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大學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關鍵時期,整個大學生活為大學生進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并且為其鍛煉身心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且高校大學生面臨的社會就業壓力、創業壓力越來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甚至影響這大學生整個人生的發展方向。因此,高校充分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基礎上,發展多元化的心理教學模式,為高校大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服務,為社會輸送具有較高心理素質的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做出貢獻。
一、高校心理學教學現狀
1、心理學教師素質不高
當前高校心理學教師普遍較少,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高校的不斷擴招,又對心理學教學產生了更大的負擔,需要更多的心理學教師補充后備教學力量。當然由于心理學教師的匱乏,心理學教師常常需要超負荷工作,導致教師接受培訓以及定期培訓,提高自我的時間較少,難以滿足當前高校心理學教學的迫切需要。除此之外,高校心理學教師的學歷普遍以本科居多,碩士、博士畢業教師較少,高校整體的心理學教師素質不高,嚴重制約了高校心理學教學工作的發展。
2、心理學教學認知不足
高校對心理學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往往更傾向于專業課程教學的系統性、完整性,忽視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高校心理學的課程教學實踐較少,教師對心理學實踐課程的研究不夠深入,高校能夠提供大學心理學實踐設施設備陳舊。高校以及心理學教師對于這一教育的認知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學教師多以傳授理論為主,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基本無法達到糾正大學生不良的心理發展狀態的目的,以及培養高校大學生較強心理素質的目標。
3、心理學課程體系不完善
高校由于對心理學教學的認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心理學課程體系建設滯后,相關的體系不夠完善,制約了高校心理學課程教學目的的延伸。狹隘的心理學課程,制約了高校大學生性格品質的完善,以及個人能力的培養,尤其不利于大學生參與激烈的社會競爭。高校心理學課程體系建設的人才匱乏,對心理學深入研究能力較弱,對心理學的靈活運用較差,各個學科引入心理學教學內容較少,無法滿足大學生對自身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的需求,制約高校大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無益于大學生長期穩定的發展。因此,心理學課程體系完善工作需要高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資金,逐步豐富心理學課程體系建設所需的設施。
二、高校心理學教學多元化發展的對策
1、提高心理學師資力量建設的質量
首先,加強對高校心理教師的培訓,定期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并嚴格要求心理學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并增強心理學教學內容的應用能力,奠定大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其次,高校應該注重及時補充心理學教師人才,包括碩博以及國外的具有相關工作經營的人才,充實高校心理學師資力量,從而達到提高高校心理學教學質量的目的。最后,建立高校心理學考核制度,對心理學教師的教學成果,教學效果等進行綜合考量,保證心理學教學的多元化發展,突破以往教學的局限性等。
2、加大心理學教學的資金投入
高校應該重視心理學教學資金的投入,定期對心理學研究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監督審查,加大重點研究項目的資金投入,引導高校心理學教學更加科學的發展教學方法,并加大心理學邊緣學科的研究,增強心理學在其他領域的應用能力。另外,為心理學設立實驗室研究機構,讓心理學工作者可以研究心理學項目,并提供高校大學生良好的實踐設施,使得大學生可以設身處地的感知心理學教育的樂趣,并在學習中培養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高校應該積極吸收來自社會的資金,為建設好高校心理學實踐基地投入更多的資源,從而加快推進高校心理學教學體系的完善。如,高校接受國家教育經費撥款,接受來自社會各方的教學捐助、資助,以及高校通過現有的途徑募集心理學教學實驗基地建設資金等。都可以為高校長期穩定的投入心理學課程教學項目提供良好的資金和基礎保證。
3、完善心理學課程體系
加快推動高校心理學教師素質提升的教學改革,需要不斷引入新的心理學教學思想以及理論,支撐高校心理學教學的創新發展,構建完善的心理學課程體系。定期派有能力表現優異的心理學教師出國深造,保證高校心理學教學質量長期穩定的發展。當然,高校應該注重對心理學教師隊伍的建設,對心理學不同領域的人才吸收情況進行科學配比,并結合當前高校心理學教學狀況甄選心理學教師人才,從而達到高校心理學教學多元化的要求。而且高校需要借助科學的方法構建完善的心理學課程教學體系,引入創新的思想和理論,加快高校心理學課程體系的完善,從而使得高校心理學教學更加多元化的發展。
三、結論
本文研究了高校心理學當前教學的現狀,并從教學思想意識、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從而得出影響高校心理學教學多元化的因素。并就此提出了有利于高校心理學教學多元化發展的對策,展開了一系列完善高校心理課程體系建設,提高高校心理學教學質量的措施,為高校心理學教學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思路。除此之外,高校心理學教學的發展與當前社會對心理學的認知以及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等密切相關,具有與時俱進發展的特征,需要高校以及社會共同努力,加強對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使得整個社會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于維護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
(作者單位:大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