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賢
市場經濟體制變革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及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滿足人才培養需求,高等院校必須要改革基礎認知,重視相關環境建設,并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創新優化舉措,從而實現自身固有的人才培育陣地價值。本文基于對高等數學教學現狀的論述與分析,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視角,重點就高等數學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
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轉向大眾化發展,同時受市場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影響,培養應用型人才至關重要。數學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具有積極影響效力,是整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重環節。時至今日,學術界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視域下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研究,備受矚目。
1 高等數學教學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生源數量急速增長,他們之間的個性差異逐步顯現,包括數學基礎、數學興趣及知識理解能力等,給相關教學活動開展造成了一定難度。但是在高等數學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觀念保守,對數學教學為專業服務這一目標認知不足,過度強調數學知識的理論性、邏輯性以及嚴謹性,忽視了與現實生活及專業需求的聯結,未能有效區分數學應用類問題教學層次區分,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加大,長此以往影響了其參與信心,應用型人才培養失去了支撐點。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影響,很多高等數學教學教師創新意識及能力薄弱,依舊采用滿堂灌、注入式的方式方法,偏重于理論講解、公式推導等,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惰性思維,繼而抑制了其應用能力發展。另外,當下高等數學教學評價的主體依然是期末考試,對學生綜合能力表現關注不足,并主導了學生學習思維,給應用型人才培養造成了屏障。
2 應用型人才培養視域下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策略
2.1 加強師資建設
新課程標準下,學生主體地位確立,教師作為主導,更多地扮演數學教學組織者、實施者的角色,其綜合素養表現直接影響了該項工作成效,是推動改革發展的關重因素。因此,新時期,應用型人才培養視域下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必須重視師資建設,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職業價值。具體而言,高等院校應深刻認知教師戰略地位,積極組織多樣化培訓教育活動,邀請學術專家、業務能手等廣泛參與,及時更新教師思想理念,明確教學目標,引導教師完成身份角色的轉變,加強素質教育改革與滲透,分享成功案例或經驗,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及業務能力。與此同時,高等院校還需加緊信息化建設,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目標,促進教學方法創新與優化,為教師工作開展提供有效支持。對于教師個人而言,則需深刻認識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價值,善于利用網絡豐富學術見識,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2.2 創新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重點與核心,應深入以生為本理念引導,優化內容擇選、創新方法體系,有效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學習參與興趣,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高校可根據專業不同,分層制定培養目標,改變傳統課堂未能兼顧專業需求及特色的尷尬局面。在高等數學教學內容設計上,要注重打破常規,堅持“必須、夠用”原則,適度淡化數學知識的嚴密性和完整性,重點突出其針對性、實用性,并科學引入外延知識,如專業知識、背景知識等,深化學生概念認知的同時,引導轉變他們的學習思維,使之主動投身應用能力建設。此外,高等數學教學改革還應強調方法創新,如對比法、建模法、討論法等,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優勢,營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從而多方面鍛煉其應用實踐能力。
2.3 完善評價機制
完善的評價機制為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實施提供指導和依據,同時亦是其中重要構成部分。素質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緊密關注經濟市場動態需求,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并由此制定系列改革活動。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課堂表現納入到考評體系當中,不能單純地依靠期末考試來衡量學生綜合水平,從主觀上轉變學生認知,使之愿意投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應用實踐上。綜合來講,完善的評價機制應是一個多樣化、多元化的評價過程。其中,多樣化是指高等數學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理論成績,還要強調學生全方面發展,需要對其日常行為舉止作出判斷,繼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多元化是指高等數學教學評價主體應包括教師、學生、學校等,從不同維度對整個教學實施體系作出客觀評述,及時發現其中不足,并制定科學的改革計劃或舉措。
總而言之,應用型人才培養是教育發展的必然,同時亦是滿足市場經濟動態需求的客觀表現,其引導下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尤為重要。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加之高等院校數學教學實踐存在差異,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學術界的大家持續關注和參與此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理性解讀高等數學教學現狀,并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視角進行審視,繼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有效促進改革措施。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