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光
摘要:“互聯網+”的興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互聯網+”思維深深影響了黨員和群眾,為黨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互聯網+黨建”是時代賦予高校黨建新使命。本文從縱觀“互聯網+”時代下,我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互聯網+黨建”創新工作的新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黨建;創新;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07-0282-02
Abstract: the rise of "Internet +" has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to our life. The "Internet +" thinking has deeply influenced party members and the masses, injecting fresh "blood" into the party's development, and "Internet + party building" is the new mission entrusted to the college party by the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pl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ideas of "Internet + party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 Party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New ideas
隨著時代的變遷,“互聯網+”為高校黨建提供了新平臺,高校黨建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互聯網+”時代對黨建工作帶來的深刻影響,積極融入網絡新媒體,并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從理念、制度、方法上創新黨建工作,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然而,當前我國高校黨建面臨著思想文化、創新教育管理服務、黨內民主管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對“互聯網+”提出了新的挑戰。
1 “互聯網+”時代我國高校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對黨建的認識不到位
“互聯網+”作為新傳播媒體,很多高校黨員干部沒有沒有認識到“互聯網+”帶來的影響,對新的生活方式、價值理念和組織結構缺乏認識,思想覺悟還不夠,片面地認為互聯網只能帶來一定的困擾和問題,對網絡建議評論不反映,甚至打壓,使黨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損害。還有一部分黨員干部過分依賴“互聯網+”,他們認為依靠“互聯網+”能夠快速、及時發布黨相關的信息,及時傳達上級精神以及政策解讀,甚至連黨課教育、黨建調研以及與黨員交流也是通過微信網絡來交流。這些網絡手段雖然提高了黨建教育的效率,但是違背了黨員之間的一些原則,比如“兩訪兩創”等,難以難以實行。
1.2 黨建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國現行的網絡法律法規還處于不完善的狀態,缺乏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建設,沒有明確各級黨組織、黨員、黨務工作者的要求以及職責權利等。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網絡管理、域名管理和網絡安全這三方面法律,但是對一些保護條例和職責管理等方面存在職責不清,對一些有關黨建的獎懲機制,黨建信息化以及網絡化的法律規定不健全。對一些比如黨建機密、社會輿論監督以及造謠誹謗、知情權、隱私權等方面的界定不明確,加上互聯網本身發展過快的原因,法律法規滯后,嚴重制約了“互聯網+”思維的發展。
1.3 黨建網絡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雖然高校大部分都建立了黨建網站以及黨建專欄,但是內容上缺乏實質性,缺乏欄目設計能力,不能快速“吸睛”,黨建網站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一方面,黨建信息化不高。很多高校黨建信息化僅僅是處于網上辦公低水平狀態,對一些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核心的科技手段不能得到有效運用,只是簡單地借助平面發文字、圖片等信息。另一方面,缺乏網絡黨建功能的延伸。千篇一律已經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把握時代的要求,積極有效延伸網絡黨建成為新時代黨建信息化的要求。
1.4 缺乏網絡技術與黨建兼具的復合型人才
黨建工作者知識、能力作為黨建工作的重點,因此,必須將二者與互“聯網+”思維發展相適應,但是由于我國自身招考機制的弊端,黨政部門難以錄用網絡技術人才,很多高校也普遍存在這些問題,導致既要精通黨建的網絡技術,又要懂黨建管理工作的復合型人才缺乏。
2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黨建新思路
2.1 創新理念,培養“互聯網+”思維
在新時代下,從嚴治黨,抓好黨建,把黨建理念與互聯網結合起來,推進黨建服務信息化,實行信息共享,大力倡導互聯網思維與其他新媒體融合創作黨建的精品課程,使黨建網絡實踐中不斷不斷完善。借助互聯網平臺,精心設計黨建的網站和門戶,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云計算,使黨建與日常的工作結合起來,通過部署、考核、反饋,提高黨建工作透明度。通過培養“互聯網+黨建”的思維,使高校黨員干部和黨工作者更好地為人們群眾服務。
2.2 創新制度,創建“互聯網+黨建”運行機制
一方面,政府要完善現行的法律法規,為“互聯網+黨建”提供制度層面的支持。完善法律法規,首先要制定出相關的電子政務和黨務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舊有的不完善的法律法規,廢除不適用的法律法規。其次應該完善相關的隱私保護法律法規,例如通過互聯網向黨組織匯報的隱私。另一方面,鼓勵高校推進“互聯網+黨建”制度建設,完善網絡黨建平臺,整合資源,把簡化黨建工作和流程,為黨建平臺搭建安全保障機制,使“互聯網+黨建”機制無障礙地運行,并定期進行網站維護和更新,加強網絡監督,保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進程。
2.3 創新方法,科學規劃
高校要加強黨組織結構建設,構建一支由“互聯網+黨支部”和“互聯網+宣傳”以及“互聯網+活動”的組織,充分運用互聯網管理平臺,提高黨員管理和服務,創新方法,可以通過建立入黨積極分子QQ群、黨員內部學習交流群等,通過網上互動,加強黨建知識宣傳教育,及時解答疑惑,增強黨員之間的凝聚力,并進行科學制定黨建的遠景規劃,全面安排黨建工作,提高黨建的服務效率和水平。
2.4 加強互聯網時代的黨建隊伍人才建設
在信息化的今天,培養一支具有高素質和高科技技術的黨員隊伍很重要。首先,完善招考制度,黨員的篩選除了具備黨員的素質之外,還要求具有一定的網絡技術能力,只要這樣的人才充實到黨建設中來,才能加快信息化進程,其次,對一些思想覺悟較高的中青年黨員進行一定的網絡科技技術培訓,使他們能夠盡快掌握網絡平臺的操作技能。具有高素質和網絡技術的黨員隊伍,是提高“互聯網+黨建”信息化水平的關鍵。
3 總結
高校是國家人才的主要培養途徑,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高校的各項工作都離不開互聯網,黨建工作也是如此。因此,高校黨建工作應該從實際出發,以正確理論和高尚品格作為黨員的基本素質,充分認識到黨建工作和互聯網之間融合的優勢,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創建“互聯網+黨建”的新思維模式,使互聯網更好地為黨建工作服務,進而提高黨建水平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彭鵬,張帆,推進互聯網+黨建新模式,加強大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
[2]潘夏敏,淺談新時期"互聯網+黨建"工作思路與落實的相關問題[J],魅力中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