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恩江
摘要:隨著社會和數學的不斷發展,數學幾乎己經擴展到人類生活的全部領域。因此,加強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改革顯得迫在眉睫,本文著重分析了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策略,也希望能夠為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208-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has been extended to almost all areas of human life.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practical strategi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life-oriented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life-based teaching;research
1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1.1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維模式影響,有一部分教師在授課中習慣于灌輸式教學,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數學學科的特點。長期灌輸式與模式化教學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厭倦疲勞,從而導致學習效率降低,學習質量下降。加強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克服數學學科枯燥乏味的缺點,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導者,從而使得單調乏味的課堂學習充滿趣味性。
1.2展示數學的實際應用性,促進數學回歸服務于生活。任何形式的學習最終都要回歸服務于生活,同樣小學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服務于生活。將生活化教學應用于數學教學中能夠讓學生理解體會到數學不僅僅是枯燥乏味的數學符號與公式,它實實在在存在于實際生活中。學生通過實際運用,一方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服務于現實生活,便利了實際生活。通過多次實踐,夯實基礎知識。
2 推動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2.1利用日常生活知識導入課程。課程導入是課程講解的重要組成,好的課程導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將學生迅速帶入到學習狀態,提高學生興趣進一步參與到課堂當中。日出生活內容鮮活生動,將日常生活融入到教學中可以降低學習難度,讓陌生的學習內容迅速變得熟悉起來。例如在教學生認識鐘表時刻時候教師可以以問題的形式提問學生,例如:你們每天什么時候起床呢?你們每天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什么時候吃飯、睡覺呢?在提問中引出鐘表的存在,從而更好講解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學生帶著疑問去聽講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中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以及疑問,從而一步步加深學習。在傳統教育中教師容易忽略導入而直接講解課程重點與難點,將導入內容視為多余或者浪費時間。但是,好的課程導入不僅沒有浪費時間,而且由于學習效率的提高節約了時間。
2.2營造教學過程的生活化教學氛圍。小學階段學生的變化較大,可塑造性強,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尤其容易受到教師與周圍學生的影響。為促進教學活動更為順利地開展我們要注意營造濃烈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營造具有生活氣息的氛圍。
2.3挖掘實際生活的教學素材。我們通常認為數學學習枯燥乏味,一眼望去盡是密密麻麻的數字與公式,遠離我們的生活,不容易理解接受。要使學生能夠將所學數學知識學以致用,關鍵就在于教師能否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并能夠正確運用。為了適應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們必須追趕時代發展步伐,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高質量人才,滿足現實社會需求。教材是教師講課的主要依據來源,但是由于社會的發展加速,教材內容編寫有時候會滯后于社會發展,在授課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符合社會發展的教學內容,發現適合社會發展的東西。課本是教師備課的基本依據,生活中的實例是輔助內容。通過主要內容與輔助內容的完美結合,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課本中獲得基礎理論知識,從生活實例中獲取練習題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學生認知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發掘利用生活實例時要注意挑選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過于困難或者過于簡單都不能很好地起到相應的作用。在講授中連貫性要強,避免與課本知識脫節,邏輯性混亂,導致學生聽課時感到云里霧里。經過長時間發現利用生活化的題材來進行教學后,學生會逐漸培養成為良好的習慣,能夠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2.4注重進行生活化教學評價。完整的課堂包括課堂將要結束時的教師評價,教師要根據自己所講解內容以及學生表現,做出具有針對性的合理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并且在考核后對學生的表現提出改善方法。評價與教學過程具有一致性,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評價與教學過程的一致性,在評價中加入生活化的內容。教師在對學生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時不但要注重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客觀評價,也要對學生實際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引起學生對實際操作能力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視,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的表現各有特點,在進行評價時教師要根據各自表現特點做出相應的針對性評價,不能一概而論。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找到了自身表現的優點與不足,看到了實際應用的重要性,在今后學習中容易抓住學習的重點,加強對實際應用操作的重視。
總之,加強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實際應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小學數學生活化實踐,打造高質量的課堂學習,既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又豐富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生活化與數學相結合,不僅為枯燥的課堂帶來生機,又能在生活化教學中豐富學生的理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生活化教學為數學學習帶來新的啟發與創新點。
參考文獻:
[1]李晶.中學"數學生活化"的若干問題研巧[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學位論文,2011
[2]下科利.數學教學如何走進生活[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碩±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