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金波
高等院校肩負了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推動人才培養是時代賦予高等院校的全新使命。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不單單是為了能夠迎合經濟轉型對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時也是為了實現高等教育對于“人全面發展”的根本目標。本文從工匠精神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出發,探討了工匠精神融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1 工匠精神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1.1敬業精神
工匠精神當中包含了敬業精神,同時也是社會核心價值觀發展所必需的。敬業精神倡導的是愛崗敬業,不論什么職位,每個人都需要恪盡職守,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發揮出來,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工匠精神是所有工作人員都需要具備的素質,同時也是人們人生價值實現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也是工作人員面對工作所應該秉承的態度。高等院校主要是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不單單要具備專業技能,還需要具備敬業精神,做到一絲不茍、愛崗敬業。因此,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助于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
1.2創業精神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創新能力逐漸成為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我國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也要求高校加強對學生創新理念的培養,而工匠精神當中同樣也含有新意識層面的理念,因此培養高校學生工匠精神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創新精神是新時代發展的推動力量,它是不斷改變現狀以及追求卓越的理念,同時也是人們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徑。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不知改變、停滯不前是無法有效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時也會被時代所淘汰。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2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2.1轉變高校教育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學習專業技能,勇于探索鉆研,逐漸的成為專業化技術型人才,是保證我國能夠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需要從學生個性化差異出發,尋求創新,實行多樣化以及個性化的培養方法,真正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著時代化、專業化以及社會化的方向轉變,努力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打造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質人才。與此同時,強化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構建實習基地。高校在培養人才的時候需要從企業需求的角度出發,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此外,構建校企深度合作平臺,將提升就業質量作為根本目標,在課程培育的過程中融入實習內容,引導學生參觀實訓基地與工作現場,打造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的課程體系。高校可以實行第二導師制度,利用教師以及導師共同言傳身教,確立技能以及理論層面的雙重培養模式。通過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著城市守信、勤奮好學、樂于奉獻、愛崗敬業以及勇于創新等實踐精神發展。
2.2創新教育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將學生作為核心,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有效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以及發展的平臺,為學生解決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創造良好的發展機遇,提升學生就業能力,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標,同時也是落腳點。從教育引導大學生層面看,學習活動鍛煉是極為重要的,將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注重教育方式創新,將實踐與理論有效結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引導,培養學生自理能力,有效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利用多層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多個層面的綜合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精神覺悟,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發展融合在一起,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將時間用于各類學習活動當中,制定出與自己人生規劃、學業規劃相匹配的學習與生活習慣,進而產生了良好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將國家政策作為根本出發點,聯系學生所關心的各類社會焦點問題,網絡發展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種不小的挑戰,大學生通常具有活躍的思維,更加喜歡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同時也容易被負面信息所影響,如果有效幫助學生趨利避害,明辨是非,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實踐和理論有效結合,使其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
2.3營造良好校園文化
高校想要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需要在校園文化當中融入工匠精神,為學生提供良好成長環境,從而對學生思想精神產生積極的影響。這種良好的環境包括了就業環境、學習環境、政治環境以及校園文化環境等,把這些內容有效融入到工匠精神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才能夠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熏陶。盡管無法保證學生能夠具備更加高尚的精神,但是可以培養更多具備工匠精神的應用型人才。高校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工匠精神融合在一起,營造更加良好的校園氛圍。首先,在校園文化當中強化對工匠精神的宣傳力度,利用宣傳欄以及報刊等,使得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工匠精神;其次,開展相關講座,例如邀請部分優秀工匠代表和學生展開面對面的交流。最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技能比拼比賽,并且設定較為豐厚的精神以及物質獎勵。
工匠精神教育工作不單單是為了滿足經濟轉型對于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實際需要,而是為了實現高等院校所追求的“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高等院校不單單要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力度,同時還需要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在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敬業精神的培養,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