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但數學又是相對抽象和枯燥的,而小學生又正處于一個思維發展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齡階段,這就導致很多小學生學起數學來時常會感到困難和枯燥。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使數學的教學變得充滿趣味性,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進而使學生想學、愛學。而本文便是從設計導課、創設情境、引入游戲、開展實踐四個方面出發,對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展開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279-01
Abstract:mathematics is one of the basic subjects in primary school, but mathematics is relatively abstract and boring,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 thinking development is not mature, attention is not focused on the age stage, which leads to man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ften feel difficult and boring when learning mathematics.Therefore, as a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 should strive to make mathematics teaching become full of fun, so that students feel the fun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then make students want to learn, love to learn.And this paper is from the design of the guide course, the creation of the situ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games, the practice of four aspects, to enhance the interest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launched an exploration.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interesting
著名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的確,使教學充滿趣味性,寓教學于快樂之中,從而使學生想學、愛學,是現代教育理念積極倡導的,也是我們教師追求的一個目標。下面,便是針對這一目標,提出的幾點思考和淺見。
1 通過導課增趣
眾所周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可以為一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通過精心的設計導課,奏響一個頗具趣味性的前奏,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的一個有效手段。至于如何設計導課才算富有趣味性,一個思考的核心就是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和注意力。比如,針對小學生喜歡聽故事這個心理特點,教師在設計導課時,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融入一些故事元素,從而讓學生在故事的吸引中一步步邁入數學學習的殿堂。例如,在學習"認識分數"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在經過一片野果林的時候,師徒四人覺得口渴難耐,就決定讓孫悟空去摘些野果回來,等到孫猴子摘回來野果,他決定考一考八戒,便反問八戒:"如果將四個野果平分給咱們四個人,每個人獲得多少水果?如果咱們四個平分兩個野果,每一個又能獲得幾個野果?"然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知道答案嗎?這時,當學生被故事吸引,教師便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后面知識的學習。
2 創設情境增趣
一堂課四十分鐘,導課僅僅拉開了一個序幕,要想使整堂數學課都充滿趣味性,僅僅依靠導課遠遠不夠,而且,小學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的多樣化和豐富化,進而使學生維持其興趣。而情境教學作為豐富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方法,其作用就是通過有目的或有計劃的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體場景,使課堂擺脫傳統教學中的單調和乏味,從而使課堂更具趣味性,并引起學生積極的態度體驗。因此,創設教學情境,是增強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的一個有效途徑。比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起來,更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離我們的生活如如此之近,進而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同學們幾點起床,幾點上課,幾點放學,然后配上一些鐘表的圖片進行提問和講解。
3 利用游戲增趣
毫不夸張的說,游戲是小學生的最愛,在游戲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夠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參與的勁頭,所以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通過在教學中融入游戲的方式,來增添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而且,現代教育思想提倡的就是要寓教于樂,使教學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因此,利用游戲增趣,也是教師可以嘗試的一個方向。例如,在學習我們上文提到的"認識鐘表"這一節時,由于時間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所以有些學生容易在這一知識的學習中出現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游戲,這既能加深小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又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比如,教師可以請幾個同學到講臺上,然后說出一些時間點,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個鐘表,用雙手分別表示時針和分鐘,并把教師所說的時間表示出來,這樣整個課堂氛圍就可以在游戲中活躍起來。當然,游戲教學不僅僅可以應用于課上,也可以應用于課外,讓學生家長在家中和學生通過共同參與游戲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復習與鞏固。
4 開展實踐增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增添教學趣味性的有效途徑。的確,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更應該通過實踐去融匯、去貫通,就像古人所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師過于重視學生成績的提升,導致實踐逐漸偏離了教學之中,而小學生又天性好動,如果教師一味的重理論、輕實踐,只會使學生在枯燥的理論學習中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重視教學實踐,讓學生在親身的動手實踐中培養興趣,加深理解。例如,在學習"千克、克、噸"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動手掂一掂一些物體的重量,從而加深對重量單位的感知,比如掂硬幣、筆、橡皮,感受以克為單位的物體,而書包、桌椅等則是讓學生感受以千克為單位的物體。當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師還可以將實踐延伸到課外。
總之,增加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使小學數學的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而使學生愛上數學,是我們教師應該不懈追求的一個目標。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懈的努力探索,爭取早日實現這一愿景。
參考文獻:
[1]談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的構建[J].張小利.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6)
[2]試論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學數學課堂[J].李太山.課程教育研究.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