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
十九大報告全文中,“教育”一次共出現37次。習主席講到:必須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
調查顯示,受過校園欺凌傷害學生的各類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率都遠高于沒受過校園欺凌傷害的學生。中小學生中經常受欺凌的占6.1%;偶爾受欺凌者占33.4%;經常欺凌別人的兒童成年后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4倍。我國刑事犯罪的主體是青少年,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高達70%左右,這與校園欺凌現象不無關系。
對于校園欺凌、暴力等校園安全事件,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2016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校園暴力頻發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國家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其實,校園欺凌中沒有旁觀者,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都是受害者。當校園欺凌事件的影響逐漸從校園擴大到更廣闊的輿論中時,校園欺凌治理如何破題也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議題。對校園欺凌、暴力等校園安全事件必須教育、防范、督導和遏制打擊。
但由于在落實主體責任、健全制度措施、實施教育懲戒、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校園欺凌和極端暴力現象仍時有發生。校園暴力頻發,嚴重威脅校園安全,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沖擊社會道德底線。作為一名從事基礎教育21年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幾條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現象的可行性措施及建議。
1 實行“河長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領導各級校安辦制定統一可行的、落實到學校層面的《校園欺凌發現及處置預案和流程》,要求所有學校將對校園欺凌的專項治理常態化;設置法律課程;在教師和教材培訓中增加其專題。
工作中借鑒“河長制”的制度和措施。河長為各校校長和法制副校長,主要職責為督導學校及校安辦、校警務室及校園周邊治安防范等方面的建章立制;督導、聯合綜合治理單位,提高責任擔當,保障各項制度的規范運行和長效發展,達到有效綜合防治的目的。
2 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在《刑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之外,邊界不清晰、責權不明確等現實因素仍為以法治手段治理校園欺凌留下了缺口。
由于現代人的心理年齡比生理年齡普遍“偏大”,現行法律難以對校園欺凌行為形成警示和震懾作用,所以建議從法律層面,由教育、司法、公安多部門聯合成立專門的校園欺凌委員會,制定“反校園欺凌法”;應通過修訂《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的相關條款,增加“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等內容,適度降低校園欺凌或者校園暴力事件肇事者的刑事責任年齡起點,使中小學生明確并承擔欺凌與暴力的相應法律責任。
3 加強網絡監管,高度重視媒體的導向
應該以《以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依據,督促各級文化網絡監管部門,加強網絡環境、娛樂場所的管理;建議監管部門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網吧酒吧等場所,拒絕接納未成年人上網出入。切實從社會層面完善警校聯動制度、規范媒體導向;凈化網絡環境、加強網絡監管,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健康的社會輿論氛圍。
4 培養家庭教育專業教師
在全國高等師范院校中增加“家庭教育”專業來培養專業教師,最終保證義務教育階段規模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業教師,為一到九年級家長開設相應年齡段的家庭教育課。規模較小的學校由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協調實行“走教制”。有些具備條件的幼兒園,最好也配備家庭教育專業教師,沒有條件的可邀請專家做講座或者“走教”。暫不具備此條件的地區或學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可以采取政府購買的方式。
5 利用大數據指導學校安全管理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督促教育科研部門,通過收集整理校園欺凌以及學校心理咨詢室的有關數據,進行校園欺凌現象大數據分析,不再以管窺豹,而是充分掌握現象的起因、特征與發展,為妥善制定校園欺凌防治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6 豐富學生各類活動,預防“無事生非”
學校要堅持以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培養特長,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最大限度地讓每個學生體驗被賞識的快樂,以避免學生“無事生非”!大力營造書香校園、文明校園。
7 大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個體心理的干預,對校園欺凌現象既是預防,也是“亡羊補牢”的有效措施。特別是初二年齡段的學生,心理學者稱為“事故多發危險年齡段”。 強化并做實對初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校園欺凌之所以成為社會、學校關注的重點,是因為安全有序的校園環境對學生學習、學校正常教學意義重大。防治中小學生校園欺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校園欺凌治理應回歸法治軌道。只有家庭、學校和社區做到各司其職、聯動協作;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才能從根本上防治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進而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落實中學生核心發展素養!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