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旺
我國教育事業推進的過程中,各個層級的高等教學機構為了實現國家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逐漸提升了對于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在獨立式院校的法制教育中,為了高效率完成人才培養工作目標,也在積極進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結合教學。但是,由于獨立院校本身屬于民辦性質的高等院校,所以在學院的經營管理方面比較注重盈利性,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水平并未及時跟上法制教育水平。鑒于此,文中對獨立式學院法制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進行了研究,旨在提升法制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水平。
前言:在如今的法制體制下,越來越多的人將社會公平行寄托于法律的評判上,繼而將保障社會穩定的建設精力集中在了該方面,忽略了道德方面的建設,致使社會中違反中華民族道德的事件頻頻發生,對公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恐慌。此時,為社會輸送高級人才的獨立式學院,在法治教育過程中開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此,針對獨立式學院法制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 獨立式學院法制教育中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育從屬定位不明
學院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時,并未有效的將法制與道德之間的關系為學生分離開來,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灌輸,完全將道德教育視作法制教育的從屬者。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單刀直入進行講解思想道德修養的意義及作用,對于法律基礎知識僅是一句帶過,導致法律基礎教育成為課程設置的擺設。大量的社會實踐調查表明,在學院教育教學過程中,道德和法制哪一方都不能落后,只有兩者的定位明確才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建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1.2 忽視心理教育
一般情況下,獨立式學院進行法制教育時,教師往往不會在直接在課堂直接論述學生個人的人格、尊嚴及人性,此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心理層面的教育。換言之,直接面向學生進行輸送“必須為社會政治、國家經濟”的服務意識,并且根據既有的教學習慣為引導學生逐漸養成順從于現實的心理意識,嚴重忽視了學生個人內在的社會需求。
1.3 未體現出以人為本教學思想
在國內,獨立式學院的構成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獨立式學院更加傾向于盈利性質一些。在這一背景下,獨立式學院開展的教育方向就會以畢業就業率為主,導致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于追求就業率,嚴重忽視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此種不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教學方式必然無法滿足學生個人的生活、學習、精神層面的需求,繼而致使人才培養模式存在漏洞。
2 獨立式學院法制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研究
2.1 改革教育思維
在高等院校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設置時,多數會將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進行結合教學,對于思想政治的實際教學效果提升并未產生有效的促進作用。所以,就一定要將兩者進行分離式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讓兩個不同學科進行相互的融合與滲透,如此才能被稱作是一次完整的思想教育。道德與法制的融合,并不僅是單一化的學科內容雜揉,而是一種時代性的精神文明體系構建,同時也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生產要求而提出的更高標準。
2.2 重設教學方向
在教學方向的重設上,應該將傳統的道德教育低于法制教育等級的教學方向摒棄掉,而是以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于一體化的教學目標重新出發,高效應用諸如多媒體、網絡平臺、微課等多種教學手段提升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教學水平。例如:在教學課堂上開設問題討論活動,教師站在第三視角上引導學生圍繞當前社會熱點或者不道德話題進行討論和研究,讓學生在參與實踐討論的過程中激發對“法制+道德”相結合話題的興趣,并對身邊違反道德與違反法律的進行舉例佐證,通過實際的參與提升對于道德與法制教學課堂的學習效率。
2.3 注重實踐教學
眾所周知,由于受到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國內高校教學課堂開展多數會以理論教授為主,長此以往,就造成目前的教學理論與社會發展之間出現脫軌現象。想要扭轉這一現狀,就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例如:授課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到實際的法庭中進行學習,實地感受法官的對于我黨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執法風采。此種實踐教學方式的選用僅是法制建設中的小結構,但是,對于學生而言,法官對于法律的敬畏、專業的職業素養,都會對自身法律崇敬之感形成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進行獨立式學院法制教育時,道德教育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將教育從屬定位不明、忽視心理教育以及未體現出以人為本教學思想的問題運用改革教育思維、重設教學方向以及注重實踐教學等方法進行一一解決,最終為社會輸送更多的綜合性人才。
(作者單位:新疆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