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紅
【摘要】:錯題是學生學習科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原始的、很有價值的一種“利教研學”資源。在學生選擇性的收集錯題,嘗試糾錯基礎上,教師進行歸因分析,立足于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培養學生的“學會學習”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錯題 反饋 學會學習
一、錯題反饋與實踐操作策略
(一)學生層面。
強化學生的錯題意識,教師引導學生對錯題的成因透析,然后尋找變式內化并鞏固:
1、分析錯題錯在哪里,有些時候計算過程會,可是關鍵術語分不清楚而出錯。
【錯題1】將一重100N,邊長為20cm的均勻正方體,放置在水平的邊長為10cm的正方形桌面正中,則正方體對桌面的壓強為_______
(結果錯誤):250Pa。(正確答案):1000Pa。
(學生分析錯題)接觸面積取錯了,基本計算過程還是對的。應該加強接觸面積的理解,取兩個物體彼此接觸部分的面積。
【變式1】將左右兩手掌展開,將同一根鉛筆尖和鉛筆頭分別頂在手掌心上,會產生壓力的作用效果,問哪邊手掌更疼?
(錯誤結果):一樣。(正確結果):筆尖接觸的手掌。
(學生分析錯題)在產生力的作用效果也就是壓強時,有兩個受力面積,手掌的面積和鉛筆接觸處的面積,我們會感受到接觸鉛筆的尖處很疼,筆頭部分接觸的手掌不是很疼。所以比較壓強時,可以比較接觸面積大小,小的壓強大。
【變式2】一個長方體木塊放在水平桌面的邊緣,O為木塊的中心,如圖所示。木塊重力為G,底面積為S2,桌面面積為S1,則此時木塊對桌面壓力的受力面積為多少(? ?)
A:S1? B:? S2? ?C:小于S1? ? ?D:? ? 小于S2
(錯誤選項):一般會選擇B 。(正確選項):是D。
(學生分析錯題)某些情況下不一定是取小物體面積,也可能還要小,取接觸重合部分的面積。
2、探討錯題的原因,學生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錯題2】當光由空氣射入水中時,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折射光線一定向遠離法線的方向偏折? ?B.光線一定發生折射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 ? ? ? ? ? ?D.折射角等于或小于折射角
(錯誤呈現):C。(正確選項):為D。
(學生分析錯題):光的折射分為斜射和垂直入射兩種情況,當斜射入時,折射角和入射角是不等的關系;當垂直時,折射角和入射角都是0度,則相等。
3、通過學生錯題多樣的反饋矯正和整理模式,來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一般情況,可以再周一到周五的隨堂糾錯,內化,周末時讓學生對還有疑惑的錯題有選擇的整理匯集,來努力培養學生的糾錯習慣。
(二)教師層面。
1、對學生出錯較多的題型,教師開設班級錯題反饋課。
【錯題3】將一袋大米放在勻速向右運動的輸送帶上,開始米袋與輸送帶間有一段距離的相對滑動,然后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當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會繼續向前滑動一段距離后停下。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
(1)米袋剛放上輸送帶的瞬間,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
(2)當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
(3)當將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
(錯誤呈現:BAA);(正確答案ACB)
教師指出錯誤觀念:①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學生錯誤的前概念,他們認為摩擦力是一定阻礙物體運動的力,所以一定與運動方向相反。②勻速運動時也受到摩擦力的的作用。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還是沒有真正的理解,比如運動是不是需要力來維持的觀點。
教師對策:再教育與點撥力與運動的關系:
(重申知識點):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重點說明):上面題目說明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教師請學生自主的從作業本和導學中尋找變式,消化。
2、教師整理的學生錯題資源庫(一般10題左右),請學生重新解題,然后由學生講評,或者互評,形成錯題反饋的良好氛圍。
3、尋找學生出錯較多的幾個專題,進行變式教學的習題課,來讓學生吃透教材。給出一些一題多變的題目,讓學生訓練,使得知識點由薄變厚,反思解題過程后,再由厚變薄。
這樣的教學下,讓學生在典型錯題的引領下,重點的分析,反思,然后由變式題目的訓練,達到提升知識點掌握,優化學習的能力。教師將學生錯題作為教學資源,選取典型錯題作為課堂例題,引導學生發現錯誤、分析錯因、復習相關知識、探究避免再次犯錯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
二、研究成效與不足
面對學生學習中的錯題,我們不能總是被動地采取“錯題----改正”方式,可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積極的態度,因勢利導,讓錯題成為引導學生進行再度探究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學會學習。錯題功能不可小覷:
①可以作為輔導學生的典型例題展開講練,讓學生認識錯題,感悟、積累、提高,提升學習力。
②可以作為練習課課堂作業和常見易錯題的過關測試題。
③作為學生考試之前的復習資料,這時候可讓學生重讀、重做錯題。在錯題剖析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讓他們從中鍛煉、反思學習不足,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2、由于學生在解決“變式”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了發散思維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錯題反饋,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以及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研究、探索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久而久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養。
3、促進學生的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
4、此研究時間短,還只有一年,學生對科學錯題的認識還沒有穩定的持續性。
錯題訂正方面,兩個班學生都有錯題本,教師還應該花時間再批閱與指導,達到較好的結果。比如加強個別指導;改變練習的方式;根據學生學習認知水平的差異性,分成不同層次,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