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論語》與現代中國這個命題的研究進行了歸納,指出目前關于這個論題研究,還缺乏從現代中國的總體文化劇變背景中來探究《論語》影響的整體研究;幾部總體討論《論語》與現代中國、孔子與20世紀中國的論著,其研究取向更傾向于幾位學者文本的梳理,對于現代中國豐富多變的《論語》傳播樣式關注不夠,對于《論語》與現代思潮、個體追求之間的互動挖掘不夠,研究層次及質量還有待提升。
關鍵詞:論語;現代中國;研究綜述
作為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的影響遍及現代中國,從晚清到五四,從國粹派到新儒家,從讀經運動到批林批孔再到國學熱,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用姿態各異的方式來解讀和演繹《論語》,形成了獨特的《論語》現代文化景觀。
目前關于《論語》在現代中國的傳播問題,主要的綜合性研究專著有王錕的《孔子與20世紀中國思想》、林甘泉的《孔子與20世紀中國》、李健勝的《<論語>與現代中國》等。王著、林著題為孔子與20世紀中國,但其中有大量例證兼及《論語》,以《論語》作為孔子的言論及思想材料來論述其影響,故而也歸于“《論語》與現代中國”這個論題中。王著以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保守主義作為20世紀中國三大思潮,從三大思潮對孔子的接受與改造來談,氣魄宏大,提綱挈領,其缺點在于僅以三大思潮來談影響,略顯粗疏。林著為論文集,搜集了不少相關資料和史實,資料詳實是其最重要的特點,其缺陷在于,具體的思想探究方面有待深入,不少文章的觀點略顯陳舊。李健勝的《<論語>與現代中國》在前述二書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從五四開始論述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各家對《論語》文本的不同解讀,并對之進行了評論。本書材料豐富,并且力圖在現代性的總體背景下來討論各家對《論語》的解讀,立論方面頗有創見。缺憾在于,首先,其花費較多篇幅敘述各家各派對《論語》的解讀,更側重于觀點的列舉,而對于不同時代人解讀《論語》時的整體社會背景和個體思想背景關注不夠;其次,對于某些時代的中國現代性思想論述理解有所簡單化,如對康有為和文革關于《論語》的解讀其中的現代性因素關注不夠,甚至只是簡單地進行道德判斷,學理性思辨不夠;另外,該書對《論語》在文學界的影響挖掘不夠,離開文學影響談《論語》的影響是不完整的。
除了以上幾部將《論語》放置于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中來考察的論著之外,唐明貴《<論語>學的形成、發展與中衰》探討了兩漢至隋唐之間的《論語》學發展史,柳宏的《清代<論語>詮釋史論》對清代的《論語》研究進行了觀照,劉斌的博士論文《民國<論語>學研究》對民國《論語》學史進行了歸納總結。這些研究多數比較偏重于文本解讀,注重各個時代《論語》研究者本身對經典的解讀,關于《論語》在各個時代的學術變遷及思想接受有著較好的歸納總結。
另外,也有不少論著涉及現代中國各時代不同學者對《論語》的闡釋與解讀,例如傅伯言、賴功歐的《論熊十力的孔子觀》(《江西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陳銳的《馬一浮與現代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奚劉琴、劉志華的《論新儒學在近現代中國的命運——以馮友蘭對孔子的評價為例》(《理論界》,2007年6月),周海平的《深情的體悟,卓然的闡釋——<論語新解>的學術情懷與境界》(《孔子研究》,2002年11月)等論著探討新儒學各名家對《論語》的解讀,由其對《論語》的文本解讀來觀其人之思想脈絡,特別注重將其放置于現代中國的思想潮流背景中來論述,不少論述頗有深度。而魏德堯的《孔子思想的邏輯結構:兼駁〈論語新探〉一書中的有關觀點》、張作耀的《孔門后進弟子異同論——兼評〈論語新探·后進異同考〉》、胡松濤的《此一時,彼一時:讀“文革”出版的批孔書》等論著則關注了文革時期的《論語新探》等論著,就其思想脈絡與內在邏輯做了解析。新世紀以來,李澤厚《論語今讀》、于丹《于丹<論語>心得》、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等幾部有關《論語》的暢銷書出版,又在學術界形成一波研究熱潮,除開各種情緒較為激烈的批判之作外,出現了不少頗有見地又能深入其里的論著,例如錢理群《如何對待從孔子到魯迅的傳統——在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等研究文章,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由文本解析進而深入思想與文化的動蕩撞擊大背景中來論述。其實對于這三部《論語》相關論著引發的文化事件的解讀,如果能從文化思潮與文化心理的角度進行探析的話,應該還是有不少言說空間的。
總體來說,目前關于“《論語》與現代中國”這個論題研究,在關于某個短期階段或者某個具體學者的研究方面,還是有一定成果和深度的,但是,目前還缺乏從現代中國的總體文化劇變背景中來探究《論語》影響的整體研究;而幾部總體討論《論語》與現代中國、孔子與20世紀中國的論著,其研究取向更傾向于幾位學者文本的梳理,對于現代中國豐富多變的《論語》傳播樣式關注不夠,對于《論語》與現代思潮、個體追求之間的互動挖掘不夠,研究層次及質量還有待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錕:孔子與20世紀中國思想[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 李健勝:《論語》與現代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陳榮陽,男,福建泉州人,遵義師范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經典與現代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