行科學的配合,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完成,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課程的課堂效果,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提高著自身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必須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興趣的引導,加強對學生的科學引導與鼓勵,鼓勵學生將品德教育與實踐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去體會品德教育中的知識與內涵,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品德教育的真諦所在。
3.3 加強小學品德課程設計的創新化
在小學品德課教學與實踐的結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小學品德課程設計的創新化,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跟著唐僧去西游》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準備一些電影或者是動畫片進行播放,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進一步提高。在觀看完了影片之后,教師在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和分析,這樣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就會十分深刻。所以教師必須要注意加強對品德教育課程的設計和創新,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促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科學結合,推動品德教育的科學發展。
結語: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學品德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科學配合,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進一步提高品德教育的實際效果。只有德行統一,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希望文中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促進品德教學的科學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